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数理化   7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对谷胱甘肽(GSH)与重铬酸钾的相互作用及其中间态配合物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5.6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GSH浓度为Cr(Ⅵ)浓度5倍以上时,Cr(Ⅵ)与GSH作用完全并形成一新的中间态配合物,该中间态配合物于+0.21 V和+0.36 V(vs SCE)处产生一对新的氧化还原峰,UV-Vis的吸收光谱进一步证明了中间态配合物的形成。该配合物不稳定,在一定时间内缓慢分解,其电化学与UV-Vis光谱动力学信息同步。进一步探讨了GSH与Cr(Ⅵ)作用的电极反应机理。当Zn(Ⅱ)存在于该体系时,Zn(Ⅱ)对中间态配合物的生成和分解过程起着双向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对淋巴细胞表面形貌进行了形态学的初步研究,观察到了其膜表面其他显微技术所不能发现的超微结构.同时也运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canning Near field Optical Microscopy,SNOM)对淋巴细胞进行成像,观察了其对光的透射、吸收等光学性质,并对两种成像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淋巴细胞膜表面凹凸不平,分布着大量直径几十到几百纳米不等的小颗粒;淋巴细胞中央部位有自发荧光现象.结果表明,AFM和SNOM可作为进一步探讨淋巴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青蒿素与L-半胱氨酸的相互作用.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在20%乙醇(v/v)+B-R(Britton-Robinson)缓中溶液中(pH 7.2),青蒿素浓度为1.0×10-3 mol/L,L-半胱氨酸浓度≥2.0×10-5 mol/L时,在此二元混合溶液体系中形成了青蒿素-L-半胱氨酸二元加合物,该加合物在-1.03V电位下还原,并用紫外及红外光谱对加合物进行辅助表征,对二元加合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玻碳电极上,通过电聚合方式修饰聚多巴胺,基于静电作用与透明质酸形成复合膜界面,利用活性氧H2O2对透明质酸的降解作用和电化学阻抗检测技术,实现对H2O2的检测。结果表明,在0.01 mol/L PBS(pH 7.0)介质中,加入H2O2作用30~40 min,此传感器可成功用于对H2O2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5~4.0×10"4mol/L,检出限为2.0×10"6mol/L。此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灵敏、廉价、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等优点,建立了一种活性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干细胞迁移机理的近场扫描光学显微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置于甲基纤维素碟中形成VEGF的浓度梯度分布,并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于此浓度梯度中培养,观察VEGF能否诱导MSCs定向迁移。应用近场扫描光学显微术(Near-field scanning optical microscopy,NSOM)同时获取了VEGF诱导前后的MSCs的形貌和光学信息。结果表明,近场光学图观测到形貌图上所没有的黑色斑点,分析认为这些黑斑为细胞的黏着斑。近场光学图显示经过VEGF诱导后细胞的黏着斑数量明显增加。同时,对诱导前后干细胞的骨架蛋白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并用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细胞骨架由诱导前的无序状态转变为诱导后的有序状态,说明诱导后的干细胞处于迁移状态。光学超微结构图则显示了诱导后干细胞表面的光学细节比诱导前细胞大量增加,出现了大量直径约200 nm的光斑,这是由于细胞表面大量分泌黏附分子等蛋白分子引起的,这些结果为VEGF能够诱导MSCs进行定向迁移提供了实验依据和可视化证明。也表明NSOM不但能提供高分辨的光学分辨率,还可提供生物细胞精细结构的更深层次的光学信息。  相似文献   
6.
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庆大霉素(HA/CS-G)缓释材料为骨髓炎的定点缓释给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局部药物缓释体系。为了研究抗生素对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HA/CS-G缓释材料。利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进行了表征。以不载药的羟基磷灰石/壳聚糖(HA/CS)为对照,研究了庆大霉素对HA/CS复合材料抑菌性能、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A/CS-G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负载庆大霉素后HA/CS的机械强度明显增强,而材料的降解速率有所下降。本文采用的二次成型技术显著增大了材料的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7.
槲皮素(Qu)是一种天然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本研究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制备了配位比分别为1:1和1:2(Qu/Ge)的QuGe和QuGe2两种配合物,并采用紫外、红外、核磁共振、元素分析、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QuGe中的Ge(Ⅳ)结合在3'位和4'位羟基的氧原子上,而QuGe2除了结合3'位和4'位羟基的位点外,还结合了4位CO和3位羟基。利用Fenton反应与罗丹明B体系,研究了Qu及其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均比单独的Qu配体明显增强,并探讨了配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增强机制,对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新型锗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流动余辉技术在基元反应动力学研究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当亚稳态稀有气体原子与某些分子发生传能反应时,母体分子解离产生一些较小的激发态碎片。通过测量碎片的发射光谱可以获得产物内能分布以及解离过程的动力学信息。使用该技术,Someda和Roychowdhury分别研究了He(2~3S)与NH_3和PF_3的反应,获得了NH(A,C)和PF(A)的内能分布规律,并讨论了解离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在对光控热电效应开关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木文提出用YBa2Cu3Ox薄膜制作光控开关,并测试了在液氮温度下薄膜开关在不同激光波长下的特征参数,测试的最好结果是响应度Rv(632.8nm,10kHz,1Hz)为217V/W,归一化探测率D*(632.8nm,10kHz,1Hz)为2.3×1011cm.Hz1/2/W,响应时间τ为0.21ms.  相似文献   
10.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探测了静息、脂多糖(LPS)或伴刀豆蛋白(ConA)活化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形态结构、超微结构及粘滞力特性。从AFM图像可知,经LPS或ConA刺激活化后的淋巴细胞比静息状态的淋巴细胞有所增大,并且表面分布着大小不一的颗粒状聚合物。利用AFM高空间分辨的力位移曲线测量系统,发现经LPS或ConA刺激活化后淋巴细胞的粘滞力是静息状态淋巴细胞的2~3倍。通过AFM探测淋巴细胞活化状态的可视化数据,可以更好地理解淋巴细胞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