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科学   104篇
  2024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藏高原珠峰绒布河谷地区近地层湍流输送特征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刘辉志  冯健武  邹捍  李爱国 《高原气象》2007,26(6):1151-1161
利用2006年6月和2007年6月中国科学院HEST大气科学实验在珠峰绒布河谷地区获取的近地层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地层湍流谱特征和方差统计特征,讨论了上下2层(2m和8m)基本气象要素和湍流通量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峰地区湍流能谱基本上符合Monin-Obukov相似性理论在惯性副区的变化规律;由于山谷复杂地形和下垫面的影响,湍流方差统计值均小于高原其它地方;珠峰地区近地层感热通量白天下层大于上层,夜间相反;潜热通量一天内基本上上层大于下层.  相似文献   
2.
采用传统养殖试验方法进行了评价罗非鱼加工下脚料制备的2种产物替代秘鲁鱼粉在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稚鱼实用日粮中的效果研究。实验设计了3种等蛋白质(33.8%)、等能量(16.50MJ/kg)左右的实用实验日粮,对照组与试验组1、2日粮中分别添加秘鲁鱼粉、罗非鱼加工下脚料产物制备的酶解小肽和鱼粉。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期间(63d)各实验组鱼均无死亡;添加罗非鱼鱼粉组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益均显著性低于秘鲁鱼粉组(P0.05),而添加罗非鱼酶解小肽组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益均高于秘鲁鱼粉组,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各组鱼的肝体比和肠脂比,鱼体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比例与脂肪酸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实验认为,在奥尼罗非鱼幼鱼罗非鱼实用日粮中罗非鱼酶解小肽可以替代秘鲁鱼粉,但罗非鱼鱼粉养殖效果较秘鲁鱼粉差。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回顾了一些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历程,指出科研机构、大学或联邦实验室与中小的创新和发展的密切关系,继而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状况以及当前科研机构企业化的发展形势进行了评述,重点从5个方面论证了科研机构企业化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的战略意义,最后,并对发展前景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兰宗敏  冯健 《地理研究》2010,29(6):1092-1104
基于北京5个城中村的问卷调查,从个体行为的角度系统研究了城中村流动人口日常生活活动的时间利用特征以及时空间结构。研究发现:工作日中工作活动是支配活动,对其他活动时间起到制约作用,休息日娱乐时间占据主导地位,男女在时间分配特征上体现出较大不同;城中村流动人口工作日和休息日活动的时空间结构在性别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在时间上,休息日大部分活动集中在自家;家中娱乐活动出现较强晚间高峰;在性别上,男性比女性外出娱乐活动多,出行距离更远,女性家务活动多于男性。人群个体日常活动的规律性可以为掌握城市人群生活空间结构、制定城市规划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与意象空间结构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冯健 《地理科学》2005,25(2):142-154
对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进行了问卷调查,从323份感知地图中提取和统计相关数据,并据此分析北京城市居民空间感知的基本类型、构成和发展阶段,以及各种差异性特征。研究表明,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类型与西方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但存在一定差异;居民居住地域、性别、学历、收入以及出生地的不同,感知地图类型的级别也不相同。感知空间的构成要素在居住地域、年龄、收入和出生地方面差异明显,而发展阶段主要与性别、收入和出生地有关,社会角色和经济收入水平在决定居民感知空间发展阶段方面起到巨大作用。文章最后还根据各种地物和构成要素出现的频率,概括了北京城市意象的空间结构,并发现它与现实中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重点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6.
我国规划协调理论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梳理我国规划协调理论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规划协调研究的发展脉络划分为3个阶段,即以"两规融合"为主的探索酝酿阶段、规划协调的地方多元化实践阶段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多规合一"阶段。从理论基础、协调机制、规划体系、技术改革与创新4个方面总结了规划协调的研究进展。总体上看,近年来关于规划协调研究的广泛性有所增加,主题更加突出。但目前的大部分研究尚未形成成熟的规划协调研究框架,理论层面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不足,技术体系总结不够全面,也没有构建出涵盖各个层级的空间规划体系。最后,提出了未来规划协调理论研究的可能方向,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昆明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昆明周边多个自动气象站观测的2004~2012年温度序列,研究了昆明城市热岛效应的日、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昆明城市热岛水平分布和变化趋势。昆明城市热岛强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较强,白天较弱。城市热岛强度一般在早上08:00(北京时间,下同)达到最大值,在午后14:00减弱或消失。城市热岛强度在冬季最强,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弱。昆明城市热岛强度多年平均值为1.27°C,在2004~2009年期间表现为逐年递减的趋势,其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云量。2004~2007年昆明城市热岛中心主要分布在主城区。2008年以后,由于中小城镇经济和人口的迅速发展,昆明城市热岛面积不断扩大,并出现热岛中心向呈贡、石林一带偏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城乡结合部是城乡用地争夺的焦点区域和城市扩张的前沿阵地,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促进其土地的集约利用对保障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至关重要。但由于城乡结合部土地权属复杂、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开发建设活动频繁,城乡结合部成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难点。通过分析传统的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在城乡结合部应用的弊端,提出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重点在于考虑规划目标的土地利用潜力挖掘,进而构建"规土融合"的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结合城市规划边界、规划管理单元和规划地块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单元,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提出包括人口、经济和生态承载力在内的评价体系。通过"规土融合"思想在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的融入,达到以评价促规划、以规划管控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冯健  黄琳珊  董颖  宋蕾蕾 《地理学报》2012,67(12):1645-1656
城市犯罪的时空模式是地理学“格局”和“过程”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北京城八 区财产类犯罪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工具获取和处理空间数据,探讨城市犯罪的时空格局和时 空模式,并建立时空机制模型。研究发现:北京城市犯罪总体上呈现多中心分布格局,在商 业繁华地带和对外交通运输区存在明显的高强度带;各种犯罪类型空间格局既有共同性又有 差异性;城市犯罪嫌疑人数量存在季节分异特点,但同一区域的犯罪地点数目具有一定的稳 定性;就时空机制而言,场所的时空特征作用于财产犯罪参与者,进而作用于犯罪要素并影 响犯罪实施成功与否,而不同类型的财产犯罪对场所时空特征要求不同,这些要求一旦与北 京城市环境的特有属性耦合,便产生犯罪高发地段和高发时段,最终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数字时代背景下,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为儿童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研究通过WoS(Web of Science)SSCI合集、Google Scholar等学术检索平台收集ICT与儿童地理学相关英文文献共89篇,并对ICT的研究内涵进行梳理总结。从技术层面,归纳了ICT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技术变迁及在儿童地理学中的研究应用。同时通过构建宏观的“全球化—地方化”、中观的“家空间—学习空间—公共空间”、微观的“个人身份构建”的综述主体框架,以地理视角解读ICT与儿童群体的相关研究。最后打破以往儿童研究中物理性的独立、封闭的二元代际分界,介绍“真实—虚拟”、“私人—公共”的新争论,以新视角拓宽研究思路。指出如何引导未成年人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地融入数字化背景,富有创造力地使用数字化工具,健康地看待自身与技术的关系,将成为中国语境下新的儿童研究重点,并呼吁学界和社会各方应对于数字时代的儿童发展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