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数理化   2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单分子膜的静、动态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纲  方堃  何平笙  张雁泽  吴德成 《化学学报》2003,61(8):1246-1250
对不同分子量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SM)单分子膜的π-A等温线、微 分曲线进行了研究,讨论了PSM单分子膜成膜过程及分子量对膜相变的影响,并用 动态膜障振动法测定了PSM单分子膜的动态弹性,结果表明,分子链的相互作用( 如卷曲和缠结)在膜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影响膜的静、动态性质,单分子 膜的动态弹性曲线有双峰,且前者比后者小,随分子量增大,膜的凝聚性、刚性和 稳定性都增强,动态弹性都增大;且分子链的相互作用对PSM单分子性质影响增大 ,压缩过程中单分子膜的相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杨光  何晨露  邹纲 《高分子学报》2017,(11):1725-1738
手性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有趣现象之一,在生命体中手性大分子特有的不对称结构在维持生命过程、新陈代谢和进化等面均起着决定性作用.受此启发,合成具有新型结构的光学活性聚合物,研究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功能已成为当今高分子领域研究的热点.左旋和右旋的圆偏振光已被广泛应用于氨基酸衍生物的不对称光合成、光分解和去消旋化反应,以及诱导含有偶氮苯或三苯胺等特定功能基团的超分子组装体或无机纳米粒子形成稳定螺旋结构.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圆偏振光辐照在手性聚合物合成与螺旋结构调控中的应用,初步揭示了圆偏振光的作用机制以及优势,归纳总结了已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圆偏振光在手性聚合物合成与结构调控中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简单的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得到了Eu(ally-DBM)3-2TPPO和PNIPAM形成的大分子水溶性发光配合物. 本文通过TGA、GPC、HNMR表征复合物的结构,并研究了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荧光热响应性. 研究发现,PNIPAM在低临界溶解温度以上塌缩引起配位键断裂,导致Eu3+的荧光减弱和配体荧光增强. 当温度降低时,发现Eu3+的荧光增强,配体荧光相应减弱. 推断当温度降低时配体再次与铕离子重新配位,并通过红外光谱进一步证实了. 这种配合物的荧光热响应性具有可逆性,可用作分子探针应用在生物成像方面和研究PNIPAM塌缩.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在纯水和CdCl2溶液亚相上十八胺单分子膜的平衡、循环π~A等温线及其动态弹性,发现在亚相中加入Cd2+可以使膜的液态相凝聚性增强,固态相凝聚性减弱.液态的单分子膜在两种亚相上有较好的可回复性,而在固态膜中则不然.这可归因于在水面上十八胺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在CdCl2水溶液亚相上的十八胺则与Cd2+发生配位,形成了多配位络合物,两种情况下十八胺分子在高膜压区都会发生稳定的聚集.静、动态弹性的比较表明,膜障的振动不利于十八胺分子与Cd2+间的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功能性的钌有机螯合物Ru(phen)2 3+作为亚相离子,花生酸在亚相表面上形成稳定的单分子膜.π-A等温线和动态弹性测量表明,此膜因花生酸与钌螯离子发生了静电相互作用而有更大的可压缩性,并在固态区发生了分子聚集.用垂直法成功地制备了嵌有Ru(phen)2 3+离子的超薄有序Y-型LB膜.光谱实验表明,所得LB膜是稳定、均匀的层状三明治结构,在层面内Ru(phen)23+与花生酸结合成相对稳定的分子基团并形成了J-聚体.  相似文献   
6.
用动态扭振法研究塑性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酸(PMMA)/蒙脱土(MMT)复合体系的本体插层聚合,并试用处理交联体系固化的Folry理论,非平衡态热力学涨落理论和Avrami方程研究PMMA/MMT复合体系的本体插层聚合,求取表观活化能Ea.实验发现,PMMA/MMT插层聚合转化率曲线中后期与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曲线极为类似,表明剥离后的蒙脱土片层在复合材料中起到交联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方堃  邹纲  吕卫星  何平笙 《化学学报》2002,60(7):1220-1224
以功能性的钌有机螯合物Ru(phen)_3~(2+)作为亚相离子,花生酸在亚相表面 上形成稳定的单分子膜。π-A等温线和动态弹性测量表明,此膜因花生酸与钌螯离 子发生了静电相互作用而有更大的可压缩性,并在固态区发生了分子聚集。用垂直 法成功地制备了嵌有Ru(phen)_3~(2+)离子的超薄有序Y-型LB膜。光谱实验表明, 所得LB膜是稳定、均匀的层状三明治结构,在层面内Ru(phen)_3~(2+)与花生酸结 合成相对稳定的分子基团形成了J-聚体。  相似文献   
8.
由有机LB膜技术发展了一种制备组分、厚度可控的无机超薄陶瓷膜的方法.以Zr、 Y的β-二酮络合物的作为"表面离子"代替传统的亚相离子,沉积它们与花生酸的混合LB膜.并将它作为前驱物,经臭氧处理和热处理,成功制得了Y2O3稳定的立方相ZrO2超薄膜(YSZ).用X射线衍射(XRD)、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研究了YSZ薄膜的相结构和其组成.结果表明,超薄陶瓷膜中Zr与Y的含量比率控制得很好,且形成Y2O3稳定的立方相ZrO2.说明这种方法可以成功地用来制备组分和膜厚均可控的纳米陶瓷膜.  相似文献   
9.
邹纲  方堃  何平笙 《化学通报》2002,65(1):W004
聚合物可能的二维橡胶态也是当今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一个方面.本文从聚合物单分子膜结构及动态弹性行为出发,明确提出二维橡胶态的概念,并给出了初步的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10.
利用软刻蚀方法制备了包裹有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聚丙烯酸微图形 .首先通过毛细微模塑法制备了丙烯酸铅的微条纹 ,并使之在γ射线引发下固态聚合 ,最后用硫化钠溶液处理聚合物微条纹 ,将铅离子转化为包埋在聚合物体系中的硫化铅颗粒 ,得到了包裹有硫化铅纳米颗粒的高清晰度的聚丙烯酸微图形 .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XPS)、透射电镜 (TEM)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包埋在聚合物体系中的PbS颗粒直径小于 2 0nm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