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见的边缘供肝主要包括脂肪变性供肝、高龄供肝、小体积供肝、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等。边缘供肝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供肝数量严重短缺的问题,但边缘供肝面临着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难题,且IRI程度相比正常供肝更加严重,是导致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其中氧化应激反应又是引起边缘供肝IRI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及解决边缘供肝IRI的难题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活性氧簇(ROS)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贯穿IRI整个过程,本文就氧化应激反应在边缘供肝肝移植IRI中的作用及以ROS为靶点的防治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电磁脉冲( electromagnetic pulse,EMP)对小鼠BV-2小胶质细胞形态及分泌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离体培养的BV-2细胞经200 kV/m EMP辐照200次,分别在辐照后1、6、12、24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O)水平,DCFH-DA探针检测活性氧,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 -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应用p38抑制剂( SB203580)预处理细胞后再进行EMP辐照,然后检测培养上清中NO水平和活性氧的生成.结果 EMP辐照后1、6和12h,部分小胶质细胞出现胞体变大、突触变粗变短,且活化细胞比例与假辐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P辐照后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未发生明显改变,但活性氧检测结果显示,与假辐照组(小胶质细胞平均荧光强度10.34)相比,EMP辐照后1h小胶质细胞荧光强度(平均荧光强度21.56)明显增加,6h达峰值(平均值为32.46),12h开始恢复(平均荧光强度2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恢复至假辐照水平;EMP辐照后NO水平的变化与活性氧一致,辐照后1h开始增加,6h达峰值,12h开始恢复,24h恢复至假辐照组水平;蛋白杂交结果显示,EMP辐照后1、6h,p38的磷酸化水平和蛋白水平较假辐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K和JNK无明显变化.应用p38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细胞,明显抑制了EMP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对活性氧和NO的产生,活性氧水平除6h组未恢复至假辐照水平外,其他各组均恢复至假辐照水平,NO水平各组均恢复至假辐照组水平.结论 EMP辐照可活化小胶质细胞并且促进其对NO和活性氧的生成,p38信号通路参与了此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血-视网膜内屏障(inner blood-retinal barrier,inner BRB)体外试验模型,研究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200 kV/m,200次脉冲)照射对血-视网膜内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以transwell半透膜细胞培养池为载体,将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与大鼠胶质瘤细胞(C6)非接触式共同培养,建立体外血-视网膜内屏障,测定跨内皮电阻抗(TEER)及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透过率,以评价该屏障建立状态.于电磁脉冲照射该模型后0.5、3、6、12、24h测定TEER及HRP透过率,研究电磁脉冲对血-视网膜内屏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RF/6A与C6共培养模型的TEER值最高达到145 Ωcm2(接种后第6天),与RF/6A单独培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模型与单独培养组间HRP透过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屏障模型抑制大分子物质穿透的能力增高,于接种后第6天达最低值,两种评价方法结果一致.EMP照射RF/6A与C6共培养模型后0.5、3、6h,TEER测定值较平行对照组降低,HRP透过率较平行对照组升高.结论 EMP(200 kV/m,200次脉冲)照射后,血-视网膜内屏障体外模型通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龙葵碱对胰腺癌细胞Panc-1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经典方法培养胰腺癌细胞系Panc-1成功后,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研究,用不同浓度(分别为20、30、40和50 μg/mL)的龙葵碱进行干预,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龙葵碱作用后Panc-1细胞的形态学改变;CCK-8比色法检测龙葵碱对Panc-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龙葵碱显著抑制人胰腺癌细胞Panc-1生长,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龙葵碱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Panc-1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CCK-8比色法发现,随着龙葵碱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对Pan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Panc-1细胞的凋亡率随着龙葵碱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 ①龙葵碱能够抑制胰腺癌细胞Panc-1的增殖,且此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②龙葵碱具有诱导胰腺癌细胞Panc-1凋亡的作用,并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联合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J)患者细胞免疫因子及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724(CA724)和癌胚抗原(CE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进展期AEGJ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给予微创手术常规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细胞免疫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25~+)、肿瘤标志物(AFP、CA724、CEA)、不良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CD3~+、CD4~+明显高于治疗前,B组治疗后CD3~+、CD4~+明显高于A组,A组和B组治疗后CD4~+/CD25~+、AFP、CA724和CEA明显低于治疗前,B组治疗后CD4~+/CD25~+、AFP、CA724和CEA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手术联合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可增强进展期AEGJ患者细胞免疫能力,改善AFP、CA724和CEA水平,提高生存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SD大鼠双侧腹股沟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大鼠ADSCs,取第3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行成脂成骨诱导分化鉴定;ADSCs传代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胎牛血清组(正常培养组)、10%正常大鼠血清组,10%烧伤大鼠血清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生长曲线.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周期、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的ADSCs传至第3代时形态规则,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培养的ADSCs均表达CD29、CD90、CD105,阳性率分别为88.6%、99.7%、92.8%,而CD31、CD34、CD45阳性率分别为4.4%、4.7%、3.3%;经诱导培养后可向成骨成脂分化.MTT法检测结果显示:10%烧伤大鼠血清组细胞增殖较快,各时间点吸光度值(A值)明显高于10%胎牛血清组及10%正常大鼠血清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培养1周后10%烧伤大鼠血清组、10%正常大鼠血清组、10%胎牛血清组ADSCs 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72.20±5.13)%、(83.50±4.74)%、(90.20±6.37)%;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1.40±2.84)%、(12.50±1.96)%和(8.60±1.31)%,10%烧伤大鼠血清组ADSCs G1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10%正常大鼠血清组、10%胎牛血清组(t=2.39、4.86;P <0.05);10%烧伤大鼠血清组ADSCs S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10%正常大鼠血清组、10%胎牛血清组(=5.54,7.93;P<0.01).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10%烧伤大鼠血清组VEGF的表达明显上调,Caspase-3表达显著下调与10%正常大鼠血清组、10%胎牛血清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烧伤大鼠血清可明显促进ADSCs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发生、促进ADSCs的分泌功能,严重烧伤后可望移植ADSCs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NGS)技术检测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病原体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的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男10例、女1例,年龄23~85岁),共采集标本23份,其中全血标本6份、皮肤组织块标本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HA)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的变化。方法实验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纤维化组和DHA干预组3组,通过向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DHA干预组口服DHA;对照组、纤维化组均口服等剂量的含二甲基亚砜的生理盐水。各组的肝组织切片经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法观察其形态结构变化;生物化学分析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含量。ELISA测定肝组织中TGF-β1和TNF-α的含量。结果观察各组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后肝组织的形态结构表明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纤维化组小鼠肝内肝细胞坏死,汇管区纤维组织和胆总管明显增生,血清中ALT[(142.952 3±23.762 4)U/L]和AST[(177.561 1±15.547 7)U/L]含量增加,肝组织中TGF-β1[(34.121 1±3.091 2)μg/L]和TNF-α[(48.675 3±4.221 3)ng/L]的含量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相似文献   
10.
自Rinderknecht[1]报告白细胞过度激活是导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病死的主要因素以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A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有人通过抑制SIRS来治疗ANP,短时血液滤过即为一例.脂氧素(LX)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内源性抗炎介质,产生于炎症后期,能促进炎症反应的及时消退,被誉为炎症反应的“刹车信号(braking signals)”或“停止信号(stop signals)”[2].我们曾进行的体外实验证实脂氧素A4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激活以及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3].本研究旨在观察脂氧素A4在体内对ANP-SIRS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