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筛分脱油油砂颗粒流化床中固含量轴向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军  卢春喜  张永民  王祝安 《化工学报》2010,61(9):2346-2352
引言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和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开发非常规石油资源作为石油替代能源已引起广泛关注.油砂是非常规石油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一种含有沥青或焦油的砂或砂岩,其主要成分为沥青、砂、水、黏土及矿物质[1-2].目前,油砂制油工艺主要有热水碱洗[3-4]、溶剂萃取[5-6]和热解焦化[7-9]三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三种催化裂化(FCC)催化剂在湍流床条件下的气固流动规律,得到了三种催化剂的密相段密度、表观气速和轴向高度三者之间的关联曲线与经验关联式,以及湍流床密相段平均密度、表观气速和颗粒充气密度之间的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3.
石英砂二元混合颗粒初始流化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套Φ300 mm×3000 mm的有机玻璃冷模流化床实验装置上,考察了石英砂二元混合颗粒的初始流化特性。所有二元混合颗粒均由颗粒密度相同但粒径不同的A、B、C、D四类颗粒组分两两按照一定质量分数混合而成。采用FXC-Ⅱ/32型压力巡检仪测得了不同轴向位置床层的压降曲线,得到了不同二元混合颗粒的起始流化过程特性曲线和起始流化速度。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颗粒组分平均粒径大小和差异及其组分质量分率对二元混合颗粒的起始流化特性具有显著影响。A类颗粒加入可显著改善B、C和D类颗粒的流化质量;C类颗粒加入量过大会使混合颗粒在流化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沟流现象;当浮升组分(小颗粒)质量分数为0.4时,组分粒径差异较大的二元混合颗粒在流化过程中最容易发生完全分级现象;对于粒径差别较大的二元颗粒组分,床层最小流化速度随小颗粒组分的增多而下降,而对于具有较强颗粒间作用力组分的二元颗粒组分,床层最小流化速度则随小颗粒组分的增多而增大。根据实验数据对等密度BD二元混合颗粒的起始流化速度预测公式进行了修正,发现实验值与计算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环流反应器的研究绝大多数都局限于气液、气液固系统,涉及气固环流反应器的研究较为稀少,且大多针对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和喷动床。本文研究了一种处理A类粒子的环隙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考察了操作条件和导流筒分布器位置对床层密度分布、环流速度和质量流率的影响。发现将分布器位置下移后可以有效地改善区域的流化质量、减小滑移区,床层密度沿径向的分布得到了明显改善,颗粒环流质量流率有了明显提高;进气位置以上r/R<0.367的床层得到了良好的流化,但是0.367相似文献   
5.
流化床内旋风分离器下口有约束料腿中的气固流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型冷模流化床(Φ710mm/Φ870mm)实验装置上,对外置式旋风分离器下口有约束的料腿中的气固两相流动规律进行了不同工况的实验,并作了理论分析。应用流态化理论,给出了在本实验操作范围内维持下口有约束的料腿正常下料所需的最小充气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提升管与流化床耦合反应器内固含率的轴向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催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工艺,结合提升管与流化床的特点,建立了一套提升管与流化床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态实验装置。在不同操作条件下,采用多点压力密度仪测定了提升管内轴向压力梯度及截面平均固含率沿轴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提升管内固含率的轴向分布呈上下两端大、中间小的C型分布特征,颗粒在提升管内沿轴向的运动可分为颗粒加速区、充分发展区和颗粒约束返混区;提升管内截面平均固含率随颗粒循环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减小,提升管出口的流化床内颗粒静床高度只对颗粒约束返混区固含率有影响,而对颗粒约束返混区长度及颗粒约束返混区以下区域固含率影响较小。利用实验数据回归出了提升管内截面平均固含率的轴向分布及颗粒约束返混区最大颗粒返混比的经验模型,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油砂为原料,采用油砂直接流化床焦化新技术,对10kt/a油砂直接流化床焦化的中试装置进行了工艺计算。结果表明,焦化反应器适宜的操作条件为:温度490℃,压力200kPa,表观气速0.4m/s。烧焦器适宜的操作条件为:温度690℃,压力180kPa,密相床层表观气速0.8m/s,稀相床层表观气速0.4m/s。由焦化反应器和烧焦器的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计算可知,循环热砂量为3533.10kg/h,进料油砂含油量为118.25kg/h,产品产量为100.52kg/h,系统补热消耗的标准油量为21.83kg/h,表明采用该装置和方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环隙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内流体力学特性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环流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一直局限于气液与气液固体系,将环流反应器移植到气固体系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探索。针对工业化中气固环流反应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环隙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并对床层空隙率、颗粒流动速度进行了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建立了环隙区床层空隙率模型,发现环隙区床层空隙率随着环隙区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环隙区靠近导流筒外壁一侧颗粒流动速度明显大于靠近反应器内壁一侧,导流筒区颗粒流动速度沿径向的分布受气体分布器结构影响较大;环隙区颗粒流动速度基本不随轴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导流筒区颗粒的流动属于密相输送,颗粒环流所受到的阻力主要集中在底部区域,其次为气固分离区,底部区域阻力大小由床层流化质量和导流筒下端距反应器底部的间隙所决定;建立了颗粒环流速度模型,发现环流速度随环隙区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操作条件下,采用PV-4A型颗粒速度、密度测定仪测量了提升管与流化床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态实验装置提升管内速度沿轴向、径向的分布。结果表明,在耦合流化床反应器提升管段,当表观气速一定时,颗粒的时均速度随循环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循环强度相近时,在床层任何轴向、径向位置的颗粒时均速度都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由于提升管出口流化床层及分布器的存在,提升管内轴向速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分布特征。利用实验数据回归的提升管内颗粒滑落系数的经验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心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在工业化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环隙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并建立了一套大型的冷态实验装置(装置总高4.56m,环流反应器筒体外径300mm)来考察环隙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内颗粒速度特性。操作条件为环隙区表观气速0.10-0.54m/s,导流筒区表观气速0.059-0.200m/s。分别测量了环流反应器环流段内颗粒的密度和速度,基于实验数据对催化剂颗粒的运动速度和环流推动力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环隙区颗粒分布形式为“中心稀两边浓”;环隙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内,颗粒环流速度随着环隙区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而环流速度梯度逐步减小。随着导流筒高径比H/D的增大,环隙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的环流推动力增大而颗粒环流速度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