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数理化   1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用于DNA检测的各种光学分析方法及其原理,主要包括荧光法、化学发光法、光纤传感法、比色法、表面等离子共振法以及其他光学衍生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伟  贺全国  陈洪  汤建新  聂立波 《化学学报》2007,65(13):1273-1279
超声条件下, 在乙醇分散的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功能化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和四氯合金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柠檬酸钠, 成功地制备了磁性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紫外吸收可见光谱(UV-Vis)、带有电子能谱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电子能谱(XPS)、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等方法, 对复合粒子的形态、结构、组成以及磁学性质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复合粒子粒径在30 nm左右, 室温下磁化强度可达63 emu/g.  相似文献   
3.
磁性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性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在许多领域,特别是在生物医药、生物工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论述了近年来磁性纳米颗粒在生物分离、靶向给药、热疗以及磁共振成像对比剂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QCM)是一种具有灵敏度高、免标记、可实时在线检测等优点的重要分析工具。在生物检测领域,QCM与多种信号放大方法相结合,广泛应用于对生物分子的高灵敏检测。新型耗散型QCM(QCM-D)通过对薄膜厚度、粘弹性等的研究,主要用于考察生物分子的吸附分离、构型变化等微观过程。本文主要阐述了QCM及QCM-D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DNA、蛋白质、细胞和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将DNA探针固定在石英金膜表面与生物素标记的靶DNA杂交,再结合经40 nm胶体金标记的亲核素,放大检测频率以提高检测灵敏度。靶DNA质量经胶体金放大后,QCM的频率降达到了86 Hz,其检出限可达10 fmol/L。在其检测过程中,分别考察了裸DNA晶片直接检测和晶片组装在底座中检测两种模式。前者由于杂交液扩散和溶液挥发,易造成频率检测不稳定和失真,后者由于避免了溶液扩散和挥发,能有效提高频率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纳米金末端修饰的时间分辨荧光组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纳米金末端修饰一种具有时间分辨荧光特性的化学组装层,其中时间分辨荧光的调控通过在纳米金上配体选择性配合与解离铕离子来实现。首先合成了配体化合物BSPDA(4,7-二(巯苯基)-1,10-菲罗啉-2,9-二羧酸,4,7-bis(sulfhydrylphenyl)-1,10-phenanthroline-2,9-dicarboxylic acid的英文简写),发现它能与铕(Ⅲ)离子盐形成配合物,经紫外光激发可发射出铕的特征谱线,并研究了铕配合物的荧光特性与寿命。同时,在玻璃片基底上组装巯基硅烷,然后沉积纳米金,再将BSPDA组装键合在纳米金上固定。根据配合与解离作用从而将铕离子捕获与释放,获得选择性沉积的时间分辨荧光调控层。研究了在纳米金末端铕配合物组装层的荧光特性,发现纳米金上对铕(Ⅲ)的非特异性吸附与BSPDA对铕(Ⅲ)的选择性配位吸附的荧光强度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微孔膜的等离子体改性及DNA原位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H2和N2混合气体等离子体处理了聚丙烯微孔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处理前 后膜的形貌变化;真空全反射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实在其表面接枝了大 量活性氨基;用荣外光谱定量计算得知,所接枝的氨基浓度大约为0.5umol/cm^2该 改性膜可直接用于DNA的原位合成,其合成的DNA探针密度远高于功能化玻璃片基的 探针密度,并可得到98%以上的偶联效率.  相似文献   
8.
DNA芯片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离片合成法和在片合成法.离片合成是用点样法将DNA探针固定在基片上;在片合成是在基片表面直接原位合成寡核苷酸探针阵列.目前国外已有多种DNA芯片原位合成方法的报道,但其中仅Fordor等提出的光脱保护DNA固相原位合成技术已商品化,该方法制备成本高,  相似文献   
9.
微孔尼龙-6膜的催化水解改性和DNA芯片的原位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常用的载体有玻璃片、硅片、聚丙烯膜、硝酸纤维膜和尼龙膜等[1~ 4 ] .其中有机高分子膜载体由于自身荧光背景较强 ,寡核苷酸探针或 c DNA片段通常用点样法固定 ,并以同位素标记的靶基因与其杂交 ,用放射显影进行检测 ,探针密度不高且损害人体健康 .生物分子纳米标记和时间分辨荧光等检测技术可以非常有效地克服载体荧光背景[5,6 ] .因此 ,若将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 ,使其表面带有羟基、氨基和巯基等活性基团并应用于 DNA的原位合成 ,再结合新开发的生物分子标记和检测方法 ,将拓展生物芯片基材选择范围 ,并开发出新的生物芯片制…  相似文献   
10.
金纳米簇由几个到几十个金原子组成,具有尺寸小、荧光性能好、无毒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文介绍了包括模板法,刻蚀法,可逆相转移法和动力学控制法等金纳米簇的主要制备方法,并综述了金纳米簇在生物医学上的主要应用,包括生物检测、荧光成像和药物控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