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院2004年~2006年应用多维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13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2岁,平均46岁。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骨折10例,上段骨折2例,中段骨折4例,下段骨折7例。斜形骨折4例,粉碎骨折7例,多段骨折2例。2治疗方法我们采用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研究所研制的多维复位固定器。多选择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垫高。两助手顺势中立对抗牵引,对重叠旋转稍做矫正,术者纠正成角或侧方移位。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小腿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根据骨折部位和骨折线选择穿针点,骨折在下段,先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1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组(观察组,39例)和后路髓核摘除组(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肌肉损伤程度等指标以及功能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4个月。手术时间:观察组为(102.7±18.4)min,长于对照组的(86.2±1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观察组分别为(41±12)ml、(0.8±0.2)cm、(6.1±1.8)d,均少(短)于对照组的(190±34)ml、(6.2±1.6)cm、(8.6±2.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肌酸激酶浓度观察组为(149.6±28.4)U/L,低于对照组的(395.5±34.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区域肌肉病理切片显示,观察组肌纤维完整、有序,无明显核碎裂溶解现象;对照组肌纤维断裂,无序,具有明显核碎裂溶解现象。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 APN)、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 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 TGF-β_1)水平与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估其对老年KOA的诊断价值。方法 170例老年KOA患者为KOA组,7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PN、IL-17及TGF-β_1水平,并进行2组及不同K-L分级患者间比较;绘制ROC曲线,分析APN、IL-17及TGF-β_1对老年KOA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APN、IL-17、TGF-β_1水平与K-L分级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KOA组血清APN[(3 162.40±418.25)μg/L]、IL-17[(32.75±16.38)ng/L]及TGF-β_1[(54.87±13.16)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84.72±205.63)μg/L、(15.84±8.20)ng/L、(10.42±2.63)μg/L](P0.05),K-L分级Ⅳ级、Ⅲ级、Ⅱ患者血清APN、IL-17及TGF-β_1水平依次降低(P0.05);当血清APN、IL-17及TGF-β_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 483.50μg/L、27.42 ng/L、40.35μg/L时,三项联合诊断老年KOA的AUC(0.960)大于APN、IL-17、TGF-β_1单独检测的AUC(0.825、0.796、0.863),其敏感度为90.7%,特异度为83.5%;老年KOA患者血清APN、IL-17、TGF-β_1水平与K-L分级呈正相关(r=0.316,P=0.004;r=0.241,P=0.026;r=0.289,P=0.015),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APN、IL-17及TGF-β_1水平升高与老年KOA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三项联合检测对老年KOA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美宝创面速愈贴配合转移皮瓣治疗骨外露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骨外露伤口使用美宝创面速愈贴配合转移皮瓣术。结果:26例手术无感染,皮瓣均成活,成功断蒂,疗效满意。结论:美宝创面速愈贴配合转移皮瓣术治疗骨外露伤口,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胡万钧 《海南医学》2006,17(8):86-86
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粉碎骨折保守治疗困难,且效果不理想,均主张手术治疗.我科自1999年10月-2004年5月以来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并扩大适应治疗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共1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独活寄生丸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KOA病人17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扶他林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扶他林+独活寄生丸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的变化,并采用肢体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equesne评分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价病人膝关节疼痛和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Lequesne评分及WOMAC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或P0. 01);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或P0. 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 9%比75. 3%,P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电针联合独活寄生丸治疗老年KOA病人的临床疗效较好,且能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在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评估。方法经CT或MRI检查确诊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0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CT或MRI结果确定射频热凝的靶点位置,在c型臂引导下穿刺到靶点,确定电极已进入靶点,再行阻抗测试、电生理测试后,给予70℃-90℃温度,对靶点进行热凝消融,连续治疗3个周期,每个周期100s。结果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的改善较为显著,临床治疗效果满意,优良率为87.3%。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肩周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配合手法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为显著,总有效率96.43%。结论中药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动力髋内固定(DHS)和胫骨结节骨牵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我院6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别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动力髋内固定和胫骨结节骨牵引配合中药外敷三种治疗,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活动时间、治疗期间并发症、临床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程度等指标。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与DHS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比较,在早期活动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人工股骨头组较优;在治疗期间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愈合时间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HS组与胫骨结节骨牵引配合中药外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功能恢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动力髋内固定(DHS)和胫骨结节骨牵引配合中药外敷优良率分别为85.71%、75.00%和78.57%,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动力髋内固定(DHS)和胫骨结节骨牵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人工股骨头置换可减少术后出血量及早期功能活动,DHS术较胫骨结节骨牵引配合中药外敷可早期功能锻炼,胫骨结节骨牵引配合中药外敷是一种损伤小,操作简单、风险低、费用少的一种经济性治疗方法。髋部骨折应根据具体情况如年龄、骨折类型等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 邻近椎体骨折:是常见的椎体成形术后并发症,通常发生在术后1个月内,约占术后再发骨折的50%。邻近椎体骨折的常见危险因素有腰椎骨密度、初始骨折部位、骨水泥的材料及灌注量、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及生活方式等,其中骨水泥渗漏后在脊柱局部形成硬性结构,影响邻近椎体间的受力状况,进而引发邻近椎体骨折。 骨水泥渗漏:是椎体成形术的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骨水泥通过椎体骨折间隙或椎体静脉间隙发生渗漏,其发生率相对较高,多数无临床症状,无需采取临床干预治疗,但有可能因压迫而出现神经症状甚至截瘫、肺栓塞、局部或者全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背景:临床上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的入路方式主要有单侧椎弓根入路、双侧椎弓根入路、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但对于3种入路方式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情况对比仍存在争议。 目的:对比3种入路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8例,其中男30例,女48例,年龄40-71岁。其中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进行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35例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进行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23例采用单侧椎弓根外入路进行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记录骨水泥灌注量与骨水泥渗漏率。术后随访1年,对比3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椎体高度重建率、Cobb角改善、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获得海南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伦审HKL20151203。 结果与结论:①双侧椎弓根组骨水泥灌注量少于单侧椎弓根组、单侧椎弓根外组(P < 0.05),单侧椎弓根外组少于单侧椎弓根组(P < 0.05);②3组间椎体高度重建率、Cobb角改善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3组术后随访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③双侧椎弓根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单侧椎弓根组、单侧椎弓根外组(P < 0.05),单侧椎弓根外组低于单侧椎弓根组(P < 0.05);④双侧椎弓根组邻近椎体骨折率低于单侧椎弓根组(P < 0.05);⑤结果表明,3种入路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双侧椎弓根入路可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 ORCID: 0000-0002-6589-3407(张志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