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数理化   3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选用不同醚类结构做溶剂加热回流Ti(OBu)_4-AIEt_3催化剂,并采用非溶剂聚合方法进行乙炔聚合发现,所得HPPA膜的强度和电导率都有了较大提高。其中直链醚制得的PA膜强度(抗张强度大于100MPa)和空气稳定性比用环醚得到的PA膜高得多,但用前者时的乙炔聚合速率远低于后者。两体系得到的HPPA膜的碘掺杂电导率值相近(~10~3S/cm),拉伸后可达10~4S/cm量级。SEM、TEM及IR光谱的结果表明,不同醚制得的PA膜的纤维束直径及顺式含量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2.
3.
采用非异氰酸酯路线合成了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羟异丙酯(BPU),分子量为320.利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聚碳酸1,2-丙二酯(PPC)/BPU共混物.研究发现BPU与PPC间有较好的相容性,随着BPU含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起始热分解温度(Td.5%)可分别增加24~33℃,共混物韧性也显著提高,断裂伸长率最大可增至...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了聚乙炔在氮气、空气和氧气中的等速升温热重曲线,测定了不同聚乙炔样品热氧化的恒温热重曲线,比较了聚合体系和顺反结构等对热氧化行为的影响。观察到钕催化聚乙炔的热氧化诱导现象。动力学分析表明,氧化反应对聚乙炔和氧气浓度都接近表观一级反应,顺式聚乙炔的表观活化能为42±6ki/mol,反式聚乙炔为51±6kJ/mol。用红外光谱跟踪氧化过程,表明含氧基团可分两类,分属于中间和最终产物,由此推断了可能的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5.
带双键侧链的二氧化碳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处于35~40℃,在低于20℃的环境下脆性很大.在稀土三元催化剂Y(CCl3COO)3ZnEt2甘油(glycerine)下实现了CO2、环氧丙烷(PO)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的三元共聚,合成了侧链带双键的二氧化碳共聚物,其玻璃化温度(Tg)为-15.4~36.1℃,大幅度拓展了二氧化碳共聚物的低温区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稀土三元催化剂(三氯乙酸稀土配合物/二乙基锌/甘油)催化下的正辛酸缩水甘油酯、CO2和环氧丙烷三元共聚合. 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DSC结果表明,所获得的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三元共聚物. 随着反应单体中正辛酸缩水甘油酯比例的增加,所得聚合物在20 ℃下的断裂伸长率由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的31.0%增大至二氧化碳-正辛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的983.9%,相应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39.6 ℃降低至-12.3 ℃. 所得三元共聚物中长碳链侧基单元含量为5.6%时,其断裂伸长率就已经达到481.1%,而拉伸强度仍然维持在24.9 MPa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稀土配合物为发光中心,以PPV、Alq3为空穴输送层和电子输送层制备了结构为ITO/PPV/PVK:PBD:Eu(DBM)3/Alq3/Al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发射层由旋涂法形成,该器件的最大亮度为52cd·m-2,且具有很好的单色性。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用稀土和白川催化体系,制备的70%顺式含量及全反式聚乙炔的拉曼光谱及其随激发光源波长的变化。报道了用稀土催化体系制备的可溶性聚乙炔的拉曼光谱。这些实验结果支持导致反式聚乙炔拉吏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反式聚乙炔链段共轭长度分散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用稀土催化剂聚合得到的聚乙烯(稀土聚乙烯)的结构及性能。发现初生聚乙烯粉末具有条状形态结构,其支化度、结晶度及晶粒尺寸均与低压聚乙烯相似,但其熔点和特性粘数较高。用各种物理方法初步证明,稀土聚乙烯熔点较高的原因可能与其具有伸展链结晶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0.
成功地合成了柔性脂肪链段和刚性发光链段相互交替的共聚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发现该聚合物的荧光随柔性链段的增长而增强的实验结果.用所合成的共聚物作发光层,研制出了发光亮度可达190cd/m~2,最小开启电压为15V的发蓝色光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及平板显示屏.讨论了(口恶)二唑衍生物(PBD)和8-羟基喹淋铝(Alq_3)电子输运层的引入对器件的发光亮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