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14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因素作用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肾功能延迟恢复的高危因素及其机理。方法:分析167例次肾移植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时间、移植史、输血次数、孕次、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HLA体液致敏及HLA错配数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的关系。结果:多因分析提示致敏与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相关,致敏及HLA错配数与早期排斥反应相关。结论:致敏及HLA错配影响是肾移植效果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留存肾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对供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并发症及长期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0月19日至2018年12月31日512例活体肾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放射性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供者左、右肾GFR,根据供者术前留存肾GFR结果,将供者分为GFR<45 ml/min组111例(其中12例供者留存肾GFR为35~40 ml/min),45 ml/min≤GFR<50 ml/min组91例和GFR≥50 ml/min组147例。评价供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并发症及长期健康情况。结果根据随访情况,512例供者中163例因资料不完整排除,349例供者纳入本研究,供者随访时间为1.0~20.0年,中位随访时间为8.3年。所有随访供者均健康存活,术后无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ESRD)发生。三组供者术后高血压及尿蛋白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留存肾GFR<45 ml/min组相比,留存肾GFR≥50 ml/min组的血清肌酐水平在术后3d、1周、3个月、1年、3年、5年、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供肾脉冲灌注保存转运器(LifePort)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和扩大标准供体(ECD)供肾对肾移植术后受者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66例器官捐献(DCD+ECD)供者和882例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肾保存方式不同,将309例DCD供者的左右两侧肾脏随机分为LifePort(DCD-LP)组(309例)和DCD冷藏组(309例); 132例ECD供者的双侧供肾全部采用LifePort保存并转运,设为ECD-LP组(264例)。分别观察3组受者术后总体情况、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比观察肾移植术前零点穿刺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比较肾移植术后有否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受者的供肾LifePort灌注参数。结果  与DCD冷藏组比较,DCD-LP组、ECD-LP组受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DCD冷藏组、DCD-LP组、ECD-LP组围手术期的人存活率均为100%,肾存活率分别为99.7%、100%、9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与DCD冷藏组比较,DCD-LP组、ECD-LP组的DGF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3组受者的术后早期肾功能,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和外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采用LifePort灌注能明显减轻肾小管的水肿、变性、坏死。发生DGF者的供肾LifePort灌注阻力指数明显高于未发生DGF者,而供肾LifePort灌注流量则明显低于未发生DGF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结论  LifePort能有效改善离体DCD和ECD供肾质量,降低术后DGF发生率,促进移植肾功能恢复,并可在离体肾脏维护及评估中对术后恢复情况作出预判。  相似文献   
5.
2012年Dixon等 [1]首次提出铁死亡(Ferroptosis),这一种新的细胞死亡类型,其特征主要是铁离子过载、毒性脂质过氧化物积累导致细胞死亡;形态学主要表现为胞膜破裂,无染色质凝聚,线粒体膜密度增加、体积减小等[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铁死亡与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例如急性肾损伤、缺血/再灌注[...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率为1.3%(18/1402),临床上以肺结核多见,本组中肺结核15例,颈椎结核1例,颈淋巴结结核1例,移植肾结核1例,诊断主要依靠X线照片和B超检查。全组治愈14例(78%),死亡4例(22%)。治愈病例中5例曾合并肺部细菌、真菌和巨细胞病毒混合感染,4例发生移植肾排斥反应。不良反应主要是肝功能异常,经减少环孢素剂量,相应增加霉酚酸酯剂量,同时予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肾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且常合并真菌和巨细胞病毒混合感染及移植肾排斥反应,治疗过程易发生肝功能损害,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单中心60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中心DCD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总结DCD供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间60例DCD和112例DCD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依据《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指南》,实施DCD 60例,共捐献肾脏118个,实施肾移植112例.14例受者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12.5%,其中未使用LifePort机械灌注冷保存DGF发生率23.1% (6/26),使用LifePort移植肾DGF发生率9.3%(8/86).14例DGF受者4例切除移植肾,10例肾功能术后16~52 d恢复正常.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6.3%(7/112),其中1例术后第12天移植肾破裂切除肾脏,其余经治疗后逆转.1例受者术后第15天因急性心肌梗死亡,1例术后第7天发生急性心功能衰竭死亡.移植肾存活的105例受者,随访1~15个月,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 在我国实施DCD切实可行,是符合伦理和我国国情的器官来源根本途径.DCD供肾移植临床效果良好,Lifeport具有清除肾脏残余微血栓、疏通肾脏微血管、评估肾脏功能及预防DGF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通过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肾移植术中髂外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应用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肾移植术中髂外动脉夹层4例, 男性3例, 女性1例, 年龄28~55岁。4例肾移植受者均为术中突发髂外动脉夹层, 拆除血管缝合线发现动脉内膜剥脱堵塞髂外动脉3例, 堵塞移植肾动脉1例, 使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制成的人工血管, 行髂外动脉的人工血管置换术。4例受者移植肾行二次灌注, 改与髂内动脉吻合。结果 1例受者术后1周肾功血肌酐恢复正常, 2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1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合并急性排斥反应, 给予血液透析治疗, 术后2~3周血肌酐恢复正常。随访时间0.5~5.0年, 移植肾功能稳定, 术侧下肢血供及皮温正常, 活动有力自如。结论肾移植术中髂外动脉血管夹层发生率不高, 但病情进展迅速且凶险, 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 通过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肾移植术中髂外动脉夹层可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他克莫司(Tacrolimus)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现已广泛应用于肾脏、肝脏及心脏移植,有效减低了排异反应的发生,提高了移植受者的存活率.但是他克莫司个体药代动力学差异大,不同个体对其血药浓度的敏感性及耐受性有差异,故单纯依靠血药浓度监测不能有效反映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因此如何了解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指导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应用,在免疫抑制不足及免疫过度之间寻找平衡,成为困扰移植医生的问题.NK细胞(natrural killer cell)是天然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肾移植后使用不同免疫抑制方案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以提高人/肾的长期存活率.方法 对单中心3102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采用的免疫抑制方案有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泼尼松(Pred)、低剂量CsA+吗替麦考酚酯(MMF)+Pred、低剂量他克莫司(Tac)+MMF+Pred、低剂量CsA(或Tac)+西罗莫司(SRL)+Pred等方案,分析各方案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低剂量CsA+MMF+Pred方案的人/肾1、5、10年存活率均高于CsA+Aza+Pred方案,而高血压、震颤、高尿酸、肝肾毒性、白细胞下降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sA+Aza+Pred方案(P<0.05),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CsA+Aza+Pred方案(P<0.05).低剂量Tac+MMF+Pred方案的高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剂量CsA+MMF+Pred方案(P<0.05),多毛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低剂量CsA+MMF+Pred方案(P<0.05);低剂量CsA(或Tac)+SRL+Pred方案的腹泻、高尿酸血症、肝肾毒性和多毛症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低剂量CsA(或Tac)+MMF+Pred方案(P<0.05),但高血脂发生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以低剂量Tac为基础的方案者高血糖发生率显著应用低剂量CsA者.结论 低剂量CsA(或Tac)+MMF+Pred方案改善了肾移植受者和移植肾的存活,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尤以低剂量Tac+MMF+Pred方案为优;调整免疫抑制方案或剂量,改善饮食习惯,加强锻炼,优化降血压、降血脂、控制血糖的治疗措施对预防和控制不良反应尤为重要.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incidence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different immunosuppressive protocols and to increase the long-term survival rate in kidney recipients. Methods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3102 cases of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in effectivenes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different immunosuppressive protocols. The immunosuppressive protocols were as follows: CsA + Aza + Pred,low dose CsA + MMF + Pred, low dose Tac + MMF + Pred, low dose CsA + SRL + Pred, and low dose Tac+ SRL+ Pred. Results The 1-, 5-, 10-year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kidney in low dose CsA + MMF + Pred protoco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sA + Aza + Pred protocol.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hypertension, hyperuricemia, kidney and liver toxicity, and leukopeni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but the incidence of diarrhe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sA + MMF + Pred protocol than in CsA + Aza + Pred protocol (all P<0. 01). The incidence of hyperglycemi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 05), and that of hairy and gingival hyperplsi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 05) in low dose Tac+ MMF+ Pred than in low dose CsA+ MMF+ Pred protocol. The incidence of hyperlipidemia in low dose CsA (or Tac)+ SRL + Pre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sA (or Tac)+ MMF+ Pred protocol (P<0. 05). The incidence of hirsutism in low dose Tac + SRL + Pre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sA + SRL + Pred protocol (P < 0. 05). The incidence of hyperglycemia in low dose Tac + SRL + Pre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low dose CsA + SRL + Pred protocol. Conclusion The triple drug protocol with a low dose of CsA (or Tac)+ MMF+ Pre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survival of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and graft, and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especially Tae + MMF + Pred protocol. Adjustment of the immunosuppressant dosage and protocol, improvement of eating habits, exercise, reduction of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of blood lipid, and control of blood glucose we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kidney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