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牙胶侧方加压法(冷侧压法)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而且是较为有效的根管充填方法,被作为评价其它充填方法的金标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的根管充填技术不断涌现,其中Thermafil热塑牙胶充填法(Thermafil充填法)就是其中较具代表陛的一种.本文旨在通过体外对比观察,以评价Thermafil充填法与冷侧压法的根管封闭性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98年7月至2001年4月对48例恒牙错患者试用全程式直丝弓矫治器 (MBT)治疗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1998年7月至2001年4月我科门诊恒牙错患者48例 ,男性21例 ,女性27例 ;年龄12~24岁 ,平均 (15.5±2.1)岁 ;错类型安氏I类29例 ,II类1分类19例 ;均作拔牙矫治 ,其中拔除38例 ,10例。2.器材MBT系美国3M公司产品 ,槽沟尺寸为0.56mm×0.71mm。3.治疗程序 (1)第一阶段:先用直径0.41mm热激活镍钛启动弓丝排齐牙列 ,再用截面积0.…  相似文献   
3.
严重脑外伤经纳络酮促醒后血,脑脊液中β—内啡肽变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严重脑外伤有很高的死亡率,即使存活,很多病人也伴有严重残废或长期昏迷,给病员、家属和社会带来巨大不幸和负担。对他们的疗效观察已成为医生的一大难题。近来研究发现伤后β-内啡肽(βEP)的释放是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原因,利用纳络酮能拮抗并抑制β-EP释放作...  相似文献   
4.
卢萌 《安徽医药》2001,5(3):225-225
硫酸阿托品等生物碱类滴眼剂的分析,一般均可直接采用中和法测定其阴离子部分,对不含磷酸盐缓冲液的处方,采用中和法[1]进行快速分析是最为简便的方法,而对于含有磷酸盐缓冲剂,用中和法测定结果有干扰,但采用提取法[2]又不合医院药房的快检要求.文献[3]报道用碘量法进行测定,但操作时间较长(必须放置15~20 min),为此我们用碘量法测定进行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鼠颅骨骨缺损局部持续灌注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给药模型。方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切取SD大鼠颅骨顶部左右两侧5 mm的骨质,建立配对大鼠颅骨缺损,利用Alzet微渗透泵右侧骨缺损区持续灌注含β‐NGF的PBS溶液,左侧仅灌注PBS溶液,持续灌注7 d。术后28 d通过H‐E染色和Gomori改良三色染色观察颅骨缺损的愈合情况,检测建模是否成功。结果实验大鼠未发现术后伤口感染、裂开及微渗透泵脱落丢失现象。H‐E及Gomori改良三色染色结果显示,骨缺损区均可见有新骨的形成和骨矿化。结论在大鼠颅骨骨缺损的基础上,建立利用Alzet微渗透泵行局部持续灌注β‐NGF的给药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正> 胆石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个重要类型。近年来,胆石病的发病率增高,合并急性胰腺炎亦常见。为探讨本病的发病因素及手术时机,选择经临床确诊为胆石性胰腺炎30例,  相似文献   
7.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2,SIL-2R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了 36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IL - 2和SIL - 2R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中IL - 2和使用ELISA法测定SIL - 2R含量 ,并与 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化疗前IL- 2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 ,SIL - 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1 ) ,化疗后 6个月复发者IL - 2 /SIL - 2R水平持续异常 ,未复发者IL - 2 /SIL - 2R水平恢复正常。结论 :观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能否促进骨组织的修复再生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拔牙窝骨愈合过程中新骨形成和骨量保持的可能调节作用,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与骨愈合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拔牙建立Beagle犬拔牙窝骨缺损模型,同期在拔牙窝导入富血小板血浆或复血小板凝胶,并设计对照组。术后2,4,8,12周分别进行大体观察、放射影像学检查、三维CT平扫+重建、组织学检查拔牙窝颊舌侧牙槽嵴高度差、CT值以及新生骨面积。结果与结论:与富血小板血浆组和对照组比较,影像学结果表明富血小板凝胶组在第2,4,8周新骨形成的面积最大(P<0.01);组织学结果表明富血小板凝胶组在第2,4周新骨形成面积最大(P<0.05);在所有时间点上富血小板凝胶组颊舌侧牙槽嵴高度差值最小(P<0.05)。在第12周,富血小板凝胶组颊舌侧牙槽嵴高度仍有2mm差值。提示,富血小板凝胶具有促进牙槽窝早期愈合的能力,但其单独使用时促进牙槽窝骨量保持的效能有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扩弓结合方丝弓技术及前方牵引装置治疗骨性Ó类错的方法和特点。方法:选择15例骨性Ó类错患儿,男6例,女9例,年龄815~12岁,均为替牙期。X线片显示主要为上颌骨发育不足。左手腕骨片显示为生长发育的高峰前期。结果:15例患者经平均9月的治疗,面型均明显改善,头影测量其骨骼改变主要为 SNA角增大,A点前移。结论:三者联合治疗骨性Ó类错可取得明显的骨骼及侧貌改变。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颌面骨折患者采用螺旋CT扫描,使用不同旋转轴,观察不同角度骨折的三维病变图像,结合临床进行CT图像分析。对骨折的部位进行分类和测定。同时根据三维CT影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对骨折部位进行检查。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复杂颌面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与x线平片、二维CT影像比较,三维重建在显示颌骨骨折类型、位置、范围、骨折移位、塌陷深度等方面明显占优。对下颌骨和面中部等处的粉碎性骨折,其显示出畸形的立体形态更为直观,尤其对下颌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三维CT对骨折片无移位的线性骨折诊断率较低。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复杂颌面骨骨折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利于确定复杂颌面骨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