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土壤水分对玉米蒸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用水短缺问题,以节水灌溉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目标,利用包裹式茎流计对甘肃省会宁县玉米的蒸腾进行连续观测,并同步监测玉米地不同埋深下的土壤水势、土壤含水率及周围气象因子,研究土壤水分对玉米蒸腾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玉米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大致相同,均呈"几"字型的变化曲线。(2)不同埋深下土壤水势及含水率的日变化幅度不大,均呈缓慢下降趋势。土壤水势及含水量在晴天的变化情况比阴雨天的对称性更好;7月至8月,气温升高,玉米蒸腾耗水增加,土壤水势及含水率逐渐下降,20 cm深处的土壤水势变化幅度最大;20~30 cm深处的土壤水势与蒸腾速率的相关性稍好于10~20 cm深处的土壤水势与蒸腾速率的关系,这主要跟玉米的根系分布有关;各埋深下土壤水势与玉米蒸腾累积量的相关性都呈极显著正相关;30 cm埋深处土壤水分对蒸腾作用的影响比5 cm深处土壤水分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大。(3)对比发现蒸腾速率与土壤水势的相关性比与土壤含水率的好。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是影响玉米蒸腾耗水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我国地下水微生物研究现状与重点,为后续污染修复提供参考,利用Excel、CNKI可视化分析模块和CiteSpace软件对国内该领域397篇期刊论文和199篇硕博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地下水微生物研究主要围绕地下水污染开展,一方面使用多种修复技术对地下水污染环境进行生物修复,为地下水污染修复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地下水污染环境进行监测,为地下水污染修复提供理论支撑。张胜研究员、林学钰院士、刘菲教授、王焰新教授和席北斗研究员是该领域不同研究阶段的重要学者,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在该领域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下,充分发挥微生物群落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作用潜力仍是当下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南洞地下河流域是西南地区典型的超大型地下河流域,选择其中的南洞岩溶水系统作为研究区.针对岩溶地区的用水短缺问题,以水资源的合理开采及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于2015年5月和12月分别在研究区的16个观测点进行采集水样与野外现场测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等方法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进行...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在北京琉璃河镇及周边地区采集9组地下水样。在调查地下水化学特征基础上,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地下水样进行16SrRNA基因V4-V5区测序,用于分析地下水化学特征与微生物群落结构间相关性。水化学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共有HCO_3-Ca·Mg、HCO_3·Cl-Ca、HCO_3·Cl·SO_4-Ca和HCO_3-Ca水4种水型,主要水型为HCO_3-Ca·Mg水,部分地下水受NO_3-、SO_42-污染。微生物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但无明显优势菌属。不同水型中微生物多样性呈地下水化学类型越简单,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水平越低趋势。HCO_3-Ca·Mg、HCO_3·Cl-Ca、HCO_3·Cl·SO_4-Ca和HCO_3-Ca水4种水型中共有菌属数量为113个,特有菌属数量分别为186、32、33和2个。影响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程度为浊度EC(电导率)DO(溶解氧)pH,较高的EC和DO值有利于Pseudomonas、Vogesella、Hydrogenophaga菌属生长,pH适度增加有利于Gallionella、Nitrospira菌属生长。综上可知,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会仙典型岩溶湿地水体特征和变化趋势,总结当前微生物研究现状,进一步挖掘微生物与污染物相互作用关系,以2019年5月采集的会仙岩溶湿地水样数据和近3 a相关文献报道数据为依据,进行水化学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与总结.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会仙岩溶湿地水体近3a超标组分包括NO3-,NH4+,Al,Mn和Hg,地下...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岩溶区土壤微塑料的污染情况,本文以广西平果县龙何屯岩溶洼地作为研究区域,在耕地区、林区布设15个样品采集点,通过对土壤和水体样品进行采集、处理与鉴定,得出各采样点微塑料污染物的数量和粒径信息。结果表明:(1)研究区微塑料污染普遍存在,耕地区土壤微塑料平均丰度在(4.88±0.35)个/g~(2.7±0.35)个/g之间,林区土壤微塑料平均丰度在(8.12±1.99)个/g~(2.42±0.31)个/g之内。(2)受人为活动影响,研究区东、西两洼地的污染情况存在差异。西部洼地的耕地因农业活动的开展,土壤微塑料污染较为严重,东部洼地林区受人工放牧影响,土壤微塑料含量相对较高。(3)土壤微塑料浓度随土壤深度发生变化。近53%的土壤采样点的微塑料数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剩余47%的土壤采样点受人为活动干扰呈相反态势。(4)耕地区和林区土壤微塑料尺寸偏小,以20~100μm粒径范围的微塑料为主,分别占区域微塑料总数的92%和90.8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