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数理化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利用一种新型绿色溶剂--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BMIM]Cl)对羊毛进行预处理,从而提高蛋白酶对羊毛的水解效率.系统研究了[BMIM]Cl预处理对蛋白酶处理后羊毛减量率、碱溶解度、蛋白质释放速率、氨基酸组成的影响,并从表面形态、表面润湿性能和纤维晶体结构等方面探讨了[BMIM]Cl对蛋白酶水解的促进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羊毛经过[BMIM]Cl处理后,纤维减量率从2.68%提高到4.47%,碱溶解度达到11.6%,水解液中蛋白质浓度的变化显示[BMIM]Cl预处理使得蛋白质释放速率快速增加;羊毛纤维中低硫和部分高硫氨基酸百分比的降低进一步证实[BMIM]Cl预处理对蛋白酶水解起到了全面促进作用.SEM、润湿接触角以及WAXD测试结果显示预处理破坏了纤维鳞片层,增加了表面润湿性能,并且使得纤维结晶度下降,从而提高了蛋白酶对纤维的可及度,有利于酶解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王强  高笑笑  范雪荣  袁久刚 《化学学报》2010,68(20):2099-2103
通过层层静电自组装法将溶菌酶和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交替沉积在羊毛纤维表面, 赋予其抗菌性. 应用扫描电镜(SEM)考察组装后纤维表面形态, Zeta电位、染色、溶菌酶活性测试研究纤维表面组装机制并考察改性羊毛抗菌效果. SEM结果表明组装后纤维表面粗糙, 部分凹槽被填埋, 证明溶菌酶/PSS自发组装到纤维表面. 表面电位、染料上染量、溶菌酶活力随纤维表面沉积物质不同, 均呈现明显的“层层交替振荡”现象, 证实了组装后纤维表面电荷的交替变化|织物紫外线透过率随组装层数增加呈近似线性降低, 表明溶菌酶在羊毛表面实现了多层组装, 揭示了羊毛纤维表面抗菌功能涂层的层层静电自组装构筑机制. 同时, 组装层数增多, 溶菌酶活性逐渐增大. 载酶羊毛抗菌率达到91.7%, 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