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心墙为坝体的心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黑龙江省属寒温带,采用大庆(55#)沥青掺入一定量的渣油(称掺配沥青),是理想的胶结材料。浇筑式沥青硅心墙的施工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因此,在施工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沥青的检验沥青入场后,每批均要做3项指标试验,严禁不合格沥青混进场区。二、矿料及接配沥青的脱水(一)矿料加工以后,必须有专门的储备仓库,用以防潮防雨。在掺配前要认真逐样做含水量、含泥量试验。(二)掺配沥青在欢拌合前,也必须加热脱水。其工序是,首先将渣油放入脱水锅内加热,…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折流杆换热器CAD系统的开发方法,包括:把大量线图、数表进行数据程序化,利用ADSRX技术、PDB界面设计技术和参数化图形设计技术对折流杆换热器的一百多种类型、三万多种规格的零部件进行了设计,将数据信息采用数据文件和数据库的方式进行了集成和管理,从而实现折流杆换热器工艺、机械、零部件子系统的集成。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螺旋折流片强化换热器壳程传热机理,用FLUENT软件建立了套管换热器的三维模型,模拟得到了壳程内流场和温度场.数值结果表明,螺旋折流片强化传热的主要机理是螺旋片引起的螺旋流动使流体流速提高并产生二次流,减薄了边界层,促进了主流流体和边界层流体的混合.分析了传热系数、压降与雷诺数及湍流动能的关系,提出应将换热器的湍流动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4.
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振动分析及防振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管壳式换热器常见的振动破坏形式 ,全面分析了管束振动的机理 ,并提出了相应的抗振措施  相似文献   
5.
板壳式降膜蒸发器结构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板壳式换热器和板式蒸发器的结构特点,在高效水平管喷淋式降膜蒸发器的基础上,开发一种新型板壳式降膜蒸发器,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以椭圆腔板束为蒸发内件的新型蒸发器,蒸发速度快,传热效率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利用螺旋流动强化传热的特性并简化换热器结构,结合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结构和流体流动特点,开发了一种螺旋肋片自支撑换热器.为了掌握螺旋肋片自支撑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综合性能,建立了换热器的试验模型和试验装置.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与折流杆换热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雷诺数Re=6000时螺旋肋片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比折流杆换热器提高13.3%,并随着雷诺数增大强化传热效果更加显著;而同时压力梯度却降低了87.5%,并随雷诺数增大二者的压力梯度差值变大.在试验雷诺数2 000~6 500的范围内,螺旋肋片换热器的综合性能K/▽P值是折流杆换热器的1.4~2倍.可见,螺旋肋片换热器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和较低的压降,因而具有良好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内换热管束支撑结构的发展概况.管束支撑由传统的弓形折流板发展为多种结构形式的折流杆、整圆形孔板和螺旋折流板等,不但提高了换热器整体传热性能,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壳程流动阻力.可为换热器的结构优化和性能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针对专业英语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改造以后课程体系的变化,指出了改革的关键问题,并对专业英语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郑昔宝  吴金星 《电池》2002,32(4):226-226
分析了造成碱锰电池贮存后容量衰减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热能动力专业“燃烧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燃烧学"作为热能动力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针对"燃烧学"这门学科的特点,结合国内外高校"燃烧学"课程特点和发展趋势,从课程特点、主要授课内容、授课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热能动力类专业基础课建设将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