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为导向器引导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可行性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收集29例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找出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的骨性最突出点,分别为(A)和(B),经AB的中点(M)做一垂直于AB的平面(α).在髋臼后柱的α截面上置入虚拟三维圆柱体.测量其最大直径(d),以及置入点(C)到坐骨结节远端(D)的距离CD.比较d、CD在男女之间及左右两侧间的差异.结果:共获得58个半骨盆,男26个,女32个.虚拟三维圆柱体置入成功率为87.9%,其中男性为96.2%,女性为81.3%.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为(11.44±3.20)mm,且男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P<0.001).CD为(19.10±5.10)mm.结论:沿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最突点连线的中垂线置入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是可行的,该方法更适用于男性,可作为研发导向器的应用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髋臼骨折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可能导致髋臼骨折手术失败的因素.方法 根据Matta X线评定标准和Merle d'Aubigne & Postel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以髋臼骨折术后复位分级为不满意或未行复位及固定,髋关节临床评价为"差",发生股骨头半脱位或脱位、股骨头坏死等严重髋关节并发症为治疗失败.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22例髋臼骨折手术失败病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8~72岁,平均38.6岁.从术前影像学诊断、手术入路选择、内固定方案三方面对失败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0例因髋臼后壁骨折未予以有效复位及固定而导致手术失败,占45.5%(10/22);6例因髋臼后柱骨折未予以有效复位及固定而导致手术失败,占27.3%(6/22);3例前壁骨折复位不满意,占13.6%(3/22);2例髋臼前柱骨折未予以复位及固定,占9.1%(2/22);1例未行骨折复位及固定而行全髋关节置换,占4.5%(1/22).在手术失败病例中单纯依靠X线片进行诊断的漏诊及误诊率为90%,X线片结合CT检查的误诊率为8.3%.10例诊断错误者入路选择错误率为100%;12例诊断正确者,其中7例入路选择不正确,错误率为58.3%,另5例虽入路选择正确,但3例因复位及内固定不满意,2例因内固定选择错误而导致手术失败.结论 术前漏诊或误诊、手术入路选择错误、复位方法及内固定选择错误、手术操作掌握不充分是导致髋臼骨折手术失败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经皮椎间孔镜术(PETD)后类固醇激素的应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采用PETD治疗的87例LDH的临床资料。术后硬膜外注射类固醇激素45例(硬膜外组),静脉滴注类固醇激素42例(静脉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分级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 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硬膜外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明显优于静脉(P<0.05),但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硬膜外组优良率(91.11%)与静脉组(88.1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DH病人PETD后应用类固醇激素,可缓解疼痛;与静脉给药相比,硬膜外注射更有利于术后早期疼痛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椎体强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short-segment pedicle screw fixation,SPSF)与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科手术治疗的91例患者,4...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化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后内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研究组采用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血清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AOFAS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踝关节内翻、外翻活动度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hs-CRP和PCT水平均升高(P<0.05),但研究组hs-CRP和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疗效更为显著,术后恢复时间短,且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炎症反应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宋鲁成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验。宋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由于患者素体阳气偏虚,外有风寒之邪侵袭,肺系受邪,宣肃失司,邪气聚于鼻窍所致,运用附子、甘草为主药,以"温阳散寒"为基本方法,结合四诊辨证论治,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时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9-02-2011-02,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节段内固定及植骨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22例。保守治疗至少6个月无效,术前腰痛VAS评分8.1分,术中彻底清除峡部裂之间的纤维组织、瘢痕及增生组织,切除裂部骨端的硬化骨,至断面出现渗血为止,取自体髂骨条植骨,安放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48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恢复满意,无内固定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腰痛VAS评分降到2.1分,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及植骨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效果确实,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顾夙  孟祥翔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36-37
目的探讨应用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期间采用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49例颈椎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9例病例术后随访1年-3年,均未发生脊髓椎动脉或神经根、脊髓损伤或脊髓损伤加重情况及其他并发症。术后半年复查49例病例均骨性愈合。35例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标准:A级2例,B级9例,C级5例,D级9例,E级10例。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A级、B级、D级、E级病例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侧块钢管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具有稳定可靠,力量分布均匀,疗效确切,操作简单,适应范围广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纳米骨浆和骨水泥注入是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两种常用方法,但目前关于两种加强方法的强化效果比较的报道相对较少。 目的:对比骨水泥或纳米骨浆强化椎弓根螺钉植入固定骨质疏松椎体的生物力学特点。 方法:取24个人尸体椎弓根,均符合骨质疏松标准,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仅植入椎弓根螺钉,骨水泥组在钉道内注入骨水泥后植入椎弓根螺钉,纳米骨浆组在钉道内注入纳米骨浆后植入椎弓根螺钉。植入2 h后,检测各组标本最大轴向拔出力和最大旋出力矩。 结果与结论:骨水泥组、纳米骨浆组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和最大旋出力矩均大于对照组(P < 0.05),并且骨水泥组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和最大旋出力矩大于纳米骨浆组(P < 0.05)。表明骨水泥和纳米骨浆强化可有效提高椎弓根螺钉植入固定骨质疏松椎体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和最大旋出力矩,且骨水泥强化效果更明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三种不同术式治疗颈胸交界处椎体病变,观察其疗效并进行对比,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应用经胸骨柄前入路、后侧方关节突切除及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颈胸交界处椎体病变26例。结果经胸骨柄前入路的12例中出现喉返神经损伤2例,后侧方关节突切除入路的10例中出现急性脊髓损伤2例,经术后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恢复,前后联合入路治疗4例。所有患者术中无大血管、气管、食管、胸导管意外损伤,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3.6年,未出现内固定钢板螺钉断裂、退出等并发症,未出现术区椎管再狭窄、脊柱畸形等,植骨均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的改善。结论掌握手术适应证,根据不同的病种,需要减压的范围或切除病变椎体的部位,脊柱重建所要达到的强度,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等几方面去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