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科学   11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深圳福田、阳江、海南新竹红树林秋茄Kandelia candel及海口榕树Ficusm icrocarpa叶中类脂物进行萃取,分离出正构烷烃,通过气相色谱(GC)及色谱-质谱(GC MS)分析,测出了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和相对含量.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GC-IRMS)测定了正构烷烃单体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秋茄叶和榕树叶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均为C17C33,主要集中在C23-C31(>90%).化合物含量最高为C27的有深圳福田秋茄、海南新竹秋茄、海口榕树,而阳江秋茄为C25.单体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δ13C深圳福田秋茄为-31.42‰-34.48‰,阳江秋茄为-31.69‰-33.62‰,海南新竹秋茄为-30.30‰-33.04‰,海口榕树为-29.92‰33.56‰;平均值分别为-32.95‰、32.67‰、31.67‰、-31.74‰.结果表明,秋茄和陆地植物榕树的光合作用都是通过C3途径,是典型C3植物.  相似文献   
2.
分子有机地球化学与古气候、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可以从分子级水平研究地质体中有机分子化合物的演化规律。本文报道了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探讨古气候和古环境,例如探讨古生物(含古植物)的输入,淡水、半咸水和高盐度水古环境的判识以及大气飘尘的来源和成因等。  相似文献   
3.
珠江广州河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组成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珠江广州河段白鹅潭水域采集水柱一条,并按 6 层采集水样,根据美国 EPA 标准对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广州河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和 16 种优控多环芳烃浓度范围分别为 2 602.4 ~ 5 145.2 ng/L和 987.1~ 2 878.5 ng/L;颗粒相和溶解相多环芳烃的含量范围分别为 1 249.3 ~ 3 614.9 ng/L和 919.6 ~ 2 848.8 ng/L.多环芳烃垂向分布特征具有环数越高,其在水柱中下层水体中的含量越高特征,表明水柱可明显分为上层和中下层两层水体,两层水体多环芳烃的组成、污染物的输入方式均有较大的差异,中下层水体高环数的多环芳烃与河口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初步分析表明在涨、落急过程中随流速加大可能引起表层沉积物再悬浮作用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
2003年“雪龙号”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对沿途海洋大气进行采样,分析其中气相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气相中主要是2-4环的多环芳烃,其中菲为主要的化合物,平均占到总多环芳烃的55.1%。在整个航程的广泛区域尺度内,气相总多环芳烃浓度在1043.9-92993.1pg/m3。空间分布上,远东亚的海面>北太平洋海面>北极圈以内海面;总多环芳烃的浓度随纬度升高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通过Clausius-Clapeyron方程对浓度和温度相互关系的分析表明,温度是控制气相多环芳烃长距离传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吐哈盆地产出有比较丰富的侏罗系煤成油气田,本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和热解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煤中类脂组及微类脂组的类型、含量、分布与煤成烃性能和产出的关系。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一般煤岩组分观测中主要含煤的西山窑组和八道湾组煤层类脂组含量很少超过10%,但是一些煤样的热解分析中S_1可高达5-23mg/g,S_2可达150─200mg/g,HI(烃/有机碳)可高达150─350mg/g生烃、含烃性能较好。进一步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本区一些薄层状、条带状煤层的基质镜质体和叶结构镜质体中微类脂组含量比较丰富,微区定量统计含量在3%─18%左右。这种富含微类脂组的基质镜质体和结构镜质体在煤成油气中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多数微类脂体在煤中常成点线状、似层状、充填状、网络状分布,可能有利于煤成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根据近地震直达波到时资料确定震前波速异常区(简称孕震区)的方法,并给出了我国西部地区某些较大地震前波速异常区(孕震区)的初步测定结果。探索并讨论了孕震区的一些基本特性,即孕震区的形状、大小,孕震区的定向,主震在孕震区内所处的部位,孕震区内部波速异常状态的分布与发展等。最后还导出了孕震区线度与震源区尺度间的关系式,并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对地震前是否存在波速异常还有不同的看法,关于波速异常的物理解释问题也还有种种不同的观点。为了进一步辨明究竟那些看法或那些观点更有依据,必须继续深入研究波速异常的各种特性,尤其是异常区的一些特性。文献中曾对波速异常区的某些特性作过研究。本文着重探索波速异常区的时空特性,主要是波速异常区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与发展。根据所得的结果,对波速异常的观测范围及其物理解释等问题作了某些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发生的某些强震及中强震(MS>5.0)的波速比异常作了一些初步探讨.文中给出并讨论了这些地震的波速比异常的一些共同特征,即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形态、异常特征量(异常持续时间与异常幅度)和异常的统计分布特征.此外还讨论了波速比异常的特性与地震序列类型、震源深度及震源机制的关系,探索了波速比异常与波速异常间的关系.最后还指出了地震活动性与波速比异常的某种对应关系,并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发生的某些强震及中强震(MS>5.0)的波速比异常作了一些初步探讨.文中给出并讨论了这些地震的波速比异常的一些共同特征,即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形态、异常特征量(异常持续时间与异常幅度)和异常的统计分布特征.此外还讨论了波速比异常的特性与地震序列类型、震源深度及震源机制的关系,探索了波速比异常与波速异常间的关系.最后还指出了地震活动性与波速比异常的某种对应关系,并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大震前短周期瑞利面波的前兆异常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本文试图从实际观测资料中寻找大震前短周期瑞利面波的某些前兆异常特性,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讨论。初步结果表明,瑞利面波的群速、相速及波形、频谱等在大震前均可能显示出一定的前兆异常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