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构建人存活素(survivin)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对骨肉瘤细胞SOSP-9607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pSilencer 3.0-H1 neo,构建人存活素特异性的RNA干涉载体,转染SOSP-9607细胞,G418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系.westem blot检测survlvin蛋白水平变化.透射电镜等形态学观察、Annexin V法、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成功构建了人存活素基因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获得了稳定转染的细胞系.与正常SOSP-9607细胞、阴性对照细胞相比,SOSP-9607/PS生长曲线十分平缓,存在显著差异(P<0.01).western blot显示SOSP-9607/PS细胞中蛋白表达减少.SOSP-9607/PS凋亡率增加(P<0.01).结论:特异性siRNA能够明显抑制survivin基因在SOSP-9607细胞中的表达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这为进一步研究survivin在SOSP-9607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验松动假体周围假膜组织中成纤维母细胞是否能够分泌细胞核因子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并支持破骨细胞分化,并研究骨水泥颗粒对上述过程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从人工假体周围假膜标本中分离成纤维母细胞并作体外培养、传代后,一部分成纤维母细胞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培养,并分别加入骨水泥颗粒及与免疫球蛋白Fc段融合的重组可溶性RANK胞外结构域(RANK:Fc)或抗TNF-抗体(anti-TNF-);培养结束后检测破骨细胞的形成,并比较各组细胞的骨吸收活性。另一部分成纤维母细胞单独培养并向实验组加入骨水泥颗粒,半定量RT-PCR法检测RANKL和骨保护素(OPG)mRNA的表达。结果细胞共培养结束时观察到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破骨细胞形成;RNAK:Fc完全阻断后者的形成,而anti-TNF-则无明显抑制作用;骨水泥颗粒组破骨细胞活性较对照组增加(0.001)。成纤维母细胞表达RANKL和OPGmRNA,骨水泥颗粒组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6倍和1.4倍(值分别为0.005和0.008),并且RANKL/OPG的比率增大(=0.01)。结论人工假体周围假膜中成纤维母细胞表达RANKL并支持破骨细胞分化及其骨吸收活性;骨水泥颗粒显著提高这种基质细胞表达RANKL/OPG的比率,从而促进成纤维母细胞支持的溶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成纤维母细胞样基质细胞(FBSCs)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酶消化法从人工假体周围假膜标本中分离FBSCs并作体外培养并加入骨水泥颗粒,检测FBSCs核因子KB受体激动剂配体(RANK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表达的变化。同时FBSCs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加入巨噬细胞克隆集落刺激因子、骨保护素或抗TNFα中和抗体;检测破骨细胞的形成并比较其生物学活性。结果假膜组织来源的FBSCs均表达RANKL和TNFamRNA;骨水泥颗粒组FBSCs RANKL和TNFα mRNA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9倍和2.1倍(P=0.002;P=0.004)。共培养细胞培养终末时见到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阳性的多核细胞,同时象牙磨片上有虫噬样骨吸收陷窝的形成;OPG完全阻断共培养组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阳性多核细胞以及虫噬样骨吸收陷窝的形成,而TNFα中和抗体对上述现象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骨水泥颗粒显著增强人工假体周围假膜中FBSCs RANKL和TNF mRNA的表达;FBSCs通过表达RANKL而支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具有骨吸收活性的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多股胭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应用膝关节镜下自体多股胭绳肌腱单束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39例,其中28例得到随访。结果随访时间7~48(13.5±2.3)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7.3±3.6)分,术后(91.3±2.9)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多股胭绳肌腱单束重建膝ACL创伤小,取材方便、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快捷、疗效可靠,是治疗前交叉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骨水泥中的硫酸钡对破骨细胞形成及其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并加入巨噬细胞克隆集落刺激因子及核因子B激活因子配体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实验组中分别加入含有或不含有硫酸钡的骨水泥颗粒。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细胞及象牙磨片上虫蚀样骨吸收陷窝的形成昨作为检测破骨细胞形成及其骨吸收活性的检测指标,检验骨水泥中的硫酸钡对破骨细胞的影响。结果含或不含硫酸钡的骨水泥颗粒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细胞形成均早于无骨水泥颗粒的对照组(4天vs6天),而骨水泥颗粒中是否含有硫酸钡的两组间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细胞形成的时间无明显差异。各组间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细胞的数量无显著差异;含硫酸钡的骨水泥颗粒组象牙磨片上骨吸收陷窝的面积较不含硫酸钡的骨水泥颗粒组及阴性对照组均增大(28.26±4.98vs22.28±3.49vs14.58±2.82,〈0.05)。结论骨水泥颗粒中的硫酸钡能够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并促进成熟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  相似文献   
6.
内踝上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踝上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内踝上逆行皮瓣转移修复16例由外伤、感染所致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或跟腱外露。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最大面积7cm×10cm。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5例,尖端部分坏死1例,2期行植皮覆盖坏死区。术后经1~12个月随访,修复后皮瓣皮肤质地、厚度与足踝部相接近,皮瓣痛、触觉为S0~S1。结论:内踝上岛状皮瓣适用于内、外踝部,足背近侧等与皮瓣供区较近的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相对较小的创面修复,对有踝关节动脉网严重损伤时需谨慎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7.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嗣国  马保安  周勇  范清宇 《医学争鸣》2005,26(21):1988-1991
目的:验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否可以直接诱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分化为具有骨吸收作用的破骨细胞. 方法:小白鼠PBMCs体外培养中加入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及巨噬细胞克隆集落刺激因子(M-CSF);同时,分别加入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拮抗剂RANK:Fc和抗TNF-α中和抗体. 对培养终末细胞作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破骨细胞特征性标志物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的表达;并以象牙磨片上虫蚀样骨吸收陷窝的形成为指标检测其生物学活性. 结果:PBMCs体外培养形成大量TRAP阳性的多核细胞(MNCs);象牙磨片上见到虫蚀样骨吸收陷窝,后者的面积对TNF-α呈剂量依赖性. RANK:Fc对此现象无抑制作用,而抗TNF-α中和抗体可完全阻断该现象的发生. 结论:TNF-α能够直接诱导PBMCs分化为具有骨吸收功能的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四肢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对1992年~2004年收治的骨肿瘤23例(以局部活检、局部复发污染较重及局部曾行放疗软组织条件较差为主)行肿瘤切除,所遗软组织缺损:病变位于小腿上段者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并游离植皮18例,5例病灶位于小腿下段者予吻合血管的皮瓣或肌皮瓣修复。软组织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15例,均行游离皮瓣或肌皮瓣修复。结果转移肌瓣并游离植皮及吻合血管的皮瓣或肌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胫骨上段肿瘤彻底切除后所遗软组织缺损,以转移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并以中厚皮片游离植皮修复,方法简单、可靠;其它部位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彻底切除后所遗软组织缺损,以吻合血管的腹直肌或胸脐皮瓣修复较理想,但要求有好的显微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震后送骨科伤员开放创面的治疗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4例地震后送骨科伤员共28处开放创面,分别采用清创、封闭式负压吸引处理伤口,根据不同伤口情况分别采用直接缝合6例9处、游离植皮12例13处、带蒂皮瓣转移加游离植皮4例4处以及游离皮瓣加游离植皮术覆盖创面2例2处。同时选用敏感抗菌素、营养支持等药物治疗。结果 24例地震后送骨科伤员28处开放创面全部愈合。结论地震后送骨科伤员开放创面多合并感染,需积极治疗,采用合理的治疗策略可以加速伤口愈合,尽早恢复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肢体恶性骨肿瘤的微波高温原位灭活保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荷瘤骨段与正常组织分离后原位热灭活,经过灭活骨段的加固措施,使其能够承重,且保留了临近的自然关节.[结果]经本术式治疗的309例肢体肿瘤结果:3年以上存活率为60.2%,对多数病人而言,保留了功能甚为满意的肢体,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均较文献报告低.[结论]原位灭活保肢术是一种可靠、有效和简化的术式,肿瘤学和功能学效果均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