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 探讨6MV X线调强放疗(IMRT)与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在经束流匹配后,在两台医科达公司直线加速器(Versa HD和Synergy)上互换执行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鼻咽癌、中心型肺癌、前列腺癌各12例患者影像,分别设计IMRT与VMAT计划,并采用电离室与ArcCheck对两台加速器6MV光子束实施患者个体化放疗验证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利用电离室实测Versa HD和Synergy加速器点剂量与计划系统相比偏差分别为(0.32±1.32)%与(0.54±1.29)%。所有计划差异均在 ±3%范围内,两加速器点剂量相比偏差均在 ±2%范围内,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ArcCheck验证结果进行绝对γ分析,显示所有计划在2mm/3%与3mm/3%标准及10%阈值条件下通过率均超过95%且其两加速器平均通过率差异仅为0.19%(2mm/3%)与0.09%(3mm/3%)。结论 IMRT/VMAT计划在两加速器上执行结果均满足临床要求且双方差异微小,可实现相同计划在不同加速器上互换执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前列腺癌质子点扫描技术(SSS-PT)与光子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两者之间的剂量学特点,其数据将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12例既往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定位后,将CT图像分别传至Raystation和HT计划系统进行放疗计划设计。处方剂量为69 Gy/25 F。比较分析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结果:靶区的均匀性方面,SSS-PT优于HT(P=0.001);直肠平均剂量SSS-PT[(21.92±4.00) Gy]低于HT[(31.97±2.60) Gy](P=0.000);膀胱平均剂量SSS-PT[(17.62±3.15) Gy]低于HT[(30.52±3.94) Gy](P=0.000);对于直肠和膀胱的保护,SSS-PT在低、中剂量区总是优于HT。结论:SSS-PT和HT两种治疗方式在靶区剂量分布均可满足临床需求,在同样靶区覆盖条件下,SSS-PT相较于HT能够更好地保护直肠和膀胱,尤其是在低、中剂量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olume-controlled ventilation,VCV)对腹腔镜妇科手术肥胖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择期于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的肥胖患者共计80例。ASA分级Ⅰ~Ⅱ级,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0kg/m2。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软件分为PCV与VCV每组各40例。于气管插管后10分钟(T_0)、气腹后10分钟(T_1)、气腹后30分钟(T_2)、撤除气腹后10分钟(T_3)记录患者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动态肺顺应性(Cdyn)。于上述各时点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PaO_2、PaCO_2、PH值。观察术后24小时内气胸、皮下气肿、肺水肿发生情况。结果在T_1、T_2时点,PCV组患者Pplat、Ppeak、Pmean显著低于VCV组患者,PCV组患者Cdyn显著高于V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V组患者PaO_2显著高于VCV组患者,PCV组患者PaCO_2显著低于V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H值在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气胸、皮下气肿、肺水肿等并发症。结论对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肥胖患者而言,PCV能够在气腹期间维持较低的气道压力及较高的肺顺应性,同时还能维持较高的PaO_2及较低的PaCO_2,与VCV相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国产医用直线加速器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剂量学特性与治疗实施效率,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剂量学依据。方法 选取11例早期保乳术后需辅助放疗的患者影像资料,左侧患者6例,右侧患者5例,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采用TIGRT计划系统分别设计固定野动态调强(dIMRT)与三维适形(3D-CRT)放疗计划,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统计靶区、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并计算靶区适形指数(CI)与均匀指数(HI),最后统计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t)。结果 dIMRT与3D-CRT计划靶区剂量覆盖度相似,D95与V100分别为(5009.73±12.70)cGy、(95.41±0.54)%与(5005.47±7.30)cGy、(95.18±0.28)%;两种计划靶区最大剂量(D2)、CI与HI分别为(5551.66±89.21)cGy、0.83±0.01、1.10±0.02与(5819.20±111.19)cGy、0.52±0.05、1.14±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IMRT组患侧肺的V5、V10和V20分别为(65.32±5.88)%、(38.99±14.42)%和(17.76±0.43)%,均高于3D-CRT的(21.77±2.08)%、(16.88±1.80)%和(14.79±1.90)%,而V30为(5.59±1.52)%,低于3D-CRT组的(13.52±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IMRT组左侧患者心脏Dmean为(814.59±154.82)cGy高于3D-CRT组的(347.88±57.29)cGy;dIMRT组左侧患者心脏Dmax为(4067.93±441.39)cGy低于3D-CRT组的(5355.75±337.41)c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右侧患者心脏的Dmean、Dmax分别为(56.34±15.56)cGy、(393.00±94.95)cGy,均低于dIMRT组的(349.31±50.92)cGy、(1647.49±419.65)cGy,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IMRT组平均MU为593.17±39.27,平均出束时间为(124.57±8.25) s,3D-CRT组平均MU为639.50±49.81,平均时间为(134.30±10.46)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加速器能够实现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放疗的靶区剂量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要求,并且dIMRT靶区剂量分布更加均匀,适形度更好,而3D-CRT组在危及器官低剂量区域中体现出更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两台医科达直线加速器匹配后的束流特性,为临床上实现治疗计划在两台加速器上互换执行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利用IBA公司Blue Phantom2水箱采集两台加速器X射线束及电子束等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台加速器6 MV各射野%dd(10)X偏差在±0.1%之内,10 MV %dd(10)X偏差在±0.3%之内。其相对应射野条件下两档能量束流平坦度与对称性差异均在±1.5%之内,半影的最大绝对偏差为0.5 mm。两档X射线能量60°楔形野的%dd(10)X最大差异为0.8%。电子线Rp、R50、E0方面,两台加速器中各档电子线的差异皆在±1.2%之内,dmax最大绝对偏差为0.9 mm。各能量射野输出因子之间虽有偏差,但差异均较为微小。结论:两台加速器的束流特性显示出良好的数据匹配度,将为治疗计划在两台加速器上实现互换执行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一定研究进展的新技术。该技术结合了MRI成像的优点,具有在线实时追踪肿瘤和临近危及器官以及实时优化放疗计划方案的功能。为了能对该技术的研究有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对国际上在此方面开展的研究进展和动态有所掌握,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概括,以便于让该领域的研究者和医师对此技术的近况有所了解,并展开相应研究。本文就MRI的优点、核磁加速器的研究发展、剂量学相关研究进展和在线引导、自适应优化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也探讨了这些技术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期望本文综述能为临床医生和相关研究人员了解领域内的研究进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措施对麻醉药品管理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8月期间医院对麻醉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这一阶段称为实施前。在2016年9月~2017年5月期间对医院的麻醉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措施,这一阶段称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医院有处方使用麻醉药物的患者500例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率、麻醉处方不合格情况、登记手册不完整情况和患者对麻醉药物满意率等。结果:实施后的意外事件发生次数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麻醉处方不合格份额明显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登记手册不完整例数显著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麻醉药品实施规范化模式管理,能够显著提升对麻醉药品的管理质量,降低管理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麻醉处方不合格情况和登记手册不完整等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氧化亚氮(笑气)在人工流产中镇痛效果。方法:将3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成3组,均在术前60 min阴道塞米索前列醇400μg,A组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注射,B组为氧化亚氮吸入,C组为对照组,观察3组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PAAS)发生率及出血量,宫口松弛情况。结果:A组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高于B组,C组,PAAS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C组。结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可达到无病人工流产的满意效果,氧化亚氮吸入方法简便,可减轻部分受术者痛苦,不需专门监护,在基层门诊人工流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氧化亚氮(笑气)在人工流产中镇痛效果。方法:将3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成3组,均在术前60min阴道塞米索前列醇400μg,A组为芬太尼复舍丙泊酚静脉注射,B组为氧化亚氮吸入,C组为对照组,观察3组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PAAS)发生率及出血量,宫口松弛情况。结果:A组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高于B组,C组,PAAS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C组。结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可达到无痛人工流产的满意效果,氧化亚氮吸入方法简便,可减轻部分受术者痛苦,不需专门监护,在基层门诊人工流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于计划靶区(PTV)的前列腺癌质子调强放疗(IMPT)计划与光子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的剂量学特性,评估其计划质量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10例前列腺癌患者,分别用RayStation和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基于PTV设计IMPT和快速旋转容积调强(RapidArc)计划,前者采用两平行对穿野进行多野优化(MFO),分别用笔形束(PB)和蒙特卡罗(MC)进行最终的剂量计算,数据模型源于IBA Protues Plus(IBA Group,比利时)笔形束扫描(PBS)质子治疗系统;后者采用双全弧计划,数据模型源于美国瓦里安Clinac iX直线加速器。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和剂量分布等比较两种治疗技术靶区和危及器官受量。结果对于靶区而言,PB-IMPT和MC-IMPT计划的均匀性指数(HI)均要略优于RapidArc计划,但适形度指数(CI)均要略低于RapidArc计划;PB-IMRT计划的D1%要明显的优于MC-IMPT和RapidArc计划,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05、-2.803,P<0.05);PB-IMPT和MC-IMPT计划在直肠V30(Z=-2.191、-1.988,P<0.05)和Dmean(Z=-2.599、-2.497,P<0.05),膀胱V30(Z=-2.701、-2.701,P<0.05)、V40(Z=-2.395、-2.395,P<0.05)和Dmean(Z=-2.701、-2.701,P<0.05)的保护上要优于RapidArc计划,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前列腺癌PB-IMPT和MC-IMPT计划,除了靶区D1%(73.86±67.34)Gy(RBE)vs.(75.45±2.01)Gy(RBE)和HI(0.040±0.010 vs.0.058±0.020)有较明显差别外,其余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治疗技术均能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但IMPT计划相比RapidArc计划明显地降低了危及器官的受量,更好地保护了周围正常组织,提高了计划的质量,具有较为明显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