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数理化   5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稀土对SAPO-11分子筛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浸渍法及离子交换法将稀土元素镧、铈引入SAPO-11分子筛, 通过XRD、BET、孔分布、in-situ FTIR及NH3-TPD等表征手段考察了稀土对SAPO-11分子筛结构及表面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SAPO-11分子筛经稀土元素La、Ce改性后, 分子筛摩尔组成改变、结晶度下降, 其中La3+离子交换改性带来的变化最为明显. 在分子筛表面聚集的稀土元素可作为Lewis酸中心, 造成分子筛L酸含量增多, B/L比值下降;同时, 由于三价稀土离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弱于Al3+, 改性后催化剂的桥连羟基强度下降. 经稀土改性后, 催化剂总酸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Combretastatins类微管蛋白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与结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mbretastatins的B环改造化合物为研究对象, 采用遗传函数分析方法进行了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Apol, PMI-mag, Dipole-mag, Hbond donor和RadOfGyration等描述符对该系列抑制剂活性的贡献最大. 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方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因子分析方法(CoMSIA)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建立的CoMFA和CoMSIA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分别为0.630和0.634, 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利用CoMFA和CoMSIA模型的三维等势图解析了Combretastatins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阐明了B环上各取代基对抑制微管蛋白聚合活性的影响, 同时应用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并验证了定量构效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3.
快速准确确定油气成藏的时间及期次对于深入了解油气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储层沥青作为油气成藏的标志物,通过对其分析有助于了解油气运移通道和准确判定油气成藏的时间。以杨税务潜山为例对储层沥青进行了系统的拉曼光谱分析。杨税务潜山储层沥青主要分布在最晚形成的裂缝中,少数充填在孔隙中。沥青在紫外光下基本不发荧光,属于炭质沥青。沥青的拉曼光谱特征相对比较稳定,具有明显的D峰和G峰,对于同一储层样品的不同测试点,D峰和G峰位置变化不大,但是背景噪声影响比较明显,拉曼谱图在1 500 cm-1之后具有明显的抬升。首先扣除原始拉曼光谱的背景值,然后采用洛伦兹分峰拟合方法对沥青拉曼光谱进行了分峰拟合,直到拟合的谱图曲线与原始谱图形态基本一致为止。在拟合好的谱图曲线上直接读取D峰和G峰的峰高(H)、半高宽(FWHM),峰位差(vG-vD)、以及D峰和G峰之间的最低值(S)等参数,计算双峰之间的鞍型指数(saddle index),根据公式Ro%(cal)=-3.291+7.432log(vG-vD)-0.306log(saddle index)-2.935logFWHMG-3.118logFWHMD计算沥青的成熟度。结果显示储层沥青具有非均一性,指示油源具有混源特征,成熟度主要分布在两个区间,Ro分别为1.00~1.37和1.44~1.94。结合埋藏史确定杨税务潜山的油气成藏时间主要有两期,第一期为东营期(35~25 Ma)阶段,凝析油和湿气充注;第二期为明化镇-现今(5 Ma~0)阶段,以天然气为主充注。研究结果与研究区烃源岩生排烃史吻合,油气类型与杨税务潜山现今油气藏特征一致。研究表明,拉曼光谱技术可以对储层不同位置的沥青进行微区分析,并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光谱数据,基于光谱数据可以准确确定沥青的成熟度。因此,基于储层沥青拉曼光谱定量表征和成熟度定量计算,结合盆地埋藏史和热史模拟,可以准确确定油气成藏的期次和时间。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成本低的特点,展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基于Linux系统提出了面向进程的安全审计思想,目标是通过监测特权进程实现系统内核层的安全审计功能.利用LKM(Loadable Kernel Modules)技术在Linux内核上获取审计数据——进程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系统调用;依据进程调用的系统调用序列片断(系统调用短序列)相对稳定的特性,提取进程的行为特征;基于进程行为特征检测并记录系统运行状况.给出了此审计思想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5.
采取了包括化学结构相似性学习、靶标聚类分析以及反向对接筛选等多种方法在内的综合性策略, 尝试对中国南海海绵中提取得到的异臭椿萜类化合物进行生物学活性和作用靶标的预测. 结果表明: 这类化合物具有治疗心肌缺血和抗肿瘤的潜在生物学活性;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 焦点(局部)粘着斑激酶(FAK),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IGF1-R), c-Src激酶以及血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VEGF-R2)是这类化合物可能的作用靶标. IC50值从0.41 g·m-3 (0.41 μg·mL-1)到9.8 g·m-3 (9.8 μg·mL-1)不等. 活性数据显示这些海绵提取的海洋天然产物可作为先导化合物, 通过进一步的优化获得新的药物. 同时还讨论了化合物与预测靶标的结合模式, 结果显示四个化合物都与相应的受体有较好的结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