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数理化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乙醇-盐-水-5-Br-PADAP体系萃取分离测定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硫酸铵存在下 ,5 Br PADAP乙醇体系中Pd(Ⅱ )、Rh(Ⅲ )、Pt(Ⅳ )的萃取行为及乙醇溶液的分相条件 ,讨论了影响萃取率的各种因素 ,试验表明 ,室温下 ,一定 pH范围内 ,该体系中的Pd(Ⅱ )几乎可完全被乙醇相萃取 ,而Rh(Ⅲ )、Pt(Ⅳ )不被萃取或萃取率很低 ,从而可实现Pd(Ⅱ )、Rh(Ⅲ )、Pt(Ⅳ )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 ,同时建立了Pd(Ⅱ )的测定方法。乙醇相中Pd(Ⅱ ) 5 Br PADAP配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18× 10 5L·mol- 1·cm- 1,钯量在 0~ 9.6 0 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检出限为 0 .0 90 μg/10ml。用该法分离混合样和测定两种活性碳钯催化剂中钯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苯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CI介质中,铬(Ⅵ)与过量I-反应生成黄色 I-3,继而与水溶性苯胺蓝阳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使得苯胺蓝溶液褪色,其在605nm处产生一个强吸收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r(Ⅵ)的浓度在4.0×10-7-1.2×10-5mol/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10×106L·Mol-1·cm-1.该法用于分析测定沱江水样中Cr(Ⅵ)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以胶原为模板剂、硫酸钛为钛源、硝酸钆为掺杂源制备了钆掺杂纤维结构TiO2(Gd-TiO2).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的表面形貌、晶相组成、紫外吸收带、元素组成及化合价态进行了分析.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并确定钆的最佳掺杂量.结果表明:600℃煅烧温度下2;Gd-TiO2纤维结构完好、光催化效果最好,光反应30 min后其降解率达到91.89;,比起未掺杂试样大大提高.钆掺杂会改变TiO2的晶粒尺寸并能够抑制TiO2从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掺杂后紫外吸收带发生蓝移.  相似文献   
4.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宁夏几种中草药中微量元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光谱法测定了宁夏几种野生中草药苦豆子、败酱草、老瓜头全草及根、茎、叶中Ca、Mg、Fe、Mn、Zn、Cu、Pb、Cd 8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几种野生中草药Ca、Mg、Fe、Mn、Zn、Cu含量较为丰富,Pb含量低,Cd未检出,分析结果对几种中草药的辨证使用及其生长环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pH=4.4的NaAc-HAc缓冲介质和2.0×10-3mol/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溶液中,Ag(Ⅰ)与茜素红(AR)可形成较稳定的离子缔合物微粒,其在324、360和500nm处分别产生3个较强的共振散射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浓度在0.022~2.160μg/mL之间的Ag(Ⅰ)与共振散射强度△I324nm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139 ng/mL.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银的共振散射新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废胶片中痕量银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PAR螯合树脂相光度法测定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脂相光度法是一种灵敏、快速、简单的分离富集与测定同时进行的新型方法[1 ,2 ] 。该方法以离子交换树脂作载体 ,直接对显色树脂进行光度测定 ,避免了洗脱、分离等复杂过程 ,使灵敏度得到了很大提高 ,迄今为众多研究者关注[3] 。铂族金属钯的光度分析法报道较多[4] ,但迄今少见用树脂相光度法测定钯的报道。星野仁等[5 ,6] 指出在EDTA NaOH 硼砂介质中 ,PAR Pd(Ⅱ )配合物与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形成离子缔合物 ,该缔合物能被CHCl3定量萃取 ,其摩尔吸光系数为 3.2 9× 1 0 4 ,方国桢等[7] 确定了在ED TA NaO…  相似文献   
7.
吡咯异构体的电子结构与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农药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即药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化学家和生物学家致力研究的方向[1].自1964年Hansch和Fujita提出多参数法[2],同年Free和 Wilson提出了相加模型法[3],以及稍后发展起来的分子轨道法以来,农药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定量关系的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pH=4.4的NaAc-HAc缓冲介质和2.0×10-3mol/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溶液中,Ag(I)与茜素红(AR)可形成较稳定的离子缔合物微粒,其在324、360和500nm处分别产生3个较强的共振散射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浓度在0.022~2.160μg/mL之间的Ag(I)与共振散射强度ΔI324nm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139ng/mL。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银的共振散射新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废胶片中痕量银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氟化铵为掺杂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掺杂二氧化钛(F/TiO2),通过甲基橙降解实验研究了掺杂量和外部加入氟化钠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显示:氟离子掺杂会影响TiO2的结晶程度、晶粒尺寸、形貌和光吸收带边,热处理过程F几乎没有损失;550℃煅烧和350 W金卤灯照射75min,10; F/TiO2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了91.12;,未掺杂样品在相同条件下降解率只有45.6;;在甲基橙溶液中事先加入氟化钠,能加快催化剂对甲基橙的降解,在相同条件下照射60 min,10; F/TiO2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了96.46;,未掺杂二氧化钛在相同条件下降解率为59.40;.550℃煅烧时,F掺杂使得二氧化钛的光吸收带边发生一定的蓝移.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酸性单偶氮染料共振散射法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结果表明,在1.1×10-2mol/L盐酸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分别与橙黄Ⅱ(OⅡ)、甲基橙(MO)及金橙Ⅰ(OⅠ)等酸性单偶氮染料反应形成相应的离子缔合物,使溶液的共振散射(RS)强度显著增强并产生相应的共振散射光谱,其最大散射峰分别位于278、281和277nm波长处。在一定范围内,CPB浓度与共振散射信号增强程度(△I)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分别为1.91×10-9、7.61×10-9和6.91×10-10mol/L。该方法用于生活废水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