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胃镜检查及其术前用药对心电图的影响张庆瑜,吴琳,黄侠,杜宝恒,黄象谦本文通过胃镜操作过程中监测心电图的变化,了解心电图变化的频发部位,探讨术前用药对心脏的影响,以期有效预防心脏并发症,提高诊疗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92例无心肺疾患史的胃镜受检者,随机分...  相似文献   
2.
1928年Ivy和Oldberg发现一种能使胆囊收缩的物质,命名为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1943年Harper和Raper从十二指肠粘膜提取了一种能刺激胰腺分泌的物质,名为促胰酶素(Pancreoz-ymin,PZ)。1967年Jorpes和Mutt从狗的肠组织分离出CCK,后经进一步证实CCK与PZ是由33个氨基酸组成的同一生物活性物质,因它能收缩胆囊的功能被首先发现,故通常称为CCK。1970年Ondetti人工合成  相似文献   
3.
1985年Verner和Morrison描述了2例伴有腹泻的胰岛非β细胞瘤,名为Vemer-Morrison综合征。因患者同时有低血钾和胃酸缺乏,1967年Morks称之为WDHA(Watery Diarrhea Hypokali miaand Achlorhydria)综合征,又称“胰性霍乱”。后来Verner等发现约半数患者并非胃酸缺乏,而是低胃酸,建议改为WDHH。尽管如此,但本征的病因仍不清楚。有人试图以迷走神经活动异常来解释,以后又发现部分甲状腺髓样癌患者和某些内分泌肿瘤也出现腹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残胃165例。良性疾病术后137例;胃癌术后28例。结果显示残胃炎及吻合口炎发生率最高;病理以慢性炎症及萎缩性胃炎最多。检出残胃癌3例;复发癌4例。良性疾病组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慢性炎症的检出率随活检块数增加而升高,内有31例作了血清胃泌素测定,其均值(41.2±5.9pg/ml)较正常对照组(34例)的均值(57.1±6.1pg/ml)为低。还就残胃病变、残胃癌及术式比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内镜随访活检标本块数一般不宜少于7块。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内分泌肿瘤并不少见,它又统称APUD细胞瘤(Apudoma),可发生在胃肠道本身或胰腺,胃肠道以类癌最多见,胰腺主要有胰岛素瘤、胰高糖素瘤、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胰多肽瘤,以及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等,现分述如下。 一、类癌(Carcinoid) 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瘤(Argentaffinoma),可见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以阑尾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回肠、直肠、胃、十二指肠和空肠,胃肠道以外的类癌较少见。 (一)病理 类癌常为粘膜下小结节,直径多在1.5cm以  相似文献   
6.
胃大部切除术后胆石病与胆囊运动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学者认为胃大部切除术可能与胆石的发病有关。本文通过对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的调查,分析术后胆石病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对胆囊运动功能及其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研究,初步探讨术后易发胆石  相似文献   
7.
人胎儿血管活性肽(VIP)的发生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新型隐球菌致败血症较罕见,现报告一例。患者男,46岁。因间断黑便两年余,发热、腹胀20天,于1988年1月9日入院。两年前出现黑便,不伴腹痛、暖气及反酸。在当地按溃疡病治疗无效。1986年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B 超发现脾肿大、肝硬化和门脉高压。1987年10月19日行贲门周围血管断流、脾动脉结扎、脾  相似文献   
9.
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自1961年6月至1978年5月经腹腔镜检查,同时做指引式肝活检证实原发性肝癌117例,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106例,胆管细胞癌1l例。现将这两种病理类型的肝癌进行分析比较。原发性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之比为9.6:1,我  相似文献   
10.
Behcet's Diseas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以复发性口炎,虹膜睫状体炎和外生殖器溃疡三联征为其特征。此外还可侵及皮肤、关节、心血管、消化道、肺、肾及神经系统等。本文仅就白塞氏病的消化道功能、形态等进行临床和实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