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逆行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肱骨干骨折(Müller分类:A型12例,B型6例,C型3例)均采用逆行自锁髓内钉内固定,其中16例采用闭合复位,5例合并桡神经损伤者采用切开复位,桡神经探查。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达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个月。采用Aitken-Rorabeck评分系统,肩关节功能评价:优1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2%。肘关节功能评价: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受损伤的桡神经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结论逆行自锁髓内钉内固定克服了传统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不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固、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满意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腰椎滑脱症在临床较为常见 ,临床症状明显 ,尤其伴有明显神经症状的更应该积极手术治疗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我院采用脊柱滑脱撑开复位内固定装置 (DistractionReduc tionFixationSpinalSystemDRFS)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 36例 ,经 6~ 30个月的随访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随访 36例 ,男 19例 ,女 17例 ,年龄为2 8~ 6 4岁 ,平均 41岁。病程 5个月~ 16年 ,平均 4年 3个月。患者均有慢性腰痛病史 ,并均有间歇性跛行。放射性下肢疼痛 ,直腿抬高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辅助下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有效性.方法 对5例脊椎血管瘤采取导航引导下的椎弓根穿刺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 5例患者6个椎体的椎体成形手术全部成功.患者第2天下地活动,术后腰痛明显好转.每椎的手术时间为15~35 min,平均25 min.注射骨水泥量为4~8 ml,平均5.3 ml.术后X线片及CT显示骨水泥呈团块状或弥散状分布于病椎,无椎体前缘及椎管内渗漏.病理性骨折的第2腰椎椎体高度恢复到正常的90%,其余椎体的高度无丢失.1例伴神经根症状患者术后症状部分缓解,随访3个月后症状逐渐消失.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无椎体塌陷、疼痛复发和神经症状.结论 导航引导下的椎弓根穿刺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血管瘤,提高了手术精确度,减少了手术失误和创伤,减少了手术时间,同时能大幅度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X线辐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定制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瘤性病变的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1994年2月~2002年11月,对11例股骨近端瘤性病变行股骨近端切除、带部分股骨假体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男7例,女4例。年龄40~69岁。左侧9例,右侧2例。其中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7例,软骨母细胞瘤2例,畸形性骨炎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6例,双极杯人工股骨头置换5例。结果术后9例获随访1~5年,2例失访。1例术后创面渗血、股部近端连续加压包扎5d后股四头肌功能丧失,股前部感觉消失;术后5年随访股四头肌肌力0级,股前部感觉减退,绳肌及小腿伸屈肌群肌力3级,跛行,需扶拐行走。5例股四头肌肌力3级,其中2例感觉股部近端阵发性疼痛,尤以久站及行走后疼痛明显,均为双极杯股骨头假体置换者;3例股四头肌力4级。8例髋关节外展10~27°,髋关节屈曲,平均74°。采用Harris标准评定,良(80~89分)3例,中(70~79分)5例,差(70分以下)1例。术后无感染,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及假体松动。结论定制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瘤性病变是一种有效方法,但术后股四头肌无力发生率较高,与股四头肌上部附着处丢失有关。术中将股四头肌,特别是其附着的内、外、后肌间隔贯穿固定于假体体部,可望有效改善股四头肌肌力。  相似文献   
5.
深低温冻存时限对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深低温冻存不同时限后复苏对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取新生SD大鼠颅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成骨细胞。采用活细胞数、成骨细胞增殖功能、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测定等对深低温冻存1、3、6个月后复苏的成骨细胞和新鲜培养的细胞进行了比较。发现各组成骨细胞在细胞增殖功能、碱性磷酸酶活性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深低温冻存6个月后复苏组成骨细胞活细胞数与冻存1、3月后复苏组及新鲜培养的细胞组相比,活细胞数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深低温冻存1、3个月后复苏组的活细胞数与新鲜培养的细胞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较长时间深低温冻存能减少复苏后成骨细胞的活细胞数。但经深低温冻存后复苏的细胞仍保持成骨细胞原有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辅助下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有效性。方法对5例脊椎血管瘤采取导航引导下的椎弓根穿刺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5例患者6个椎体的椎体成形手术全部成功。患者第2天下地活动,术后腰痛明显好转。每椎的手术时问为15-35min,平均25min。注射骨水泥量为4-8ml,平均5.3ml。术后x线片及cT显示骨水泥呈团块状或弥散状分布于病椎,无椎体前缘及椎管内渗漏。病理性骨折的第2腰椎椎体高度恢复到正常的90%,其余椎体的高度无丢失。I例伴神经根症状患者术后症状部分缓解,随访3个月后症状逐渐消失。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无椎体塌陷、疼痛复发和神经症状。结论导航引导下的椎弓根穿刺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血管瘤,提高了手术精确度,减少了手术失误和创伤,减少了手术时间,同时能大幅度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x线辐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几种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121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才,随机分组,分别应用Harrington、Dick、RF、DRFS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观察神经恢复及骨折复位内固定情况。结果:经平均4年8个月的随访,Harrington、Dick、RF、DRFS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均有明显的复位固定作用,RF和DRFS在矫正后突畸形、恢复病椎高度上较Dick、Harrington更好,神经功能恢复上无明显差异。结论:RF和DRFS复位固定效果上优于Dick、Harrington,在临床应用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入路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就诊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120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行经肌间隙入路单节段固定手术60例(微创组),行传统手术入路并短节段固定60例.经肌间隙入路沿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进入,保留椎旁肌肉的完整性.结果 微创组与传统组手术时间[(53.8±12.3)、(88.5±18.5) min,t=1.731,P<0.05]、术中出血量[(95.7±21.5)、(280.3±83.1)ml,t =2.414,P<0.05]、术后引流量[(20.4±8.2)、(132.9±50.3)ml,t =2.068,P<0.05]及住院时间[(13.8±2.2)、(20.4±5.5)d,t=1.853,P<0.05]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腰背残障指数及影像学指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两组患者的骨折椎体均愈合,无一例发生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结论 经肌间隙入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关节脱位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骨科1990-1998年间共收治多发性损伤病人619例,其中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关节脱位的病人15例,经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将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NOS2和VEGF在骨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一氧化氮合酶2(nitric oxide synthase 2,NOS2)在骨关节炎(O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4年9月我院骨科骨关节炎病理标本30例,女19例,男11例;对照组病理标本8例,男7例,女1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和NOS2在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将结果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关节炎组NOS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和86.7%,VEGF和NOS2表达间的相关性有高度统计学意义(r-=0.516,P<0.01).结论 VEGF和NOS2在骨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VEGF和NOS2的表达率较正常组织为高,VEGF和NOS2改变是OA发生、发展的重要介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