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蜗神经发育不良(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CND)儿童的临床特征。方法以43例(60耳)CND患儿(4个月~10岁,平均2.6±2.8岁)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是否存在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影像学检查及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Chirp声诱发听性稳态反应(Chirp-ASSR)检测等结果。结果43例患儿中,26例(60.5%,26/43)为单侧病变,17例(39.5%,17/43)为双侧病变;仅7例患儿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50耳(83.3%,50/60)为蜗神经缺如,10耳(16.7%,10/60)为蜗神经细小;16耳(26.7%,16/60)伴面神经细小,8耳(13.3%,8/60)伴前庭神经异常。4耳(6.7%,4/60)仅伴前庭畸形为第一组,21耳(35%,21/60)合并耳蜗畸形或同时合并前庭畸形为第二组,35耳(58.3%,35/60)不伴内耳畸形为第三组。26耳(43.3%,26/60)ABR仅见波Ⅲ以前波形分化,随后波形消失;23耳(38.3%,23/60)ABR无波形分化;11耳(18.3%,11/60)可见分化不良的波V,其反应阈值为75~100 dB nHL。24耳(40%,24/60)DPOAE或/和CM引出,且第三组CND患儿DPOAE的信噪比(SNR)值和引出率均明显高于CND合并内耳畸形的第一、二组患儿。49耳ABR最大声输出时未引出波V的CND患儿中,41耳(83.7%,41/49)Chirp-ASSR可在不同频率不同程度引出,500、1000、2000和4000 Hz Chirp-ASSR平均反应阈分别为87.14±21.33、89.27±16.09、89.37±15.85和91.10±15.77 dB corHL。结论本组CND患儿多无明确听力损失高危因素或病因,多表现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高发于先天性单侧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可表现出听神经病的特征,ABR仅见波III以前波形分化,随后波形消失,Chirp-ASSR测得残余听力明显优于ABR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小儿行64层螺旋CT扫描,对比VR、MPR、MinIP、VE等重建方法在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结幕20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经临床支气管纤维镜证实均为气管、支气管异物,其中主支气管异物3例,左主支气管异物5例,右主史气管异物7例,右侧中间段支气管3例,左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异物2例。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准确率极高,可成为首选方法,为临床术前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磁共振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1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22例手术病理证实性索–间质肿瘤患者的磁共振表现及临床特征。结果:颗粒细胞瘤6例,均呈囊实性病灶,边界清晰,混杂T1低信号,T2高信信号,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伴子宫内膜增厚;纤维-卵泡膜肿瘤14例,实性或囊实性,实性者呈T1WI,T2WI低信号,强化不明显;硬化性间质瘤2例,类圆形肿块,肿瘤边缘部分早期明显强化,肿瘤内部延迟强化。结论: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和磁共振特征,可以有助于与其他卵巢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X线的征象分析,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加深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2月~2011年12月有完整资料经X线诊断的35例NEC患儿,对其X线征象做出总结分析。结果 3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早期X线征象35例均有肠道动力性改变;肠壁积气21例;肝门静脉积气影5例;肠穿孔气腹7例。结论新生儿NEC早期X线征象为肠管动力性改变为主,而肠壁间积气、肝门静脉积气为NEC的特征性X线征象,而背景模糊,腹腔密度增高是腹腔渗液进行性增多的X线征象,提示NEC进展恶化的表现。因此NEC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产高危孕妇宫颈MRI表现特征。方法 收集早产高危孕妇40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手术及随访证实。根据孕妇生产时间,再将孕妇分为早产组(观察组)和非早产组(对照组)。观察宫颈基质层及腺下区层T2WI及DWI信号表现,测量宫颈的长度、宫颈内口宽度及ADC值,并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早产组宫颈明显缩短,小于25mm有15例,平均数为25.16±15.68mm;宫颈内口宽度增大,呈喇叭口状扩张,大于20mm 13例,平均数为20.46±1.82mm;宫颈腺下区层矢状位T2WI及DWI信号增高,宫颈腺下区ADC值大于1.87X10-3mm2/s有14例,平均数为(1.87±0.52)X10-3mm2/s; 基质层ADC值大于1.50X10-3mm2/s有17例,平均数为(1.50±0.43)X10-3mm2/s,与非早产组(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能显示早产高危孕妇宫颈的改变,具有特征性,对早期预测和临床干预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MRI序列对肛瘘的显示,探讨其在病灶显示中的优势。方法收集20例临床疑诊或确诊为肛瘘患者,手术前行MRI检查,本文主要比较三种序列T1W压脂、T1压脂增强及STIR,检查结果与术后诊断比较。结果 20例肛瘘患者的MRI检查结果和手术结果一致,15例单纯肛瘘,6例复杂肛瘘,3例伴肛周脓肿。三种扫描序列T1WI压脂、T1压脂增强及STIR对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90%、90%、100%。结论联合三种序列能准确、清晰显示内口及各种类型瘘管的走行,是肛瘘术前定位的准确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隆乳材料及术后并发症的MRI表现特点,评估磁共振检查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53例经过MRI检查的隆乳术后患者,针对不同的隆乳材料制定合适的扫描序列,分析植入或注射不同类型假体的MRI表现。结果:四种隆胸材料(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硅凝胶、自体脂肪移植、透明质酸)的位置、信号、边界在磁共振图像上有特征性表现,通过扫描序列组合及增强扫描可以准确判断隆胸材料的性质及并发症情况,动态增强扫描还可以发现腺体病变。结论:MRI是鉴别乳腺假体类型及指导术后并发症处理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洪晓纯  王忠 《广东医学》2008,29(11):1941-1941
患者,女,28岁。因发现右乳肿块8年于2008年5月19日到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双乳头无内陷,无溢液;双乳软,右乳内下象限3~4点扪及一结节,大小约1.5cm×1.5cm,活动差,边界欠清,轻压痛。临床诊断:右乳结节查因。后来追问病史,患者于8年前哺乳期间于右乳内侧始发现一肿块,于外院B超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