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数理化   1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水热法,以2-(4-羧基-苯基)咪唑-4,5-二羧酸(H3L)为主配体,在辅配体1,10-菲咯啉(1,10-phen)和1,4-二(1-咪唑基)苯(dib)的调控作用下得到2个新的镉(Ⅱ)配合物:[Cd2(HL)2(1,10-phen)2(H2O)2](1),{[Cd (HL)(dib)0.5(H2O)2]·2H2O}n2)。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Hirshfeld表面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论量化计算对12进行了分析和表征。配合物12均属于三斜晶系和P1空间群,且1为零维结构,2为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不对称Salamo-型螯合配体4-氯-6′-甲氧基-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H2L)及其钴髤配合物[Co(L)(H2O)],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配体H2L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合物属正交晶系,Iba2空间群。配合物为单核结构,由1个Co髤离子和1个四齿的L2-配体单元和1个配位水分子组成,中心Co髤原子的配位数是5,且具有稍微扭曲的三角双锥几何结构,而配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C8-H8···Cl1氢键组装成1D链状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2种新设计的Salamo型配合物,{[Ni(L1)(n-propanol)]2(OAc)2Ni}·2(n-propanol)(1)和{[Ni(L2)(n-butanol)]2(OAc)2Ni}·2(n-butanol)(2),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Hirshfeld表面分析和单晶X射线晶体学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晶体学分析表明,配合物12均为对称的三核镍(Ⅱ)配合物。12中的镍(Ⅱ)都是六配位的,形成了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晶体结构分析和Hirshfeld表面分析均表明,12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分别形成稳定的一维链状和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2个新设计的Salamo型N2O3配体(H3L)构筑的四核配合物,{Cu(L)(OAc)Cu(H2O)}21)和{Zn(L)(OAc)Zn(H2O)}2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由2个完全去质子化的L3-配体单元、2个桥联的乙酸根离子和2个配位的水分子组成,形成了一种对称的四核结构。铜(Ⅱ)离子均为五配位且分别具有稍微扭曲的三角双锥和四方锥几何构型。该配合物通过C-H…π相互作用自组装而形成了一种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却为非对称的四核结构,由2个完全去质子化的L3-配体单元、2个配位的水分子以及2个桥联的乙酸根离子组成。该配合物形成了一种三维超分子结构。同时,还研究了配体H3L及配合物1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种不对称Salamo-型螯合配体4-氯-6’-甲氧基-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H2L)及其钴(Ⅱ)配合物[Co(L)(H2O)],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配体H2L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合物属正交晶系,Iba2空间群。配合物为单核结构,由1个Co(Ⅱ)离子和1个四齿的L2-配体单元和1个配位水分子组成,中心Co(Ⅱ)原子的配位数是5,且具有稍微扭曲的三角双锥几何结构,而配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C8-H8…Cl1氢键组装成1D链状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不对称Salamo型配体5-甲氧基-6′-羟基-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H3L)及其四核锌髤配合物[Zn4L2(CH3OH)2(OAc)2],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其中配体呈现一种"V"构型,两个苯环单元的二面角为85.71(3)°,可近似认为是垂直的;而在配合物晶体结构中,金属离子有两种配位构型方式:一种为三角双锥构型,另一种为四方锥构型。配合物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一个无限延伸的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2个新设计的Salamo型N_2O_3配体(H3L)构筑的四核配合物,{Cu(L)(OAc)Cu(H_2O)}_2(1)和{Zn(L)(OAc)Zn(H2O)}_2(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由2个完全去质子化的L3-配体单元、2个桥联的乙酸根离子和2个配位的水分子组成,形成了一种对称的四核结构。铜(Ⅱ)离子均为五配位且分别具有稍微扭曲的三角双锥和四方锥几何构型。该配合物通过C-H…π相互作用自组装而形成了一种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却为非对称的四核结构,由2个完全去质子化的L3-配体单元、2个配位的水分子以及2个桥联的乙酸根离子组成。该配合物形成了一种三维超分子结构。同时,还研究了配体H_3L及配合物1和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Salen型双肟配体H2L(H2L=4,4′-二溴-6,6′-二氯-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分别与一水合乙酸铜或四水合乙酸钴反应,合成了2种配合物即[Cu(L)] (1)和[Co(L)(H2O)2]n (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单核结构,由1个Cu2+离子和1个四齿配位的L2-单元组成。中心Cu原子的配位数为4,配合物的几何构型为扭曲的四面体。配合物2含有1个Co2+离子、1个配体L2-单元(提供N2O2给予体)、2个配位的水分子,其中心Co原子具有六配位的稍微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线性延伸的金属-水链状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2个新设计的Salamo型N2O3配体(H3L)构筑的四核配合物,{Cu(L)(OAc)Cu(H2O)}21)和{Zn(L)(OAc)Zn(H2O)}2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由2个完全去质子化的L3-配体单元、2个桥联的乙酸根离子和2个配位的水分子组成,形成了一种对称的四核结构。铜(Ⅱ)离子均为五配位且分别具有稍微扭曲的三角双锥和四方锥几何构型。该配合物通过C-H…π相互作用自组装而形成了一种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却为非对称的四核结构,由2个完全去质子化的L3-配体单元、2个配位的水分子以及2个桥联的乙酸根离子组成。该配合物形成了一种三维超分子结构。同时,还研究了配体H3L及配合物1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不对称Salamo型配体5-甲氧基-6'-羟基-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H3L)及其四核锌(Ⅱ)配合物[Zn4L2(CH3OH)2(OAc)2],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其中配体呈现一种“V”构型,两个苯环单元的二面角为 85.71(3)°,可近似认为是垂直的,而在配合物晶体结构中,金属离子有两种配位构型方式:一种为三角双锥构型,一种为四方锥构型。配合物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一个无限延伸的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