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结构CT测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萎缩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开滦集团公司1063名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查体,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按分界值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同时用CT线性测量脑的相关部位以诊断脑萎缩情况,并对各型脑萎缩与认知功能的相关系数及提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1063名观察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并资料完整者共计511名,其中108名有认知功能障碍,髓质脑萎缩55名、皮质萎缩5名、混合型萎缩30名;认知功能正常者403名,髓质脑萎缩214名、皮质萎缩13名、混合型萎缩62名。认知功能障碍组脑萎缩的发病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2组间颞叶海马钩回间距(26.86mm±3.73mmvs25.95mm±3.80mm)及海马钩回间距/大脑左右径的比值(0.21±0.02vs0.2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钩回间距、皮质脑萎缩、混合型脑萎缩与认知功能障碍呈负相关(分别为r=-0.094,P=0.034,r=-0.156,P≈0.000,r=-0.147,P≈0.000),以海马钩回间距20mm提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度最高(98.14%),混合型脑萎缩的特异度(84.86%)、准确度最高(72.80%)。结论CT测量相关脑结构,判断脑萎缩类型可以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锁骨下动脉狭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锁骨下动脉狭窄 (SCAS)主要因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 ,导致同侧椎动脉血液倒流产生脑缺血症状。过去慢性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治疗主要为锁骨下动脉与颈动脉搭桥手术[1,2 ] ,然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和支架植入术(SP)的迅速发展 ,使本病治疗的成功率达 93%以上 ,且比外科手术的危险性小、禁忌证少 ,因此有潜在替代搭桥手术的趋势[2 ,3 ] 。1 资料与方法选择 1996年 6月— 1999年 1月 ,收住香港玛丽医院内科 ,由血管造影证实的SCAS患者 9例 ,除 1例仅做PTA外 ,其余 8例均同时做PTA和SP。详细记录各例的临床…  相似文献   
3.
脑静脉系统血栓消溶时间与临床关系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脑静脉系统血栓消溶再通的时间和方向性及其与临床改变和溶栓等治疗方式问的关系。方法对11例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人进行2~6年动态追踪研究.分析其不同阶段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脑CT扫描和脑MR的轴面、矢状面、冠状面的平扫及强化扫描,以观察脑静脉系统血栓的状态。结果本病早期多以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起病、然后逐渐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本病极易并发脑皮质和皮质下出血及缺血性改变,脑CT所见的典型空三角征和索条征检出率很低,而脑MR可以直接显示脑静脉窦内血栓影像:动态研究表明.脑静脉窦血栓在早期逐渐加长,在发病20d已开始消溶.且由血栓近心端开始.如由横窦向上矢状窦方向:较小血栓发病30d即可完全再通,较大血栓60d内也可完全消溶再通.而溶栓治疗则可明显加速其消溶过程、结论脑静脉系统血栓由血栓近心端开始,在发病20d已开始消溶.60d内可完全消溶再通.临床应尽早进行溶栓和预防并发症的治疗,以改善此类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颈总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方法应用经颅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检查法.测定40例脑穿通支动脉梗死、31例脑主干支动脉校死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颈总动脉管径及有或无粥样斑块等反映血管形态和收缩峰速、每分钟血流量、阻力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结果表明当颈总动脉出现粥样斑块,而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时,易发生穿通支脑梗死;随着血流动力学,尤其是血流收缩峰速度和阻力指数等指标的异常程度加重,发生脑主干动脉梗死的危险性增大。结论颈总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患者发生脑梗死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认知是指人脑为获取和应用知识,将外界信息转化成内在心理活动的复杂过程。自 1998年Schmahmann和Sherman提出“小脑认知-情感综合征”起,小脑认知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从小脑的解剖与认知功能、小脑的神经网络机制以及交叉性小脑神经 机能联系不能 3 个角度探讨了小脑在认知神经网络中的作用及机制,旨在提高对小脑参与认知功能的 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癫痫合并抑郁的影响。方法:癫痫患者766例纳入研究,进行问卷调 查、Beck抑郁量表-II(BDI-II)评分、癫痫相关的耻辱感量表评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量,并对相关数据进 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癫痫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0.3%,其中,轻、中、重症分别为41.3%、34.4%和 2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其他混杂因素之后,血清IL-6第2、3、4分位组相对于第1分 位组是癫痫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血清IL-10第2、3、4分位组相对于第1分位组是癫痫合并抑郁的保护因 素。结论:高 IL-6水平可能是癫痫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高IL-10水平可能是癫痫合并抑郁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方法:癫痫患者766例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II进行抑郁评分,采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进行病耻感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癫痫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癫痫合并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0.3%。女性、离异/丧偶及单身、每月癫痫发作≥4次、SSMI-C评分高是癫痫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离异/丧偶及单身、癫痫高发作频率、高耻辱感可能是癫痫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总唾液酸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塞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总唾液酸改变的相关性分析元小冬,米振洲,安心,袁建新,郑湘林(开滦矿务局总医院,河北唐山063000)唾液酸(SA,N-乙酰神经氨酸),它作为神经细胞膜的主要组分,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已引起了人们注意,但它在脑梗塞时的意义尚不清...  相似文献   
9.
背景: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大类能够导致患者工作和生活能力丧失的重大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目前对于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脂肪基质细胞能够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有望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目的:探究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过程中Bax/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进一步研究诱导过程中是否存在线粒体途径介导的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星形胶质细胞(AS)病理形态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选取69只成年健康雄性KM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脑缺血2h再灌注1、4、10、24、48、72 h模型组(n=9)以及假手术组(n=6,仅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和正常组(n=9).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的部位与体积;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中心区与周边区不同再灌注时间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1h开始出现脑梗死灶,且再灌注24 h时梗死体积最大,之后逐渐缩小(F=745.534,P=0.000).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中心区AS肿胀、肥大进而较快发生凋亡,其GFAP表达水平低于周边区(P<0.05);而缺血周边区GFAP阳性表达的AS出现反应性活化,进而发生形态学改变;缺血周边区及对侧相应脑组织区域GFAP的表达量均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呈现增加趋势(P<0.05).结论 AS反应性活化可能是一种缺血后的全脑保护性防御机制,尤其是在缺血周边区,其活化程度影响脑组织的存活与修复,提示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AS反应性活化可能在脑损伤后可塑性形态及功能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