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6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作者回顾分析了25例经剖腹探查证实小肠造影诊断的CLO。男9例,女16例。17~85岁。各例腹平片初诊为机械性小肠梗阻,无CLO征象。临床症状,体征或化验资料均未提示有绞窄。小肠造影临床指征为:持续小肠扩张6例,小肠扩张加重5例,反复腹痛4例及症状不能完全缓解10例。22例有腹部手术史。作者总结了四种CLO小肠造影征象:①肠袢同一水平的两条固定的跨肠管充盈缺损产生部分性肠梗阻(14例)。充盈缺损带宽5例,窄5例;3例在梗阻点两固定肢成角。手术证实为致密粘连带所致。各例均显示造影剂流入及流出闭袢方向。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CT的各种血管成像方法对胰头静脉弓的正常表现及显示率方法对40例非腹部疾病患者行胰腺静脉期扫描,使用轴位图像、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和容积再现(VR)图像分别评价胰头静脉弓的表现及显示率结果轴位图像、TSMIP和VR显示胃网膜右静脉均为100%,胃结肠干均为80%,右结肠上静脉分别为100%、87.5%、80%;胰十二指肠上后静脉分别为92.5%、65%、40%;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分别为92.5%、62.5%、45%结论使用16层CT,联合轴位、TSMIP和VR图像可以清楚显示胰头静脉弓  相似文献   
3.
MRI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 I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手术前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正常对照组,14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病例均行盆腔、骶尾部MR检查。观察肛门内、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形态,肛门直肠本身发育缺陷以及骶椎、泌尿生殖系统等畸形。结果本组MR显示耻骨直肠肌、括约肌群发育好13例,发育较好3例,发育差3例,T1W I不抑脂序列为显示肛周肌群较好的序列。7例合并骶尾椎畸形,5例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结论MR I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从形态上了解盆底肌的发育,并能明确骶骨、椎管、泌尿系统等畸形,在确定手术方式及评价手术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的CT及CRI表现,7例CT检查,6例MRI检查,其中3例为菲立磁增强检查。结果13个病灶,平扫为等低密度或等T1等T2信号为主,增强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时期等密度或等信号,部分病灶延时期呈稍低密度或稍低信号。4例病灶内见星状瘢痕,1例病灶周围见粗大供血动脉,菲立磁MRI增强T2WI扫描,病灶信号明显下降。部分病灶可见包膜。结论FNH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综合分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菲立磁MRI增强有助于病灶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3岁,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无畏寒、腰痛、腹痛,腹壁出现软组织肿块。外院肺穿刺活检、腹壁包块切除考虑为幼年黄色肉芽肿,经治疗出院,病情反复.既住史:10年前出现发热,胸部CT见多发结节影(图1),曾诊断为结核,幼年黄色肉芽瘤等,多次在多家医院诊治,疗效欠佳。体格检查:一股状态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起始部位与生长方式。分析其影像学特异性征象。方法 对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之CT/MR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献复习。结果 病灶成像以纤维组织为主多局限于皮质内生长;病灶成份以编织骨为主。易穿入髓腔弥漫生长。结论 病变起始骨皮质,按病理组织学不同成份。决定其生长方式。CT/MR影像显示起始部位与发展趋势,具有特殊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Vibrant技术在双侧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ibrant软件技术在双侧乳腺同时动态增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疑为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动态增强采用GE公司最新Vibrant软件技术,行双侧乳腺同时三维动态增强检查,并与传统乳腺动态增强比较。结果传统乳腺动态增强扫描不能一次进行双侧乳腺同时动态增强,若需双侧检查则需注射双倍对比剂,检查时间加倍;采用Vibrant软件技术后,克服了传统动态增强检查的缺点,在保证图像信噪比的条件下,进行双侧对比检查。结论Vibrant软件技术在双侧乳腺动态增强检查中的作用是重要的,它克服了传统检查方法的缺点,是一种新型的理想的乳腺动态增强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CT是鉴别肝脏实性局灶性病灶的常用检查方法,但其对不典型病灶的鉴别诊断仍有较大的经验依赖性,而纹理分析可以提供客观、定量的图像描述特征。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在肝脏实性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CT图像,其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4例,血管瘤(HEM)60例,肝细胞肝癌(HCC)6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44例,转移瘤(MET)60例。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以Ma Zda软件生成CT图像的纹理特征并进行特征筛选,进行各组病灶的判别。结果 258例患者中,基于增强CT图像的纹理分析对于肝脏实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错判率(4.26%~37.80%)低于基于平扫图像的纹理分析(9.57%~39.02%)。对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门静脉期图像纹理分析错判率最低(13.57%);对于FNH与HEM的鉴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图像纹理分析效果相当(错判率为4.26%);对于恶性肿瘤间的鉴别纹理分析错判率相对较高,若于恶性肿瘤间两两鉴别则错判率可降低(错判率最低为HCC与MET,约11.67%)。结论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可以作为肝脏实性局灶性病灶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尤其是FNH与HEM、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恶性病灶间的两两鉴别;其中基于三期增强扫描的纹理分析较基于平扫图像者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1H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指标在兔肝纤维化中的诊断效能及相互关系。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6组:第1组为对照组,5只;第2-6组为实验组,每组8只,共40只。对以四氯化碳(CC14)诱导产生的肝纤维化实验组兔和对照组兔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lH.MRS检查。血清学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黏连蛋白(LN),1H-MRS参数为胆碱峰高choAmp、胆碱面积choAre、胆碱/脂质峰高比值(cho/lipid)Amp和胆碱/脂质面积比值(cho/lipid)Are。以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S≥1为判断阳性的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两者各诊断指标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效能,同时行血清学和1H-MRS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ROC曲线下面积血清HA(0.893)〉C-Ⅳ(0.804)〉LN(0.732)〉PCⅢ(0.643),1H-MRS中依次为(cho/lipid)Amp(0.753)〉(cho/lipid)Are(0.742)〉choAre(0.544)〉choAmp(0.497);除choAmp外,所有指标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0.5-0.9之间。choAmp、choAre与C-IV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choAre、(cho/lipid)Are与LN存在正相关(P〈0.05),(Cho/lipid)Amp与血清学各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1H.MRS在诊断肝纤维化中能力相仿.但无灵敏度和特异度俱佳的诊断指标。两者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可能与间质纤维化影响代谢物的交换和排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