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野外露头、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录井、测井及粒度分析,认为叶城凹陷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发育进积型扇三角洲,划分出扇三角洲平原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与河口坝。扇三角洲平原受重力流作用明显;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受牵引流作用,在盆地的短轴方向延伸范围较小,而在长轴方向延伸范围较大,与相邻扇三角洲前缘朵叶叠置连片。扇三角洲由山前向断陷湖盆进积,在盆地的短轴方向构成一侧为陡坡、另一侧为宽缓斜坡的单断式断陷盆地充填模式。这种沉积模式不仅控制了扇三角洲各亚相单元的发育特征,而且对微相类型与砂体分布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发现,在大陆坡第四系中发育有大规模块体搬运体系(现今的块体搬运体系也称海底滑坡)。块体搬运体系是深水常见的一种沉积物搬运机制,主要包括滑动、滑塌和碎屑流等重力流过程及其沉积物。南海陆坡白云块体搬运体系面积逾10 000 km2,可划分为3个结构单元,即头部拉张区、体部滑移-挤压区和趾部挤压区。在地震剖面中,发育多种构造:正断层、杂乱反射、逆冲断层、挤压脊和褶皱等。块体搬运体系严重威胁深水设施安全,并可能诱发海啸,是海洋地质灾害之一。同时,块体搬运体系与海洋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关系密切,物源决定块体搬运体系的物性,泥质物源的块体搬运体系通常作为良好的油气盖层,砂质物源形成的块体搬运体系可以成为储层。  相似文献   
3.
侵入砂体对深水油气勘探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入砂体是指深水沉积砂体在超压流体作用下侵入至上覆泥质沉积物中形成的砂体,它是深水盆地松散沉积物变形构造中常见的地质现象。侵入砂体由于其特殊的形成特点,可以明显改变原生沉积地层的几何形态和深水沉积物的物性参数,进而使储层复杂化,影响深水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主要表现在:①侵入砂体改变了深水储层的性质及分布;②侵入砂体可能形成油气运移或散失的通道,并且改变了深水油气储层的垂向连通性;③大规模的侵入砂体本身也可以作为良好的油气储层;④侵入砂体的研究可以揭示未固结砂的流动机理,对于研究深水环境中广泛出现的浅水流的成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研究区最新的地震和钻井等基础资料,对东非鲁伍马盆地已发现气藏的成藏条件及成藏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鲁伍马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区内烃源岩为裂谷期发育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的泥页岩,储层为古近系浊积砂岩,盖层为古近系发育的几套分布广泛的海相泥岩。分析认为构造活动控制了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良好的盖层条件是油气成藏和保存的关键因素。指出构造相对稳定区,特别是受晚期伸展构造影响较弱的陆坡区是优先勘探的方向,区块优选应尽量避开通天断裂发育的区域,同时需要重点对区域盖层条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砂体构型研究对致密储层储集性能的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以苏里格气田西区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砂体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心、测井、薄片等资料,分析不同构型砂体沉积-成岩过程的差异性及对物性的控制作用。根据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确定堆叠型、侧接型和孤立型等3种砂体类型,再结合测井曲线(GR)形态,进一步将堆叠型和孤立型分别细分为箱状堆叠型、钟状堆叠型、复合堆叠型和箱状孤立型、钟状孤立型、指状孤立型。受沉积成岩作用的影响,不同砂体构型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心滩及河道中央以发育箱状堆叠型、复合堆叠型砂体为主,砂体垂向厚度大,侧向延伸远;沉积水动力较强,粒度较粗,杂基含量低,原始孔隙发育;石英及刚性碎屑发育,抗压实能力强,有利于原始孔隙保存,同时为有机酸流体流动提供空间,有利于次生溶孔的发育,因此物性较好。向河道边缘过渡,钟状砂体逐渐发育,砂岩粒度变细,泥岩夹层逐渐发育,物性变差。河道边缘发育孤立型漫溢砂体,砂体厚度薄,侧向延伸短;粒度较细,与泥岩呈互层接触,原始孔隙欠发育;受周围泥岩因压实作用排出的流体影响,易形成碳酸盐胶结,导致储层致密。  相似文献   
6.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录井资料、重矿物分析及地震资料,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西山窑组物源方向、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马朗凹陷西山窑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2种沉积相。西山窑组下段沉积时期,辫状河三角洲在湖盆北侧大面积分布,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频繁改道、迁移,相互切割,叠置成厚20~50m连片分布的砂体。西山窑组上段沉积时期,马朗凹陷以湖泊相沉积为主,有小规模的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局部发育滩坝砂体。西山窑组沉积整体呈现出一个水进过程。分析化验数据表明,西山窑组砂岩以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层胶结作用不强,以压实减孔为主,主要发育剩余粒间孔;储集层质量主要受控于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好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7.
8.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测井和钻井数据,对东非鲁伍马盆地深水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刻画.根据深水沉积体的地震相特征,识别出峡谷、水道、漫溢沉积、朵体、块体搬运沉积(MTDs)和凝缩段等深水沉积单元,建立了地震识别图版.分析总结了水道和朵体的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和储层物性特征,砂岩具有低伽马(GR)和高电阻(RT)特征,厚层...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紫泥泉子组三段(E1-2z3)储集性能好,是本区油气勘探的重要层段。储层的分布与物源有密切的成生联系,物源体系分析是油气勘探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基于研究区内钻井和野外露头剖面的重矿物资料,对重矿物含量变化及平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不同的重矿物分区,同时对工区内钻井的砂砾岩厚度进行统计,并分析其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确定了准噶尔盆地南缘紫泥泉子组三段物源体系,为下一步沉积体系的精细研究和储层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琼东南盆地第四纪块体搬运体系的地震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第四纪以来,琼东南盆地的陆坡区域广泛发育深水块体搬运体系。深水块体搬运体系是广泛发生在外陆架/上陆坡的一种沉积物搬运机制,包括滑动、滑塌和碎屑流等重力流作用过程。利用深水3D地震资料,提取振幅和相干数据,通过地震剖面、构造图和时间切片分析,揭示块体搬运体系具有丘状外形、波状反射结构、弱振幅和连续性差的地震特征,内部整体比较杂乱,主体发育褶皱,趾部发育逆冲断层,具有塑性流体特征。结合南海构造背景分析,认为研究区第四纪沉积速率高并位于地震多发带,构成了块体搬运体系的形成条件和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