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恒河猴麻疹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恒河猴麻疹病的诊断、治疗及防制方法。方法隔离病猴,采集猴血清,环境消毒,对病死猴进行病理学观察、抗体ELISA和病毒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及治疗。结果病猴被确诊为患猴麻疹,隔离发病猴3只,其中死亡1只,康复2只,未出现麻疹病的进一步扩大流行。采用头孢曲松钠、地塞米松、利巴韦林等治疗取得了显著治疗效果。结论预防是控制麻疹病的关键,运输及环境改变是致病的诱因,快速诊断、科学用药和综合防治是减少损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瓣膜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1],因此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研究中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技术展示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心脏主动脉瓣的含脂量,包括含脂泡沫细胞及其组成的粥样斑块,来判断其粥样化程度.石蜡切片和常规HE染色由于使用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脂质脱失,使得含脂泡沫细胞变成空泡,不利于表现粥样斑块.而冷冻切片避开了乙醇脱水步骤,既能很好地保留含脂泡沫细胞,又能通过油红O将其着色,能很好地展现病灶的特征、状况与粥样化的程度,此外此法还有制作速度快、操作方便的特点,值得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急性脑血管病以发病率高,致残和复发率高而危害人类健康,是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其中脑梗塞所造成的缺血性脑病占60%多,由于脑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中枢所在,除了可以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外,不允许在人体进行实验研究。临床观察因为时间短,致病原因不受控制,  相似文献   
4.
免疫抑制诱发大鼠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饮水中加入地塞米松(1.5mg/L),2周后每只鼠灌胃接种2×103个结肠小袋纤毛虫的包囊和/或滋养体,并继续给予地塞米松。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时以同剂量接种虫体。结果:实验组10只大鼠全部发病,第2周即有6只大鼠出现腹泻及粘液便。第3周,8只大鼠腹泻加剧,糊肛,体瘦毛焦,有3只大鼠死亡。而对照组鼠无发病。  相似文献   
5.
加强饲养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实验动物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人员对实验动物的等级和质量要求更加严格,提供合格的高等级高质量实验动物已成为科研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而饲养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是确保实验动物质量的关键和基础。本着重阐述了对实验动物饲养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综合工作能力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用附红细胞体分别感染FMMU白化豚鼠和普通花色豚鼠,同时测定两组豚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探讨FMMU白化豚鼠的免疫学特性与病原体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FMMU白化豚鼠对人附红细胞体比普通花色豚鼠敏感。封闭群FMMU白化豚鼠有独特的免疫学特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普通花色豚鼠,对病原体敏感性高于普通花色豚鼠,更适于建立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定补体含量、免疫球蛋白含量、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及红细胞免疫功能 ,比较FMMU白化豚鼠和花色豚鼠的免疫学特性。方法 利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FMMU白化豚鼠和普通花色豚鼠的免疫球蛋白含量 (IgG、IgA、IgM)、C3、C4含量及总补体水平 ;利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测定淋巴细胞的转化率 ;利用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immunocomplex ,IC)花环形成试验测定两种豚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 FMMU白化豚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 (IgG、IgA、IgM)、C3、C4含量及补体总活性均显著低于花色豚鼠 ;FMMU白化豚鼠淋巴细胞转化率比花色豚鼠略低 ;FMMU白化豚鼠红细胞C3bR花环形成率与花色豚鼠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而RBC IC花环率显著低于花色豚鼠 (P <0 0 5 )。结论 封闭群FMMU白化豚鼠具有独特的免疫学特性 ,总体免疫学功能低于花色豚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FMMU白化豚鼠脑炎微孢子虫病动物模型.方法 动物分为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对照组两组.从患病兔分离纯化兔脑炎微孢子虫,豚鼠灌胃接种,免疫抑制剂组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粪便检查虫体,观察临床症状,光镜检查内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电镜观察微孢子虫超微结构,评价FMMU白化豚鼠作为脑炎微孢子虫感染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结果 免疫抑制豚鼠于感染后第3天检出原虫,比非免疫抑制豚鼠检出时间早1 d.免疫抑制豚鼠于第6天全部检出原虫,比对照组豚鼠早2 d.对照组豚鼠除少数有食欲下降和消瘦外,其余无症状.免疫抑制豚鼠感染后出现消瘦、腹水等症状,5只于感染后35 d出现神经症状和少尿、排尿痛苦等泌尿系统症状.造模后40 d免疫抑制豚鼠死亡率达25%.光镜观察发现主要在脑、肾、肝等内脏器官中存在局灶性淋巴上皮样肉芽肿病变.电镜观察表明脑炎微孢子虫具三层结构的孢子壁,孢子内部极管呈6圈螺旋排列.结论 成功建立免疫抑制FMMU白化豚鼠脑炎微孢子虫感染模型,可作为动物及人类的急性脑炎微孢子虫病动物模型用于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浅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是该新兴学科一项主体过程,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适应医科院校教学发展的要求,教研室从人员的配制,课时的调整,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多媒体课件应用进行必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