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数理化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合成了系列卟啉乙酸合锰配合物9个,其中6个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用UV,1HNMR,IR,MS,元素分析等表征确证了配合物的结构,总结了锰与卟啉类配体配合的IR,UV,1H NMR判据.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M)研究了该系列配合物的液晶性能,发现8个配合物具有液晶性.考察了烷氧基链长、配位金属离子和分子空间结构对液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铜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卫国  张荣  顾峥  李珺姊  邓琴  向建南 《化学学报》2011,69(8):1024-1028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以二苯乙烯为荧光团、双(2-吡啶甲基)胺(DPA)为识别基团的铜离子荧光分子探针(E)-4-(4-(双吡啶甲基胺)苯乙烯基)氰基苯(1),其结构用UV,IR,1H NMR,13C NMR和GC/MS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荧光性能.结果表明该荧光分子探针在CH3CN/H2O(1/9,V/V)溶液中,能...  相似文献   
3.
设计合成了10个氯化meso-四(对烷氧基苯基)卟啉合铁(Ⅲ)配合物, 其中7个尚未见文献报道. 用1H NMR, MS, IR, UV和元素分析等技术表征了该系列配合物的结构.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研究结果表明8个配合物具有液晶性, 其液晶行为分别表现为升温单变液晶和升温降温互变液晶; 有1~2个中介相, 相变区间Δt最宽为128 ℃, Δt最窄为42 ℃, 液晶起始相变温度最高为80 ℃, 最低为42 ℃; 清亮点tc最高为181 ℃, 最低为110 ℃; 考察了烷氧基链长、配位金属离子及配合物分子空间结构对液晶性能的影响. 通过荧光光谱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氯化卟啉合铁(Ⅲ)可以转化为μ-氧-双卟啉合铁(Ⅲ).  相似文献   
4.
新法合成乙炔型维A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新型乙炔型维A酸类化合物, 拓展了该类碘代芳香羧酸与苯乙炔直接偶联的无铜 Sonogashira 反应. 以对溴苯甲酸为底物, 研究了无铜条件下PdCl2(PPh3)2的催化性能, 在10倍量的哌啶中, 对溴苯甲酸、苯乙炔和摩尔分数为4%的PdCl2(PPh3)2在85 ℃下反应20 min得到99%的偶联分离产率, 总收率72%. 本方法也适用于相关乙炔型RAs 分子的合成, 具有操作简单、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1987年Gregg等[1]合成了八酯取代卟啉及其Zn配合物并研究了其液晶性,1990年Shimichi等[2]报道了对-烷氧取代型四苯基卟啉(n=10,12)及其Co,Zn配合物(n=10)的液晶性,这些现象引起了人们对卟啉类化合物液晶性能研究的极大兴趣[3],我们在前文[4~6]报道了meso-四(对烷氧苯基)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液晶性研究,但目前仍无meso-四(间烷氧基苯基)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液晶性能的报道.本文合成了meso-四(间烷氧基苯基)卟啉及其铜、钴、锌配合物四个系列40个化合物,其中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35个;研究了其合成、分离、纯化方法;对于长链烷氧基取代的间位卟啉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我们采用石油醚-无水甲醇混合溶剂重结晶和冰盐浴长时间冷冻的方法,首次得到这四个系列化合物的晶体或固体,在偏光显微镜下有明显的双折射现象.我们采用1HNMR,MS,IR,UV,元素分析等分析测试表征手段确证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了这四个系列化合物的结构与1HNMR,IR,UV,MS的波谱关系及判据,报道和解析了间位长链烷氧基取代的四苯基卟啉铜配合物的1H NMR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四种乙酰丙酮-meso-四(对己氧苯基)卟啉稀土配合物,LnT(p-C6H13O)PPacac(Ln:Y,Dy,Er,Yb;Hacac:乙酰丙酮),研究了其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和荧光光谱,对各个谱带进行了归属,并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meso-四(对烷氧苯基)卟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IV)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宁静恒  赵鸿斌  周宁  顾峥  李纯清 《有机化学》2005,25(11):1381-1385
合成了系列卟啉乙酸合锰配合物9个, 其中6个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 用UV, 1H NMR, IR, MS, 元素分析等表征确证了配合物的结构, 总结了锰与卟啉类配体配合的IR, UV, 1H NMR判据.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M)研究了该系列配合物的液晶性能, 发现8个配合物具有液晶性. 考察了烷氧基链长、配位金属离子和分子空间结构对液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