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多年在汽车制造业中规划,使用和维修机械压力机的经验,介绍了湿式离合器/制动器在机械压力机中的应用现状及其与气动离合器/制动器在使用性能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多连杆闭式四点机械压力机的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景松  蔡军 《锻压机械》1999,34(5):56-58
总结了汽车制造业所用大型机械压力机的主要故障,对2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最后提出了影响压力机寿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曲柄压力机气垫闭锁状态及其刚度的光电检测装置上海市大众汽车公司(218005)陈景松蔡军牛锁柱1前言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对压力机的结构和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某些拉伸工序中,为保证工件的表面质量和顺利脱模,压机气垫必须具有闭锁功能,即气垫不随滑块...  相似文献   
4.
磷矿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大多数磷矿山采用房柱法开采,该方法回采率低、安全性差,而条带式胶结充填采矿法能极大提高采场的稳定性和矿石回采率,其回采顺序对磷矿安全生产极为重要。基于后坪磷矿采场Ph13矿层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4种条带式胶结充填开采方案——一次性开采、间隔开采、隔2采2、隔3采3,建立了基于莫尔-库仑强度准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运用PLAXIS 2D软件构建了数值模型,从应力、位移和塑性区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各开采方案的优劣,结果表明:方案1和方案4的塑性区贯通,模拟计算不收敛,采场失稳;方案3的应力、位移、塑性区面积及其占比均较方案2小,更有利于采场的安全高效开采,故方案3(隔2采2)最优,该成果可为后坪磷矿以及类似矿山的开采方案优化和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型多工位压力机的结构特点与合理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汽车工业有了迅猛的发展,与汽车工业密切相连的冲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有了不断的提高。冲压生产由简单的手工作业→自动化连线→全自动化的多工位压力机。采用多工位压力机,在生产效率、产品表面质量、减少员工及现代化管理诸方面成效显...  相似文献   
6.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用于现代轿车制造业的开卷落料生产线的技术要求。它包含对卷料的性能,对开卷、清洗、矫直、堆垛、控制等各重要环节的技术参数和若干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管材无芯棒拉拔时,直径减小的同时壁厚也会发生改变,其增厚值可达13.2%,甚至更大。但现有文献对无芯棒拉拔过程进行应力应变分析时,通常忽略壁厚的变化,这对预测管件壁厚,从而对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不利。该文不同于以往壁厚不变的假设,而是采用应力应变方程统一求解的方法,按增量理论给出壁厚变化的理论解以及应力分布。同时,选取不同的初始直径管坯进行无芯棒拉拔实验,分析变形后出口端壁厚变化规律,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拉拔道次变形量的不断增大,出口端管材的壁厚变化率先增大后减小,但是最终的变形总是增厚,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在各类仿型铣床上加工预硬化钢及调质钢的模具零件,过去大都采用进口高速钢铣刀。因为这种钢材的硬度在300~400HB之间,用一般国产高速钢铣刀难以切削。北京模具厂采用北京科技大学研制的超  相似文献   
9.
模具钢电子束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电子束进行表面热改性处理是材料表面中的一种新兴技术。本文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igh current pulsed electron beam,HCPEB)技术对模具钢D3(Cr12Mo1V1)和模具钢H13(4Cr5MoSiV1)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对改性试样进行了表面形貌及组织结构分析,并进行了显微硬度及磨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电子束轰击处理后试样的最表层发生熔化,晶粒明显细化,表面重熔层厚度最厚处达到10μm左右。试样次表层几百微米范围内都存在显微硬度增加现象,并呈现特殊的曲线分布状态。试样相对耐磨性也分别提高了5.63倍(D2)和11.76倍(H13)。  相似文献   
10.
对缩径工艺进行实验,研究了缩径过程中壁厚分布以及最大轴向力的变化规律。实验中选取不同的管坯直径,获取了不同的缩径系数。通过分析变形区内壁厚变化规律,特别是最终壁厚变化规律,确定了最大缩径力以及极限缩径系数。为验证理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对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增量理论的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