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科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得到海洋平台疲劳失效风险最大的焊接区域,提出了以有限元网格单元应力为基础的谱分析筛选方法,并开发了程序。程序采用并行计算架构,单次完成数万个单元的累积损伤度/疲劳寿命计算,并通过有限元软件以云图方式显示疲劳寿命。采用该程序计算双浮筒半潜式平台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该型平台疲劳失效风险较高的区域为立柱与上壳体下浮体连接对角线转角区域、浮筒中纵舱壁与立柱连接区域。并行计算方法的引入,大大缩减疲劳损伤度计算的分析时间,采用22核心的CPU,时间缩短为原来的1/18.5,17小时完成全平台外壳单元谱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2.
3.
竹山下铀矿床是粤北下庄铀矿田内大型铀矿床之一,铀矿化类型为"交点"型和硅化带型。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竹山下铀矿床4种不同类型黄铁矿进行元素含量分析及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交点"型矿石中黄铁矿相对富集Pb、 Cu、 Co、 As、 Ni、 Se、 Bi、 U、 Sb、 Zn等微量元素;"交点"型铀矿化形成于中深部高温环境,成矿热液具有地幔流体特征,成矿过程硫来源与该区花岗岩中黄铁矿的硫来源一致或者相似,花岗岩中的黄铁矿可能为该期成矿事件的产物;竹山下矿床在垂向上表现出越往深部硫逸度越低的特征;"交点"型和硅化带型中黄铁矿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配分曲线,表明二者具有相同的成矿热液来源,且与辉绿岩中黄铁矿配分曲线相似,表明该区成矿热液具有深源性。  相似文献   
4.
位于相山铀矿田西部的居隆庵铀矿床绿泥石化十分强烈,本文在对钻孔岩心样详细的野外和室内岩相学观测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技术研究了绿泥石的产出状态及共生组合关系,并测定了其化学成分,探讨了该矿床绿泥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矿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①该矿床存在黑云母蚀变形成的绿泥石、长石蚀变形成的绿泥石、脉状绿泥石和与铀矿密切共生的绿泥石共4种类型绿泥石;②该矿床以蠕绿泥石和铁镁绿泥石为主,个别为鲕绿泥石,其形成温度介于190.5~269.9℃之间,平均为224.5℃,属于中低温条件;③该矿床绿泥石形成于还原环境,形成机制分为溶解-沉淀机制和溶解-迁移-沉淀机制两种;④绿泥石化过程改变了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改变了铀在岩石中的赋存状态并促使铀的预富集。  相似文献   
5.
斯蒂尔沃特杂岩体位于蒙大拿贝尔图思山北缘,可划分为几个重要的层状带.图1表示杂岩体的位置、各个区和带的命名.底部带产于变质岩和橄榄岩段之间,由于很薄同时呈不规则分布,在图1中没有从超镁铁质带中划分出来.橄榄岩段的铬铁岩层向上依次从A标到K.铂、钯和铑含量及比值的变化范围岩石标本中铂的含量从<10到8000ppb  相似文献   
6.
TLP平台的疲劳计算在工程中常采用确定性疲劳计算方法,但是影响结构疲劳的大多数因素都是随机的,确定性的方法很难对这些因素做出客观的描述。因此,本文基于谱疲劳方法,分别采用确定性疲劳和疲劳可靠性对TLP平台NODE结构进行疲劳筛选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NODE结构局部区域不满足疲劳强度要求,相比于疲劳可靠性,确定性疲劳方法更加保守。  相似文献   
7.
竹筒尖铀矿床位于下庄矿田西北部,早年的找矿工作陷入瓶颈,近年来由笔者主持的普查项目在该地区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富含晶质铀矿的特富矿体的首次发现,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竹筒尖铀矿床特富矿体的赋矿围岩为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本文对该围岩进行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组成的测定,结果显示: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成岩年龄分别为241.1±1.6Ma和233.6±1.4Ma,均属于印支期。化学组成上两者均具有富硅、KNa、强过铝质和低CaO/Na_2O比值等特征。微量元素两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高场强元素Th、U、Ta、Hf,明显亏损Ba、Nb、Sr、Ti等元素,但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具有更加分散的微量元素配分曲线,表明其可能受到交代蚀变的影响。两者均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型",以及明显的Eu负异常(粗粒黑云母花岗岩:δEu=0.212~0.269;细粒黑云母花岗岩:δEu=0.155~0.258)。Hf同位素组成上均具有较低的ε_(Hf)(t)值(粗粒黑云母花岗岩:-10.9~-9;细粒黑云母花岗岩:-12.3~-8.7)和古元古代的模式年龄(粗粒黑云母花岗岩:1951~1834Ma;细粒黑云母花岗岩:2030~1810Ma)。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两者均为强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较高的Rb/Sr比值和较低的CaO/Na_2O比值表明两者均主要是由富黏土的泥质沉积岩部分熔融而成。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印支期主碰撞期局部的拉张环境,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碰撞挤压环境向后碰撞拉张环境的转换时期。  相似文献   
8.
采用12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泰国选育系TF4~TF6连续3代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3个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30、0.717和0.708,均高于0.5,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平均等位基因数(A)、有效等位基因数(A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667~12.583、6.334~6.915、0.658~0.672、0.737~0.787和1.837~2.003,整体呈降低趋势,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0.95%;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介于0.00569~0.01324,处于低等分化水平(Fst<0.05)。主坐标分析和STRUCTURE分析结果显示,3个群体呈现出相似的遗传背景和遗传结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连续多代的人工选育,方斑东风螺选育群体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水平较低,遗传结构趋于稳定,仍具有较高的遗传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盆地结构分析,井-震结合确定沧东—南皮凹陷孔一上亚段残留盆地边界。应用边缘相法和平衡剖面法对孔一上亚段原型盆地边界进行了恢复。综合分析恢复结果表明,沧东—南皮凹陷孔一上亚段地层沉积时期受沧东、徐西断层控制,遭受强烈改造,为后期构造改造的盆地,盆地剥蚀面积大于500km2,剥蚀率高于20%,且原型盆地与残留盆地的边界亦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不列颠哥伦比亚西部和中部三个较大的钼矿山(爱丽斯湾、恩达可和貝尔格)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目的是观察不同气候条件下钼的表生氧化和递减的程度。爱丽斯湾钼矿位于温哥华西北490英里,爱丽斯海湾以南约6英里处,海拔2000英尺,年沉积量超过100英寸。矿床产于一个直径约0.5英里的花岗岩类杂岩岩株中。该岩株由石英二长斑岩中心带组成,逐渐过渡到石英闪长岩边缘带。岩株的周围可能是侏罗系杂砂岩和泥质板岩。近岩株的杂砂岩和泥质板岩变质为黑云母角页岩。矿体分布在岩株的周围或靠近黑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