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场强磁共振设备的发展,为MRI提供了更高的信噪比,因此T2WI也可以提供清晰的解剖结构以及较高的空间分辨力.T2WI可以通过灰阶的转换以及灰阶窗的扩展产生T2翻转序列.它不仅具有T2WI的所有优点,同时还可以提供更加细致的空间分辨力,因此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效率.具有方法简便、无创伤等优点.主要综述T2翻转序列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参数以及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三维(3D)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分析颈动脉斑块内出血(IPH)的发生与斑块位置的关系,探讨斑块所处位置可能引起IPH的潜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9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从放射科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中提取。应用ITK-SNAP软件3.6.0对原始图像进行横断面和矢状面多平面重建(MPR)。根据斑块在同步非增强血管造影和IPH(SNAP)成像序列的MRI信号特点判断有无IPH,记录斑块位置所处象限;观察增强前后的斑块信号差异,判断增强的程度。结果最后共6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52例患者双侧颈动脉各有1枚斑块,14例患者仅单侧有1枚斑块,共计118枚斑块。有IPH斑块28枚,IPH体积/斑块体积的比值为0.23±0.16,斑块强化率达100%(28/28);无IPH的斑块90枚,斑块强化率为62.22%(56/90);有IPH斑块的强化率显著高于无IPH斑块(P<0.05)。无IPH斑块的分布:第Ⅰ象限6个(6.67%),第Ⅱ象限28个(31.11%),第Ⅲ象限16个(17.7...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临床表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薄层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是临床筛查和诊断COVID-19的首选方式之一,正确认识COVID-19的CT表现对于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依据70例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的COVID-19患者的胸部薄层HRCT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COVID-19早期的HRCT表现为双肺胸膜下斑片状磨玻璃影;随着病变进展,病灶增多伴实变,可出现支气管充气征、"铺路石征""晕征"和"反晕征";重症患者双肺呈弥漫性实变影;恢复期患者的肺部病灶吸收并有纤维灶形成;较少出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和大量胸腔积液。HRCT检查结果与病原学检查结果可能存在不一致的现象,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典型影像学征象和病原学检查能够更为精准地诊断COVID-19。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of-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TOF-MRA)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脑动脉瘤进行全自动检测的诊断性能。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常规体格检查(简称体检)或就诊的130例非破裂颅内囊状动脉瘤患者的TOF-MRA影像,分为训练集(75例)、内部测试集(20例)、外部测试集(35例)。采用基于三维Unet(3D-Unet)的计算机辅助检测方法,在对TOF-MRA影像进行预处理后,进行全自动颅内血管分割,获得感兴趣区域,并在分割结果的基础上,引入医师的标注。对3D-Unet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调参,利用得到的模型进行脑动脉瘤区域的自动检测。结果对训练集与内部测试集采用五折交叉验证,得到(94.4±1.1)%的灵敏度,对外部测试集进行动脉瘤自动检测,在平均假阳性率为0.86 FPs/case(false positives/case)的情况下得到的灵敏度为82.9%。将外部测试集数据进行分类比较显示,该方法的检测尺寸为5.00~<10.00 mm和≥10.00 m...  相似文献   
5.
胶质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CNS)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治疗前的精准诊断对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能够从大量医学影像数据中提取特征并据此对病变异质性进行定量评估,在肿瘤的定性诊断、疗效预测和预后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多模态MRI影像组学技术在胶质瘤术前诊断、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治疗和疗效评价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探讨其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64层CT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钙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行64层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原始和重建图像及临床资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共发现377个斑块,颈动脉斑块钙化率为63.40%.≤50岁患者的斑块钙化率显著小于51~59岁、60~69岁及≥70岁患者的斑块钙化率(分别为P=0.003,P=0.002,P=0.000).颈总动脉的斑块钙化率显著小于颈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的斑块钙化率(均P=0.000).轻、中、重度狄窄及闭塞颈动脉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46.76%、33.33%、26.67%及0%,轻度与重度狭窄的斑块钙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有脑缺血事件患者与无脑缺血事件患者比较,钙化在斑块内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斑块钙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0.34%、43.10%,P=0.013).回归分析显示钙化斑块与脑缺血事件呈负相关(回归系数=-0.688,P=0.006).结论 64层CT血管造影可对颈动脉钙化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用横窦血液流量MR测量方法判断静脉引流优势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47例健康志愿者和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中风和静脉窦血栓者接受了MRI检查。每位受检者均进行了窦汇区MR血流成像和VIGRE邢序列横窦血流量测量。结果 MR血流成像显示右侧占优势者32例,左侧占优势者10例,等优势者5例。横窦血流量测量值反映的优势侧情况与之相符合。结论 MR是一种有效的横窦血液流量测定方法,可以从“量”的角度反映引流优势。MRA和流量测定相结合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脑内病灶的扩散张量成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多发性硬化(MS)的脑内病灶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上的主要特征,量化分析不同时期病灶的ADC值的差异,探讨DTI在反映MS病理变化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3.0T磁共振设备对34例MS病人行常规头颅MRI和DTI检查,根据病灶有无强化和在T1WI上的信号强度,进行急慢性期病灶的分组.分析不同时期MS病灶在DTI后处理所获得的DWI、 ADC、 FA图上的特征,并测量各组病灶的ADC值.结果 35个急性期病灶中的33个病灶(94.3%)于DWI上呈高信号,5个环形强化病灶在DWI上亦呈环形高信号.急、慢性期病灶的ADC值均升高.慢性期病灶的ADC值明显高于急性期病灶[(12.43.±3.78)×10-4mm2/s: (10.10±2.28×10-4mm2/s, P=0.001].急性期环形强化病灶的ADC值较非环形强化病灶的高,慢性期T1WI低信号病灶的ADC值较T1WI等信号病灶的高,T1WI明显低信号病灶的ADC值最高.急、慢性期病灶的FA值均降低.FA图能够清晰显示纤维通路上的病灶和纤维束的中断,定位上明显优于常规MRI.病灶于FA图上显示的范围较常规MRI T2WI上显示的大.结论 DTI可以反映MS不同时期病灶的病理变化,为观测疾病演变和评价临床疗效提供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星形细胞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星形细胞肿瘤是原发性脑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1993年WHO分类将脑肿瘤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两大类。弥漫性星形细胞肿瘤包括胶质母细胞、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和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局限性星形细胞肿瘤包括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本文对各种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临床、CT、MRI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CT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斑块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8月我院11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CTA资料。结果共发现377个斑块,其中斑块钙化率63.40%;颈动脉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27.85%)、颈动脉分叉部(39.78%)及颈内动脉(21.48%)。轻度与中度及重度狭窄组斑块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0岁与≥70岁组间斑块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颈总动脉发生斑块的类型与颈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管闭塞与临床症状正相关(B=1.080,P〈0.05),而钙化性斑块与临床症状负相关(B=-0.688,P〈0.05)。结论64层CTA不仅可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影像特征,还可定量测量血管狭窄;联合评价斑块类型、狭窄程度及发生的血管节段可对临床脑血管事件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