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3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电视纵隔镜手术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随着新辅助治疗方案的提出,以及人们逐渐认识到CT和PET等检查在肺癌分期中的局限性,纵隔镜手术在肺癌分期中的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电视纵隔镜手术在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60例经电视纵隔镜检查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52例,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2 例,颈部加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6例。术前所有患者胸部CT均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直径大于1.0 cm)。结果 本组60 例患者,经电视纵隔镜检查证实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者42例,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阴性)者18例。纵隔淋巴结阳性者放弃手术,予以化疗;阴性者中转开胸行肺叶切除或肺楔形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证实17 例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1例隆凸后淋巴结可见癌转移(电视纵隔镜检查假阴性)。电视纵隔镜手术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7.7%、100%和98.3%。本组术中发生无名动脉撕裂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1/60)。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电视纵隔镜手术安全、可靠,可作为明确肺癌分期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在食管平滑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2002年10月26例食管平滑肌瘤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电视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23例,其中3例(2例胸膜腔紧密粘连,1例肿瘤无法定位)中转开胸(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经颈部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2例;经食管镜食管平滑肌瘤切除1例.26例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平稳,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平滑肌瘤.随访2~73个月,平均32.3个月,无复发. 结论电视胸腔镜肌瘤摘除术可作为食管固有肌层平滑肌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食管粘膜肌层的平滑肌瘤,可考虑经食管镜切除.  相似文献   
3.
叶内型肺隔离症致咯血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咯血的栓塞治疗效果。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6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血管造影表现,并对畸形动脉行栓塞治疗。结果6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血管造影显示畸形动脉7支,表现为粗大、迂曲的体循环血管影;在毛细血管期可见隔离肺叶染色及引流静脉早显;静脉期显示引流静脉(肺静脉)。6例患者均进行畸形血管栓塞治疗,临床止血总有效率100%,随访1a均未复发。结论畸形血管栓塞术对叶内型肺隔离症致咯血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电视硬质气管镜治疗大气道良性肿瘤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电视硬质气管镜在大气道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2年9月~2005年4月,我院应用电视硬质气管镜治疗大气道良性肿瘤7例,其中气管1例,隆突1例,左主支气管3例,右主支气管2例.手术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喷射通气供氧,探查评估气道后,首先冷冻或电凝肿瘤,破坏肿瘤血供,再以活检钳分块取出,蒂部采用冷冻或氩气凝固处理;对于宽蒂肿瘤,内镜下将肿瘤主体清除后中转开胸行气管局部切除吻合术.结果7例手术均顺利,无一例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气管窄蒂良性肿瘤镜下完整摘除,1例气管膜部宽蒂平滑肌瘤先内镜清除肿瘤主体后中转开胸行气管局部切除.术后病理为错构瘤2例,平滑肌瘤3例,嗜酸性肉芽肿性腺瘤1例,炎症组织1例.7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7.3月,无肿瘤复发.结论电视硬质气管镜治疗大气道良性肿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粉末冶金烧成的羟基磷灰石(HA)/-β磷酸三钙(β-TCP)陶瓷为靶材,采用磁控溅射法在钛合金(Ti6Al4V)基体上制备HA/β-TCP生物涂层。方法利用XRD研究了复合涂层的晶化程度,讨论了涂层成分与生物降解性及相容性的关系。结果HA/β-TCP生物涂层为非晶态,经700℃,3h大气处理可显著提高涂层的晶化程度,当涂层成分为50wt%HA/50wt%β-TCP时其细胞相容性最好。结论在钛合金基体上制备HA/β-TCP生物涂层,通过HA与β-TCP的复合来控制材料的降解速度,使它的降解速度与周围骨组织的生长速度相匹配,使植入体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活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眼轴 >2 6mm的 38例、5 2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 (Ⅰ级核 5眼 ,Ⅱ级核 2 1眼 ,Ⅲ级核 2 6眼 )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平均 5 7 4岁 (5 2~ 73岁 ) ,平均眼轴长度 2 7 2± 1 5 6mm(2 6 1~ 2 9 2mm) ,平均人工晶体屈光度 (8 2 3±4 76 )D( 2~ 15 )D。结果 :术后 1周裸眼及矫正视力≥ 0 3者 38眼 (73 1% )。并发症主要包括后囊膜破裂 2眼 (3 85 % ) ,轻度角膜水肿 7眼 (13 5 % )。术后视力差的主要原因是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结论 :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理想术式 ,术者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是指眼压升高的一种眼病 ,具有病理性高眼压 ,足以引起视盘凹降、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及视力障碍 ,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病。降眼压为治疗此病的急救措施 ,如2 4小时后眼压下降不明显 ,则需进行手术治疗以降低眼压。我科 1999年 5月到 2 0 0 0年 5月共收治了 2 4例手术治疗青光眼患者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4例中 ,男 10例 ,女 14例 ,年龄 36~ 79岁 ,好发年龄 5 5岁左右。其中原发性青光眼 19例 ,继发性青光眼5例。 2 4例中行虹膜周边切除 6例 ,行小梁切除 18例。2 护理体会2 1 心理护理。青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52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7年1月至12月共收治52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年龄最大69岁,最小33岁,好发年龄为40岁左右。其中行全子宫切除40例,次全切除12例。2 护理体会2.1 心理护理 此病年龄组的妇女精神状态多为焦虑型,应深入病房,了解病程,耐心地做好心理护理,生活上关心体贴,避免刺激性语言、行为和表情。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同时介绍我院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激发其治疗的信心。2.2 环境 注意调节病室的温…  相似文献   
9.
王俊  赵辉  刘军  李剑峰  李运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3):738-740
目的:探讨纵隔镜手术在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11月至2003年7月69例经纵隔镜检查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部纵隔镜手术57例,胸骨旁纵隔镜手术7例,颈部加胸骨旁纵隔镜手术5例.术前所有患者胸部CT均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最小直径大于1.0cm).结果:本组69例患者,经纵隔镜检查证实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者50例,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阴性)者19例.阳性者放弃手术,予以化疗.阴性者中15例中转开胸行肺叶切除或肺楔型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证实14例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1例隆突后淋巴结可见癌转移(纵隔镜检查假阴性).纵隔镜手术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0%、100%和98.5%.全组术后发生声音嘶哑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1/69).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纵隔镜手术安全、可靠,可作为明确肺癌分期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老年髋关节手术全身麻醉期间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老年全身麻醉下髋关节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C组,20例):潮气量(Vt)=9 m L/kg理想体重(IBW),初始呼吸频率(f)=12次/min,吸气呼气时间比(I∶E)=1∶2;保护性肺通气组(P组,20例):Vt=7 m L/kg IBW,初始呼吸频率(f)=12次/min,I∶E=1∶2,呼气末正压设为6 cm H2O,每30分钟手法肺复张1次。术中吸入氧气浓度40%,调整呼吸频率维持PETCO235~45 mm H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5 min(T2)、机械通气1.5 h(T3)、拔除气管导管后1 h(T4)、术后3 d(T5)观察记录HR、MAP、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mean),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血气分析仪测定Pa O2、Pa CO2和Hb;观察术后肺部并发症。结果C组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后1 h和术后3 d,Pa O2和氧合指数(Pa O2/Fi O2)均较术前降低(P<0.05),P组Pa O2和氧合指数在拔除气管导管后1 h较术前降低(P<0.05),但术后3 d无明显差异,且在机械通气1.5 h、拔除气管导管后1 h和术后3 d均较C组显著增高(P<0.05)。P组在机械通气期间Ppeak和Pmean均高于C组(P<0.05)。两组在机械通气1.5 h后Cdyn降低(P<0.05),但P组高于C组(P<0.05)。P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肺保护策略能够有效提高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肺顺应性,改善氧合,减少肺部并发症,利于呼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