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39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LE是一种累及多部位、多器官的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其发病机理与机体细胞免疫的改变有关.特别是T细胞及亚型的明显变化,而使得免疫失调及免疫应答紊乱。本文根据T细胞表面分化抗原不同,将T细胞分成若干亚群,目前.常用方  相似文献   
2.
Pre-S2、抗Pre-S2和HBVDNA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re-S2,抗Pre-S2二对半和HBV DNA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诊断意义。方法:用ELISA法和PCR法分别检测93例乙型肝炎患者和28例健康人血清中的Pre-S2,抗Pre-S2,二对半和HBV DNA水平。结果:93例乙肝患者HBsAg,HBeAg,HBcAb阳性32例,HBsAg,HBeAb,HBcAb阳性39例,HBsAg,HBcAb阳性18例,HBcAb阳性4例。Pre-S2结果阳性率66.7%(62/93),Pre-S2抗体结果阳性率1.1%(1/93),HBV DNA结果阳性率40.9%(38/93),28例健康人二对半,五项全阴16例,HBsAb阳性12例,Pre-S2阳性1例,HBV DNA阳性1例,Pre-S2抗体阳性5例占HBsAb阳性47.7%(5/12),Pre-S2和HBV DNA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非HBeAg阳性组中HBV DNA阳性率约低于Pre-S2。结论:Pre-S2,抗Pre-S2,HBV DNA和二对半在乙型肝炎血清学诊断中显示,Pre-S2优于HBV DNA和二对半,Pre-S2抗体出现早于抗HBs和抗HBe,抗Pre-S2阳性检出率较低,可能同乙型肝炎疫苗中抗Pre-S2含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谱变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SAU)是临床上常见病原菌,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趋严重,特别是近2 0年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cestaphylococcusaureus ,MRSA)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这些菌株具有多重耐药特征[1] 。为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变迁,以便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我们调查了近年来临床分离的SAU耐药谱,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一)菌株来源 1998年1月~2 0 0 1年12月间从我院各种临床标本(血液、痰、尿液、积液、大便等)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2 31株。(二)仪器与试剂…  相似文献   
4.
5.
ANA、ds-DNA抗体联合检测自身免疫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ANA、ds-DNA抗体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病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ACA、ACYA和ds-DNA抗体,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245例各种自身免疫病患者检测ANA、ACA、ACYA、ds-DNA抗体结果,ANA在SLE患者中最高,阳性率为97.67%;ACA抗体在SSc患者中最高,阳性率为(80%);ACYA抗体检测在PM/DM患者中最高,阳性率为28.57%;ds-DNA抗体亦在SLE患者中最高,阳性率为62.79%;②180例ANA阳性结果分布情况为均质型以MCTD患者最多,阳性数为27例;斑点型和核周型则均以SLE患者为最多,有54例和12例阳性;核仁型则与SSc患者为最多,阳性3例;③13例ACYA抗体阳性结果以均质型为主,均质型阳性有9例,并且均是SLE患者.结论 应用ANA、ACA、ACYA和ds-DNA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病患者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并能提高阳性检出率.对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血清抗纺锤体抗体(MSA)检测的临床意义,了解MSA与SCLC的相关性。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60例SCLC、164例其他肿瘤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的MSA,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IF法和ELISA法检测SCLC患者MSA阳性率分别31.7%和43.3%,ELISA法检测其MSA质量浓度为(92.3±65.2)pg/ml,均高于其他肿瘤组及对照组(P0.01);IIF法和ELISA法对SCLC组MSA定性检测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474,对SCLC诊断的临床评价指标比较,ELISA法的敏感性为43.3%、阳性似然比为17.3%,均高于IIF法。结论 SCLC患者检测MSA抗体,对SCLC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学方法,可提高SCLC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hs-CRP、CK-MB与cTnI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AMI胸痛发作在3 ̄4h患者,50例AMI胸痛发作4 ̄12h患者,采用定时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hs-CRP,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CK-MB,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TnI,并与40例健康对照作比较,探讨三者在AMI早期中的变化情况。结果AMI胸痛发作3 ̄4h组、4 ̄12h组hs-CRP含量分别为(7.42±3.27)mg/L、(25.26±18.15)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84±0.73)mg/L(P<0.01);CK-MB含量AMI胸痛发作3 ̄4h组(25.4±14.6)U/L与4 ̄12h组(64.6±53.2)U/L均较对照组(5.6±3.4)U/L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MI胸痛发作3 ̄4h组cTnI含量(0.08±0.06)μg/L与对照组(0.06±0.04)μg/L无显著性差异(P>0.05),4 ̄12h组的cTnI含量(28.9±37.6)μg/L与其它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MI患者胸痛发作4h内,以hs-CRP(91.7%)最敏感,CK-MB(55.6%)次之,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nI(25%);胸痛发作4 ̄12h,hs-CRP(100%)、CK-MB(92%)、cTnI(84%)均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结论联合检测hs-CRP、CK-MB、cTnI对于AMI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可将诊断与治疗提前到4h以内,并能作为AMI的预后监测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15 5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96例 ,女 5 9例 ;年龄最大 81岁 ,最小 40岁 ;病程最短 2年以上 ,最长 15年。均有咳嗽 ,咯痰 ,胸闷气短 ,食欲减退 ,精神疲乏 ,部分患者出现哮喘样呼吸困难 ,舌淡胖 ,苔白腻 ,脉细软等证状。治疗方法 用蛤乌散治疗。药物组成 :蛤蚧 1对 ,乌贼骨 15 0 g,共研细末 ,加白糖 1斤 ,混匀 ,分作 40份 ,每服1份 ,早晚各 1次 ,饭后白开水送服。治疗结果  98例患者服药 1~ 2周见效 ,47例患者服药3~ 4周见效 ,10例患者服药 5~ 6周见效 ,有效率 10 0 %。体会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多因患者年老体弱加之反复感邪 ,造…  相似文献   
9.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可加重全身各系统的负担,是多种慢性病发生、发展的直接凶素,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因此防治肥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电图、各种自身抗体及血清肌酶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的检测及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01-01/2004-06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皮肤科门诊、住院,临床确诊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47例,男16例,女31例,年龄4~73岁。对照组40例,均为本院健康献血员,男20例,女20例,年龄23~52岁。采用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对47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进行同心针常规肌电图检查;检测两组对象抗核抗体和抗细胞浆抗体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JO-1抗体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血清肌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47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样合格,均进入结果分析。①47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肌电图呈肌原性损害39例(其中包括不典型肌原性损害2例、神经原性损害1例),异常率为83%(39/47)。②抗核抗体,抗细胞浆抗体及抗JO-1抗体阳性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检测抗细胞浆抗体及抗JO-1抗体阳性率明显多于对照组犤19%(9/47),0;23%(11/47),0,χ2=6.479,10.717,P<0.05,0.01犦,抗核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基本接近犤15%(7/47),5%(2/40),χ2=2.281,P>0.05犦。③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丁酸脱氢酶活性: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犤(17.056±8.713),(1.959±1.375)μkat/L;(4.311±1.815),(2.254±0.847)μkat/L;(1.96±1.330),(0.575±0.490)μkat/L;(7.476±5.961),(2.257±0.995)μkat/L,t=2.46~18.01,P<0.01犦。结论:①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肌电图异常率,抗核抗体、抗细胞浆抗体、抗JO-1抗体阳性率较高,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丁酸脱氢酶活性增高,以上指标的检测对指导治疗和对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