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是红水河上的龙头电站,总库容102.5亿m3,装机容量1200MW.坝址区多年平均气温19.3℃,多年平均水温20.1℃.电站枢纽由高178m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右岸开敞式溢洪道及放空隧洞、左岸引水渠、进水塔、4条引水隧洞、4条钢管及地面厂房组成引水发电系统.导流洞堵头位于洞身中前部,与大坝防渗帷幕对应,堵头采用“瓶塞”型,长21m,最大断面高15.6m,宽15.7m,承受150m以上的水压力,属一级建筑物.天生桥一级水电站#1、#2导流洞堵头混凝土于1998年2月5日开始浇筑施工,同年3月23日浇筑完毕,共计完成混凝土约7050m3.1 观测仪器布置及实施…  相似文献   
2.
普定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拱坝性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定水电站大坝是我国第1座全断面碾压、采用碾压混凝土自身参的碾压混凝拱坝。在防渗结构上成功地采用了富胶凝材料、小VC值、充分缓凝的二级配混凝土自身防渗。通过对坝体的试验、超声波检查、芯样检测等综合手段检查证明,普定大坝碾夺混凝土本身的物理力学优良。碾压层间结合、施工缝结合优良,安全做到了也与常态混凝土坝一亲的整体性及优良的抗渗性。  相似文献   
3.
应变强化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从而减小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设计壁厚,减轻容器的重量,降低重容比,减少容器制造与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实现压力容器的轻型化。本文介绍了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应变强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设计思路,并从强度、蠕变、疲劳、均匀腐蚀、应力腐蚀开裂(SCC)等方面综述了奥氏体不锈钢应变强化后的性能变化,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实现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轻型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面板变形监测仪器采用巴西生产的电平器。通过对观测资料整理分析,本文就高面板堆石坝的面板变形问题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面板堆石坝,面板混凝土分三期浇筑。各期面与垫层料之间均出现脱空,最大脱空量达到15cm。对于面板坝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这种现象,首次运用原形观测手段对其发生及发展过程进行观测。本文通过观测资料分析,就面板与垫层料之间脱空现象的发生机理,发展过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304不锈钢属于非稳态奥氏体不锈钢,在应变强化过程中,应变温度、应变速率、应变量等均可改变应变诱发马氏体的转变量和转变速率及内部组织滑移线、形变孪晶、位错和层错密度的转变量和转变速率,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应变硬化行为。针对304奥氏体不锈钢,主要从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应变硬化指数两方面,研究了应变速率对其室温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弦式锚索测力计仪器系数修正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边坡处理加固工程中,预应力锚索的应用十分普遍,监测锚索预应力损失的手段主要是在外锚墩上安装测力计。一般测力计中都有多个传感器,而厂家给定的仪器系数为综合系数,当监测过程中出现个别传感器损坏时,给定的仪器系数可能不再适合继续使用,需对其进行修正。文中探讨了弦式锚索测力计仪器系数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8.
奥氏体不锈钢材料韧性好但屈服强度低,通过应变强化技术可显著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从而提高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承载能力,减薄容器壁厚,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介绍了奥氏体不锈钢应变强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从强度、抗腐蚀能力、应力腐蚀开裂和氢脆等方面综述了奥氏体不锈钢应变强化后性能变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以实现压力容器轻型化这一安全与经济并重的绿色制造理念。  相似文献   
9.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导流洞堵头混凝土内设计布置有46支观测仪器。在导流洞封堵过程中,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及时整理分析,为二期冷却以及接缝灌浆时段的正确选定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同时后续观测对评价导流洞堵头的运行性态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磷酸陈化槽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陈化槽内的磷石膏固体颗粒的悬浮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高搅拌转速条件下,过大或过小的桨叶离底高度都不利于颗粒悬浮,搅拌功率随着桨叶的离底距离先增大,然后趋于稳定,但是离底距离对搅拌功率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结合搅拌槽内固相的浓度分布情况,得出相对最好的桨叶离底距离为陈化槽直径的0.3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