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诸多脑损伤实验表明,改善损伤组织缺血缺氧有助于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并有保护神经功能的目的。目的:探讨挫伤型脊髓损伤后大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其与创伤灶周围早期血管新生情况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Allen’s原理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只行椎板切除暴露脊髓,不予打击致伤。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24,48,72,168h取大鼠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并于术前及术后1,4,7,14d处死大鼠取脊髓,采用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创伤区血管的新生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水平于伤后3h均有所下降,6h开始上升,24h达高峰,随后逐渐达稳定水平。实验组高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微血管数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说明大鼠脊髓损伤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和损伤组织的修复,最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COR、ACTH及血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伤后不同时期的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血糖水平的变化,及其在伤情判断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择重型颅脑创伤患者56例,正常对照组23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按入院时GCS评分分为重型组(6~8分)、特重型组(3~5分)两个亚组,治疗4个月后对比预后评分(GOS评分),测定不同时期血清COR、ACTH及血糖浓度。结果 GCS 3~5分与6~8分组血清COR、ACTH及血糖浓度入院后5 d内均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GCS 3~5分组血清COR、ACTH、血糖浓度高于GCS 6~8分组(P<0.05)。GCS 3~5分组死亡率明显高于6~8分组,颅脑损伤组第1 d血清COR、ACTH、血糖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伤后血清COR、ACTH及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监测血清COR、ACTH及血糖浓度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背景:诸多脑损伤实验表明,改善损伤组织缺血缺氧有助于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并有保护神经功能的目的。 目的:探讨挫伤型脊髓损伤后大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其与创伤灶周围早期血管新生情况的关系。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Allen’s原理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只行椎板切除暴露脊髓,不予打击致伤。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24,48,72,168 h取大鼠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并于术前及术后1,4,7,14 d处死大鼠取脊髓,采用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创伤区血管的新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两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水平于伤后3 h均有所下降,6 h开始上升,24 h达高峰,随后逐渐达稳定水平。实验组高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微血管数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说明大鼠脊髓损伤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和损伤组织的修复,最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诸多脑损伤实验表明,改善损伤组织缺血缺氧有助于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并有保护神经功能的目的。目的:探讨挫伤型脊髓损伤后大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其与创伤灶周围早期血管新生情况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Allen’s原理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只行椎板切除暴露脊髓,不予打击致伤。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24,48,72,168h取大鼠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并于术前及术后1,4,7,14d处死大鼠取脊髓,采用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创伤区血管的新生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水平于伤后3h均有所下降,6h开始上升,24h达高峰,随后逐渐达稳定水平。实验组高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微血管数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说明大鼠脊髓损伤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和损伤组织的修复,最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给予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肢体功能评分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促进其血管再通,改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颅内生殖细胞瘤手术后辅以中低剂量放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99年至2008年收治的54例儿童(≤16岁)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进行手术联合γ-刀中低剂量放射治疗.其中肿瘤位于松果体区34例,松果体并鞍区10例,鞍区4例,松果体区并侵及邻近脑室3例,基底节区3例.所有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生殖细胞瘤,手术后辅以中低剂量( 25 ~ 35Gy)的放疗,并获得随访的46例.结果 46例随访者中40例(87%)复查MRI显示肿瘤无复发,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6例患者经治疗后复发,经再次手术或放疗后效果差.结论 手术后辅以中低剂量的放射治疗应为治疗儿童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临床特点、手术策略及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9例垂体腺瘤的临床特征,以及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眶上锁孔入路、开颅切除肿瘤的治疗效果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治疗.结果 垂体腺瘤男女发病比为1∶1.34,发病年龄以30~60岁最多,占66.1%.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836例(63.4%).病理类型以多激素腺瘤(26.4%)和催乳素腺瘤(21.7%)最多.术后症状缓解率为95.6%,治愈率为89.3%,复发率为7.6%,病死率<0.2%.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多数垂体腺瘤的首选方案,其中经鼻蝶窦入路创伤小、恢复快,是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疗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水肿带的疗效。方法 8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清除的血肿率、水肿带的变化及其疗效。结果实验组病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及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水肿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微创穿刺引流疗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清除血肿率高、改善水肿带明显及神经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的手术技巧、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2000年至2010年经鼻蝶窦入路显微镜下切除的1 194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内分泌、病理结果、手术技巧、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1 037例(86.9%),术后围手术期症状缓解1077例(90.2%)。1 128例随访病例中:治愈1 034例(91.7%),复发53例(4.7%),术后再辅以药物或放疗142例(12.6%),二次手术38例(3.4%)。术后并发症以尿崩、电解质紊乱、脑脊液漏和垂体功能低下为主。结论经蝶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效果好、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是绝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