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3篇
数理化   5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两亲性聚合物进行设计和优化, 从细胞膜仿生的设计出发,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制备了一种以胆固醇为疏水段、以仿细胞膜磷酸胆碱基聚合物为亲水段的两亲性分子CMPC. 在对其溶液胶束自组装行为进行探索的基础上, 以水包油(O/W)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包含抗癌药物阿霉素(ADR)的纳米抗癌药物载体,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 研究了仿细胞膜两亲分子的细胞相容性, 并对抗癌纳米药物载体抗肿瘤细胞的药效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用硼氢化钠还原硝酸银、巯基乙酸作稳定剂的方法制备了粒径为16±4 nm的纳米银颗粒(Ag NP), 紫外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证实了粒子的形成. 用EDAC引发羧基-氨基缩合反应, 制备了表面缔合去甲万古霉素的纳米银复合微球(记为Ag@NVan),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证实粒子表面去甲万古霉素分子的存在. 大肠杆菌(E.coli)的体外细菌培养实验表明, Ag@NVan微球有很强的抗革兰氏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 GNB)活性, 在Ag@NVan微球作用下, E.coli呈现出扁“S”形的生长曲线; 37℃培养17 h后, 菌密度值达到最大, 但比在纯去甲万古霉素环境中培养相同时间的菌密度低89.9%, 比纯纳米银溶液样品中的菌密度低52.3%. 单个细菌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 Ag@NVan微球大量进入到E.coli的荚膜中, 与细胞壁发生了紧密黏附. 推测其机理是纳米银在穿透细胞壁的过程中, 多个去甲万古霉素分子同时抓合到了细胞膜表面的靶点——肽聚糖肽尾末端的D-Ala-D-Ala结构, 从而将整个复合微球体系固定在细胞壁上, 增强了抗菌活性. 这种生物缔合纳米粒子的模型对生物医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A new reactive graft copolymer, poly(tetramthylene glycol) - graft-w-propyl sodiumsulfonate-poly(ethylene glycol) (PTMG-g-PEG-CH_2CH_2CH_2SO_3~-Na~+), was synthesizedby the cationic polymerization of a-w-bifunctional PEG macromonomer (O?CH_2—PEG——CH_2 CH_2 CH_2 SO_3 Na) and THF. The obtained copolymer exhibits the expected structureas indicated by the result of characterization. Two amino acids (L-arginine, L-tyrosine)were covalently attached to the copolymer after converting the sulfonate group to sulfonylchloride. So the new reactive graft copolymer (PTMG-g-PEG-CH_2CH_2CH_2SO_3~-Na~+) isexpected to be very useful in attachment of potentially bioactive moieties to polymer viaa hydrophilic PEG spacer.  相似文献   
4.
以高密度梳状PEG(CPEG)作为表面改性材料, 将PEG末端羟基转化为醛基, 将梳状PEG和线形PEG固定在氨基化的PET膜表面, 并利用表面的反应性醛基进一步固定了氨基酸和整合素配体多肽片段RGD多肽. 红外光谱、 接触角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结果表明, 该法可有效地固定氨基酸和多肽, 获得模拟细胞膜中多糖-蛋白质复合物结构的特异性功能表面. 对两种不同结构的PEG细胞培养实验结果表明, CPEG比线形PEG(LPEG)具有更好的抗非特异粘附性. 此外, CPEG比LPEG具有更多的活性反应基团, 用PEG末端活性的醛基固定整合素配体多肽片段RGD, 可有效地诱导材料表面的内皮细胞化, 改善材料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浙江大学海外教师主导的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于2013年开始进行建设,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借此契机,在原研究生课程《高分子材料表面与界面》的基础上,邀请德国海德堡大学M.Grunze教授进行全英文教学。本课程旨在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具有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且受益面广的全英文课程,提高高分子专业研究生的专业水平,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英语交流水平,同时培养一支具有国际化教学能力的中青年师资队伍。本文就该课程三年建设期以来的教学内容形式、课堂管理、学生学习体验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针对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基本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6.
以新型含有磷酸胆碱基的仿细胞膜两亲聚合物——胆固醇封端的聚(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酸胆碱)(CPMPC)为表面稳定剂实现碳纳米管的表面改性,利用两亲聚合物中的胆固醇疏水段与碳纳米管表面进行非共价键的稳定结合,通过两亲聚合物中聚(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PMPC)亲水段实现其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并以商业可获得的典型两亲分子,末端为胆固醇的聚氧乙烯(CPEG)和卵磷脂,为对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CPMPC和CPEG均具有比卵磷脂更高的对碳纳米管进行分散的能力.而CPMPC改性的碳纳米管比CPEG改性的碳纳米管具有更优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通过新型仿细胞膜聚合物改性的碳纳米管在生物医用领域有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7.
水相接触角;负载生物活性功能基聚醚氨酯的表面自由能与表面血液相容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综述了生物活性因子固定化的聚乳酸-聚氨基酸衍生物共聚物和通过亲-疏水性设计的众多聚乳酸-聚氧化乙烯(PLA-PEO)共聚物的研究进展。展现了其在组织工程材料,药物控释体系和其他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聚氧乙烯[Poly(ethylene glycol),PEG]是一种稳定、无毒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惰性和非免疫性、非抗原性的水溶性聚合物,在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和重要的研究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多臂的PEG由于其枝状结构具有比线型结构更好的性能,然而,通常多臂,PEG采用Corefirst阴离子开环聚合环氧乙烷的方法,这种方法对聚合条件及设备等要求较高,限制了多臂的PEG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层层静电自组装构建壳聚糖/肝素抗菌多层膜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由于其突出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广泛用作心血管的植入材料,但是植入内置医用材料时会发生感染,这直接导致了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传统的抗感染的表面设计包括与抗菌药物机械共混和表面化学接枝抗菌药物等,但是采用简单的机械共混方式制备的材料中药物负载可控性差,表面化学接枝涉及步骤繁杂的合成工艺很难在具有复杂体型结构的医用装置上实现,因此寻求一种简单的面对装置的表面修饰手段成为医用装置抗感染表面设计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