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数理化   1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7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章教学的基本任务:通过本章有机物名称的来源和有机化合物正确的意义的讲述,使学生了解唯物的合成理论战胜了唯心的“生命力”理论后,有机化学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理解唯物观点在科学工作上的重要意义。为了复习以前学过的克分子体积和分子量的求法,我们建议增加两堂复习课,使学生系统的了解化学计算发展的阶段,再讲述导出实验式和分子式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彻底了解实验式与分子式的区别和测定它们所根据的原  相似文献   
2.
第十一课二氧化硫本课目的:使学生瞭解二氧化硫的制法、性质及用途。检查学生知识以後,让学生回忆在氧中或在空气中燃硫产生什麽臭味的气体,然後指导学生在试管中加少许亚硫酸钠及硫酸,注意所产生气体的臭味。再让学生用一小块黄铁矿放在铁片上加热,注意火焰的颜色及臭味。教师作出关于二氧化硫制法的结论:①燃硫②亚硫酸盐加硫酸,③燃烧黄铁矿。当提出每一种制法时,就可指定一学生完成反  相似文献   
3.
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体会本章的教学目的有下列几点:(1)使学生了解碳的各种同素异性体及碳在自然界的存在,并认识碳对国民经济的重大意义。(2)使学生了解碳的氢化物—甲烷的制法与性质,知道甲烷是最简单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同时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意义,为下一章学习有机化合物准备条件。(3)使学生了解碳的氧化物的制法、性质与用途,并认识碳酸盐的性质、存在与应用。(4)通过碳与卤族元素、氧族元素及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质和化合价的比较,打好学习门捷列夫周期表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第十一课氮在自然界的循环氮肥的重要本课目的:使学生认识氮在自然界的循环及氮肥的重要性。检查学生知识:1.说出四种常见的硝酸盐,写出它们的分子式,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2.说出硝酸盐的一般特性。3.黑火药中钾硝石起什么作用?用硝酸钠代替它行不行?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答     
在周芬及王悦祖编的初级中学课本——化学:126页第九章铁和其他金属:第一节:铁的物理性质一节中谈到“把具有磁性的铁加热,它的磁性就逐渐减弱,热到760℃或更高温度的时候,磁性就会完全消失,可是冷却以后磁性又会重新出现”。为什麽磁铁受热后会失去磁性,冷却后又会重新出现呢?  相似文献   
6.
本章教学重点:1,用原子分子论的观点解释氧和硫的同素异性体。2,使学生认识硫酸在工业上的重要性,并了解基本化学工业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关系。3,使学生了解硫化氢,二氧化硫与硫酸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讲授这些具体材料应以性质为中心,加强与制法用途的互相联系。在本章教学中用直观教具和实验紧密的配合课堂教学。据两年来的实际经验这样作确实能巩固学生的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对实验的熟练技巧。但比较复杂的实验还应当采取单一课的形式进行实验。前章已把第七类卤素全面的加以讲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同族元素性质的互相类似和依次递变  相似文献   
7.
在前一章“无机物的分类”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溶液对於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和物质的溶解或不溶解的各种现象。因此根据这个基础和在初中所学过的溶液知识在讲元素自然分类以前,给予学生关於溶液的系统知识是能够为以后研究与溶液有密切联系的许多化学过程打好基础的。  相似文献   
8.
本章的教学任务是在学生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复习氧化物、硷、酸和盐的性质并进一步研究它们的成分、命名法、通性以及相互作用。结合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等反应过程来进行研究。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反应的真实情况,教师应结合讲授做适当的演示。仔细考虑布置并指导学生实验作业以及布置和检查学生课外作业。要求学生除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本领以外能正确地写出本章所学的物质的分子式和方程  相似文献   
9.
本章教学的基本任务,根据我们体会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考虑高二学生的知识范围,拟订下列几点:1)有重点地和深入阐明有关生产程序的基本科学原理。着重讲解氨和硝酸的工业制法,向学生介绍:甲、使用的原料和生产进行的各个阶段;乙、反应进行的方向和掌握可逆反应的条件,如增加反应物质的浓度、温度和压力的利用,催化剂的利用等;丙、连续生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第九课氯化物、漂白粉本课目的:使学生认识氯化物和漂白粉的性质及用途。在检查学生知识以後,讲解氯化物。向学生提问并讨论氯化物的制法,作出给论:金属与气直接化合、金属及其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与盐酸作用,易挥发性酸生成的盐与盐酸作用、盐与氯化物的复分解作用,都能生成氯化物。写出方程式。其次讨论氯化物的性质,并加以提示,作出结论:溶性氯化物与浓硫酸作用生氯化氢,被氧化或电解生氯,与硝酸银作用生白色氯化银沉淀不溶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