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数理化   4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负载贵金属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注入V离子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上负载贵金属,制备了在可见光照射下具有高光催化活性的功能型光催化剂,研究在可见光和太阳光照射下丙炔的光催化水解反应,利用这些改性的二氧化钛构筑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换系统.研究结果发现了V/Pt光催化剂在丙炔和水的光催化水解反应中,由于贵金属的存在,有利于促进发生加氢反应;导致丙烯的生成量增加.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也和负载贵金属所处的氧化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贵金属完全被还原到0价是提高光催化活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几种不同粒径的TiO2在CH3CCH和H2O的光催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利用离子注入法可以拓展纳米TiO2催化剂的光吸收区域,使其吸收带向可见光方向偏移,且偏移程度随着TiO2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特别是注入V离子使TiO2催化剂在可见光区域具有光催化活性.V离子注入后,TiO2催化剂在紫外区域的光催化活性没有下降,但在可见光区域的光催化活性有所提高.在五种光催化剂中,具有中等粒径大小的P-25注入V离子后表现出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在太阳光直接照射下,这些光催化剂也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和溶胶-凝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新型多壁碳纳米管-Na3V2(PO43(MWCNT-NVP)复合材料(MWCNT的质量分数为8.74%). 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可知,MWCNT分散在NVP纳米颗粒之间,并起到“电子导电线”的作用. 与纯Na3V2(PO43相比,MWCNT-NVP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和更优异的循环性能. 在0.2C(35.2 mA·g-1)的电流密度下,3.0-4.5 V的电压范围内,MWCNT-NVP的初始比容量为82.2 mAh·g-1. 循环100次以后,比容量为72.3 mAh·g-1. 在1.0-3.0 V充放电时,MWCNT-NVP的初始容量为100.6 mAh·g-1. 100次循环以后,其容量保持率高达90%. 同时,交流阻抗测试表明,由于MWCNT的存在,MWCNT-NVP的导电性有了显著的提高. 以上结果表明,MWCNT-NVP是一种良好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630kVA/10.5kV三相高温超导变压器突发短路情况下热稳定性以及机械稳定性的问题,开发了45kVA(2400V/160V,18.75A/281.25A)单相高温超导变压器.铁心为单相三柱式铁心;杜瓦为带有室温孔的玻璃钢杜瓦,可以保证铁心处在室温下并与绕组隔绝;导线采用Ag合金包套不锈钢加强Bi2223多芯高温超导带材,高压绕组为多层圆筒式绕组,各层间分别置有层间绝缘和冷却通道,低压绕组采用饼式结构;为减小引线的漏热,低压引线采用优化的气冷引线.采用有限单元法(FEM)分析了该变压器电磁、机械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基本的性能试验以及突发短路试验,得到重要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李玮a  李明星  a  何翔a  邵敏b  安保礼a 《中国化学》2008,26(11):2039-2044
在水热条件下,对苯二甲酸(H2Bdc)和2-(3-吡啶基)苯并咪唑(3-PyHBIm)与Cd(NO3)2、Zn(NO3)2反应,得到配合物{[Cd(3-PyHBIm)(Bdc)(H2O)2](H2Bdc)1/2}n (1)、[Zn(3-PyHBIm)2(Bdc)(H2O)2]n (2)。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两个化合物均呈一维聚合结构,3-PyHBIm配体采用吡啶氮原子单齿配位。在配合物1中,对苯二甲酸根作为四齿配体,桥联Cd(II)离子,形成一维锯齿链状配位聚合物,两个水分子呈顺式配位。该化合物含有对苯二甲酸客体分子,通过强的氢键,构成三维超分子框架。在配合物2中,对苯二甲酸根作为双齿配体,结合Zn(II)离子,形成直线链状配位聚合物,两个水分子呈反式配位。两个配位聚合物都对热稳定,在固体状态下,呈蓝色发光。  相似文献   
6.
黄瑞香生物活性二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瑞香科植物黄瑞香的根和茎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一新的活性二萜,命名为黄瑞香丙素(1)和两个已知活性二萜,瑞香毒素(2),12-羟基瑞香毒素(3)及已知双香豆素(daphnoretin, 4),根据它们的光谱数据和衍生物数据确定其结构.1,2,3均具有刺激皮肤粘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属钴对泡沫型镍电极及Ni/MH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安保 《电化学》1999,5(3):281-287
活 性物质 为化学共 沉积锌的 Ni( O H) 2 ,并 物理 掺杂 钴粉 的泡 沫镍 涂 膏式 镍电 极 表现出高的 放电比 容量和循 环稳定性 ,其中 钴 可以 显著 提 高镍 电 极活 性物 质 利用 率, 这是 由于 第 一次活化充 电时由 Co 形 成导电 性能良好 的 Co O O H 提高了放 电深度, 循环过程 中的容量 稳定 性是 锌和钴协同 作用的 结果,特别 是共沉 积锌,它可 以抑制 γ_ Ni O O H 的形成 从而缓 解镍电极 的膨胀 .  相似文献   
8.
To improve the charge/discharge cycle stability of a nanostructured manganese dioxide electrode for supercapacitor applications, a series of nano-MnO2/carbon nanotube (CNT) hybrid electrode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mass fractions of CNTs were prepared. The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using a room-temperature solid-grinding reaction betweenMn(OAc)2·4H2Oand NH4HCO3 in the presence of CNTs to obtain a precursor. This was followed by calcination and an acid-treatment process and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surface analysis. XR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nO2 in the composites was nanostructured 酌-MnO2.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MnO2/CNT composite electrodes in 1 mol·L-1 LiOH alkaline aqueous electrolyte was studied and compared to a pure nano-MnO2 electrode without CNTs. The MnO2/CNT composite electrodes with 10% or 20% (w, mass fraction) CNTs showed far superior cycle stability than the pure MnO2 electrode. The MnO2/CNT composite electrode with 10% CNTs exhibited good cycling stability and also a high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200 F·g-1 at a high charge/discharge current rate of 1000 mA·g-1.  相似文献   
9.
水稻适应淹水胁迫的分子机理及品种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淹水胁迫是继干旱和杂草之后限制水稻产量的第3个重要因素;挖掘水稻适应淹水环境的基因资源,培育适应淹水环境的高产品种,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本文综述了深水稻和低地雨育稻适应淹水环境的两种策略——避淹和耐淹策略,深水稻和低地雨育稻适应淹水环境的分子机理,以及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利用SK和SUB1A基因培育适应淹水环境的高产水稻品种的前景;提出了转基因技术用于水稻耐逆境品种改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气体的导热系数和黏度是重要的热物性参数,其数值大小取决于所处的热力学状态。在目前的导热系数和黏度主要测量方法中,待测工质在测量时需经历非定常的过程或处于具有物性梯度的非平衡态之下,使得待测工质的物性在时间或者空间上不处于一个确定的热力学状态。本文利用圆柱定程干涉法,通过分析气体导热系数和黏度导致的声波能量耗散,结合气体输运理论中对稀疏气体的描述,探索了在确定的热力学状态下同时测量气体导热系数和黏度的方法,并以氩(Ar)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测量结果与已有文献一致性较好,初步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