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数理化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Hg~(2+)与DNA中胸腺嘧啶(T)结合的高度特异性和DNA铜纳米簇的荧光增强性质,构建了一种简便、灵敏检测汞离子的新方法.当Hg~(2+)存在时,聚T单链DNA(P1)通过T-Hg~(2+)-T特异性结合形成双链DNA,Cu~(2+)经抗坏血酸钠还原后生成的中间体Cu+与双链DNA螺旋结构间的氢键部分有强的结合力,促使Cu0附着聚集在双链DNA上形成铜纳米簇,导致体系荧光增强,从而实现对汞离子的高灵敏检测.体系荧光强度与Hg~(2+)浓度的对数值成正比,对Hg~(2+)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 nmol/L~10μmol/L,检出限达0.4 nmol/L,对湖水样品中Hg~(2+)检测的回收率达到97.2%~106.6%.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无需标记、检出限低及选择性好等优点,可用于环境水体中汞离子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二个品系海带细胞壁的组成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海带荣城1号品系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前3d),破壁酶对其单细胞或原生质体的相对产率显著降低,而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相对产率的下降越加明显.3d后,随着感染的继续进行,单细胞或原生质体的相对产率变化不明显.而海带901品系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整个过程中单细胞或原生质体的相对产率始终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指示海带荣城1号品系细胞壁组成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发生了响应性变化,而海带901品系的细胞壁组成未做出响应变化.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荣城1号细胞壁组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褐藻胶的变化上,而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成分无关.  相似文献   
3.
应用平板涂布培养计数法及荧光显微镜计数法,研究了青岛近岸海域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浮游病毒、细菌丰度及生物量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它们与温度、溶解氧、叶绿素a、硝酸盐和磷酸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冬两季青岛沿岸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介于1.01×104~183.54×104cfu/L之间,其分布随温度、叶绿素a变化不明显,而与海水硝酸盐含量显著正相关,硝酸盐是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的主要限制因子.调查海区浮游细菌丰度介于1.00×109~8.48×109cells/L,细菌生物量介于14.19~131.95 μg/L,浮游细菌丰度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温度是造成浮游细菌季节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冬夏季浮游病毒丰度介于2.39×1010~22.02×1010VLPs/L之间,浮游病毒丰度变化主要与海水溶解氧、磷酸盐含量及浮游细菌丰度有关,夏、冬两季表层浮游病毒丰度总体呈现近岸高于远岸的趋势,而底层则表现出远岸高于近岸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 Burckhardt,1913)和猛水蚤Harpacticus sp.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处理对指状许水蚤和猛水蚤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两种剂量(0.086 4 kJ/m2和0.043 2 kJ/m2)的UV-B辐射对指状许水蚤和猛水蚤各个发育时期(从NⅡ期到成体)的体长都无显著性影响(p>0.05). 但UV-B辐射处理严重抑制了指状许水蚤的整个发育进程,与对照组相比,二个处理组(0.043 2 kJ/m2和0.086 4 kJ/m2)从NⅡ期到成体所需的发育时间都明显延长(p<0.01),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时间也明显长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 同样UV-B辐射处理也明显抑制了猛水蚤的整个发育进程,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0.043 2 kJ/m2)和高剂量(0.086 4 kJ/m2)处理组从NⅡ到成体的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发育时间和整个发育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分别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亦表明UV-B辐射处理对指状许水蚤发育的影响明显大于猛水蚤,高剂量(0.086 4 kJ/m2)UV-B辐射处理对2种海洋桡足类发育的影响远远高于低剂量(0.043 2 kJ/m2)处理.  相似文献   
5.
以番茄叶霉病菌为实验菌种,用含毒介质法系统研究了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分子量、浓度、环境pH值及溶剂等因素对壳聚糖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番茄叶霉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在研究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和环境pH值降低,抑菌活性增强;较理想的溶剂是乳酸和醋酸;脱乙酰度为86%、分子量为213×103的壳聚糖抑菌效果较好;0.2%的壳聚糖与三唑酮等农药抑菌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6.
3种多环芳烃和UV-B辐射对3种赤潮微藻生长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3种多环芳烃(菲、芘和蒽)对3种赤潮微藻(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菲、芘和蒽处理对3种赤潮微藻的生长都有刺激作用,而高浓度处理则显示出抑制作用.菲、芘和蒽处理对赤潮异弯藻生长96hEC50分别为0.059、0.071、0.078mg/L,对中肋骨条藻的96hEC50分别为0.079、0.097、0.112mg/L,对亚历山大藻的96hEC50分别为0.089、0.107、0.119mg/L.在菲、芘和蒽处理的同时,附加辐射剂量为0.3J/m^2的UV—B辐射处理,3种多环芳烃对3种赤潮微藻的生长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肖慧  丁晓  沈文锋 《分析试验室》2007,26(Z1):108-110
通过采用红外光谱法,以及结合熔体流动速率法,探索了进口副牌塑料粒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表明,在外观无法判断的前提下,利用红外定性,再通过多次测定熔体流动速率,其值波动范围大,即可判断为副牌料.  相似文献   
8.
UV-B辐射增强对褶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单个体培养和生命表技术,研究了不同UV—B辐射剂量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实验种群的存活时间、产卵饿、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等关键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可使轮虫的存活时间显著缩短(p〈0.05),对照组轮虫存活时间最长,在本文验条件下达390h;最大剂量1.20kJ/m^2处理组最短,为300h.低剂量的0.24、0.48和0.72kJ/m^2 UV—B辐射促进了褶皱臂尾轮虫的繁殖,而高剂量的0.96和1.20kJ/m^2 UV—B辐射抑制了褶皱臂尾轮虫的繁殖.褶皱臂尾轮虫的生命期单随UV—B辐射剂量的增大呈一致性缩短,可以作为大气UV—B辅射强弱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9.
不同海洋饵料微藻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细胞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为观测指标,研究了氯霉素、遗传霉素(G418)、青霉素对3种海洋饵料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Beij.),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Parke 8701)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Ehr.)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于100 mg.L-1的氯霉素对小球藻的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200mg.L-1时抑制作用显著;低于25 mg.L-1的氯霉素促进金藻8701的生长,大于100 mg.L-1时显著抑制;小新月菱形藻的生长随着氯霉素浓度的增高而不断下降,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不同浓度的G418对3种藻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于100 mg.L-1的青霉素能够促进3种藻的生长,随着浓度的升高,相对增长率逐渐下降.实验结果可为3种海洋饵料微藻的无菌系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富含胞嘧啶(C)的单链DNA为模板合成银纳米簇,将其作为功能化探针,建立了一种无标记荧光检测S1核酸酶的方法.S1核酸酶可以特异性识别单链DNA,在最适的酶催化反应条件下,可将其降解为单核苷酸或寡核苷酸片段.当S1核酸酶不存在时,富含C的单链DNA可以有效地合成荧光银纳米簇;当S1核酸酶存在时,单链DNA模板被特异性识别并降解,导致无法形成银纳米簇,使体系荧光信号降低.实验结果表明,银纳米簇的荧光强度随着S1核酸酶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优化的条件下,体系荧光信号(F/F0)与S1核酸酶的浓度在5.0×10-5~4.0×10-3 U/μ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6 U/μL.该荧光探针选择性好,可用于RPMI 1640细胞培养基中S1核酸酶的检测,回收率达到91.8%~10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