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基础教育中,学前教育在幼儿基础性教育和小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过渡作用,然而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现象在不同时期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学前教育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本文对当前学前教育中“小学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解决去“小学化”工作面临的各种困惑,提高教师对学前教育去“小学化”的重视,推进学前教育去“小学化”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茶藤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平  李玲  徐冉  吴君 《中国药房》2012,(19):1766-1768
目的:研究茶藤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层析方法对茶藤进行分离与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茶藤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斯砍定(Scandine)、柳叶水甘草碱(Tabersonine)、11-羟基柳叶水甘草碱(11-Hydroxytabersonine)、19S-长春里宁(19S-Vindolinine)。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本试验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为茶藤的活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针对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的保肾治疗策略中采用Boari膀胱肌瓣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 分析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从2002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Boari膀胱肌瓣术和输尿管癌根治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 的临床资料及其随访情况,收集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分期、肾功能水平、住院时间等数据并结合患者生存情况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39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包括Boari膀胱肌瓣术16例,输尿管癌根治术23例。中位随 访时间为53个月(10~84个月),18名患者死亡,其中Boari膀胱肌瓣术组死亡6例,输尿管癌根治术组死亡12例。2组 的5年无膀胱癌复发存活率分别为63%和59%(P>0.05),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3.8%和73.5%(P>0.05),5年生存 率分别为61%和57%(P>0.05),总体存活率分别为64.8%和58.1%(P>0.05)。2组间术前肾功能无明显差异[肌酐清除率 57(32~104) mL/min vs 55(30~102) mL/min,P>0.05],术后Boari膀胱肌瓣术组肾功能优于输尿管癌根治术组[肌酐清 除率55(35~102) mL/min vs 43(30~89) mL/min,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肾功能水平、肿瘤大 小、病理分级和病理分期是影响肿瘤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肿瘤越大、病理分级和分期越高,患者死 亡风险越大,而术后高水平的肌酐清除率可以降低疾病的死亡风险。结论:Boari膀胱肌瓣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癌是 可行的方式。相比输尿管癌根治术,Boari膀胱肌瓣术治疗后的生存率并无明显差别,而且能保护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外伤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颅脑外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神经外科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高糖血症、再发性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出血等常见新生儿肺部疾病,用传统的X线胸片检查存在放射性损伤风险。肺脏超声检查无放射性损伤。文章总结常见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肺脏超声影像学特点,对肺脏超声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河北省任县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县城和乡村成年居民6202人.按照统一诊断标准及指标定义,逐户进行问卷调查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吸烟、饮酒、嗜好咸食、体力活动等情况以及对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测量.统计分析应用Epidata3.0进行录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结果县城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乡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9,P<0.01).随着年龄增长,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均趋于增高趋势(X2趋势检验,P<0.01).在≤50岁这个年龄段,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50岁开始,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开始衍变,到60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县城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乡村,可能与城乡居民生活习惯和经济水平的差异有关.在≤50岁这个年龄断,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应酬多、社会与工作压力大以及嗜好吸烟和饮酒有关.到60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逐渐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在此阶段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此外,高血压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嗜好咸食、体力活动、高血压家族史以及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除了性别、年龄和高血压家族史不可改变的影响因素外,戒烟、限酒、控制食盐量的摄入,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将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的发病和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7.
葛根芩连汤及不同配伍组中黄酮类成分的肠外翻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肠外翻模型研究葛根芩连汤及不同配伍组中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考察葛根芩连汤中黄酮类成分(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的肠吸收机制以及不同肠段、药物浓度等因素对它们吸收的影响,比较各组分在全方和不同配伍组给药时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均为线性吸收,其R2均大于0.9,符合零级吸收速率.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野黄芩苷在各肠段的吸收方式除被动扩散外还存在主动转运.黄芩苷、汉黄芩苷的吸收速率常数(Ka)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显示它们为被动扩散.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实验表明,葛根素、大豆苷、野黄芩苷、汉黄芩苷的最佳吸收部位为空肠;甘草苷、黄芩苷的最佳吸收部位为结肠.比较全方及不同配伍组的Ka,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黄芩苷在全方中吸收较好;葛根芩连组中野黄芩苷、汉黄芩苷在十二指肠的吸收较好,其他肠段则是全方组中的吸收较好.结论:肠囊对各成分的吸收有选择,不同配伍组间各组分的肠吸收有所变化,但在全方中吸收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和癌旁正常移行上皮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4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0例癌旁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uPA和tPA染色方法为EnVision免疫组化法。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uPA表达阳性率(6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20.O%,X2=5.25,P=0.022),但tPA则相反(42.2%vs90.9%,)(X2=7.47,P=0.006)。病理分级0-I级、临床分期Tis-T1及初发病例uPA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病理分级Ⅱ-Ⅲ级、临床分期Ⅱ-Ⅳ及复发病例(P〈0.05或P〈0.01);病理分级0-I级、临床分期Tis—T1及单发病例tP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病理分级Ⅱ-Ⅲ级、临床分期Ⅱ-Ⅳ及多发病例(P〈0.05或P〈0.01)。膀胱尿路上皮癌中uPA表达与tPA表达呈高度不一致性(X2=4.39,P〈0.05)。结论uPA和tPA可能是反映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进展、侵袭潜能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研究完善了专科、专家、专病等数据库,利用文本挖掘和D3技术搭建了自助挂号指南系统,使患者可以根据症状准确选择对症专科专家进行挂号,极大提高了患者网络预约和自助挂号的准确率,减少挂错号及退号现象,从而提高医院门诊效率。此外,系统还可进行护士的岗前培训和测验,规范护士分诊流程。  相似文献   
10.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以评价其疗效。自2007年10月-2008年6月对3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心电图crr间期离散度(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10d后两组QTe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