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1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丁橡胶/高密度聚乙烯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用抽提、示差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粉末丁睛橡胶(P-NBR)与以过氧化二异丙苯、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和MgO组成的交联体系对PVC/HDPE(50/50)共混物的增容-交联协同作用。单独加交联剂时主要发生HDPE的自交联,并使共混物形成半互穿网络结构,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如再加入P-NBR,则可明显促进两组分的相互分散,使交联剂聚集在两相的界面,PVC和HDPE间产生大量互交联,从而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4.
不同品种聚乙烯共混物的晶相相容性与聚乙烯的支化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与共混物的热历史也有一定的关系。不同品种聚乙烯的红外差谱和其共混物的差动热分析表明,共混物两组分的支化度越接近,晶相相容性越好,反之,相容性越差。扫描电镜分析表明,不同热历史可改变共混物结晶的规整性。  相似文献   
5.
1 前言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一种结晶聚合物,在其成型过程中常有不均匀流动的存在,所以导致制品内部的应力不均一性;同时其非晶区存在微空隙,晶区内也有缺陷;在一定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聚乙烯与橡胶共混物的研究:Ⅰ.HDPE/SBR共混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考察了HDPE/SBR共混物的拉伸、耐环境应力开裂、熔体流动等性能,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扫描电镜、相差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共混物的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部分SBR链段被HDPE晶区夹持,由于SBR链很长,每个分子可穿过多个晶区和非晶区,受外力时不易从晶区拨出,从而起连接分子的作用,使HDPE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耐环境应力开裂等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准确掌握压电叠堆位移放大致动器的动态特性,本文利用谐响应分析、阻抗测试法和动态投影栅线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使用ANSYS分析软件对放大机构的模态和位移随频率变化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然后,运用压电陶瓷的阻抗测试法,对这一压电致动器的阻抗特性进行测量分析。最后通过动态投影栅线法对压电致动器的通放电位移状况进行测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位移放大机构的谐响应频率为1724Hz,能提供较大的输出力矩;压电致动器的谐振频率为8.3KHz左右,反谐振频率为8.75KHz左右,它的工作最快响应时间在0.3ms以内;它能在0.5ms内完成位移的突变,位移波动小于5um,且位移量随电压值呈线性变化;放电时的动态位移过程平稳。因此,这一压电致动器具有响应速度快,位移波动小、线性度好、精度高,输出力矩大等较好的动态响应特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响应快、精度高、位移大的微位移控制驱动系统中,其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8.
用不同AN含量的两种NBR与HDPE共混,研究了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和相结构,并与HDPE/SBR共混物进行了比较,讨论了橡胶与HDPE的相容性及其与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有这些橡胶均有较好的改性效果。虽然AN含量高的NBR与HDPE相容性较差,但由于在熔融共混过程中NBR链被强制分散在HDPE相中,冷却时来不及在HDPE结晶前全部扩散出来。这样,部分链段仍被HDPE晶区夹持,从而使NBR起连接分子的作用,提高了HDPE的断裂伸长率和耐环境应力开裂等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易、快速测定固体物质的比表面积的方法.研究了样品管冷却空间及装置自由空间的大小对固体比表面积测定结果的影响.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测定速度快和测定范围较广以及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是一种快速而可靠的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PVC/PE共混体系中增容—交联协同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 PVC 和 PE 共混体系中增容剂(CPE),交联剂(DCP、DAP)及 MgO的作用,发现在 PVC 和 PE 共混体系中单独使用 CPE 或 DCP 增容效果并不太好,而CPE 和 DCP 同时使用则比单独使用效果好,如果再进一步在 PVC-PE-CPE-DCP 体系中加入适量 DAP 和 MgO 则 PVC-PE 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的改善更为明显,根据这些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不相容聚合物共混体糸中的增容—交联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