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数理化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Cu-ZSM-5分子筛上[Cu-O-Cu]2+物种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位监测Cu-ZSM-5分子筛的振动动红外光谱随温度及不同处理条件的变化情况,观察到[Cu-O-Cu]^2+物种的形成过程,即两个Cu(OH)^+在脱水过程中经二聚形成[Cu-O-Cu]^2+,低交换度样品开始产生[Cu-O-Cu]^2+物种所需脱水温度较高,通过观察不同处理条件对[Cu-O-Cu]^2+的影响,说明Cu^2+是通过脱出[Cu-O-Cu]^2+中的超各氧而被还原为Cu^+,较高  相似文献   
2.
Cu-ZSM-5分子筛表面铜离子的价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吸附CO红外光谱结合TPR谱详细表征了经真空自还原及用不同还原剂还原的CuZSM-5分子筛样品,考察了表面铜离子的价态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得知铜在Cu-ZSM-5表面是分步还原的。用不同方法进行氧化和还原时的难易程度不同。研究了用不同方法进行氧化还原时铜的价态转变条件和铜离子在不同价态间氧化还原循环的可逆性。Cu2+与Cu+间的氧化还原循环完全可逆,而Cu0与Cu+间的氧化还原循环不完全可逆。Cu0氧化为Cu+比Cu+氧化为Cu2+容易进行,探讨了Cu+在Cu-ZSM-5分子筛中不同位置的分布情况及铜在不同条件下的氧化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3.
Cu—ZSM—5分子筛表面铜离子的价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吸附CO红外光谱结合TPR谱详细表征了经真空自还原及用不同还原剂还原的Cu-ZSM-5分子筛样品,考察了表面铜离子的价态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得知铜在Cu-ZSM-5是还原的。用不同方法进行氧化和还原时的难易程度不同。研究了用不同方法进行氧化还原时铜的价态转变条件和铜离子在不同价态间氧化还原循环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原位监测Cu-ZSM-5分子筛的振动红外光谱随温度及不同处理条件的变化情况,观察到[Cu-O-Cu]2+物种的形成过程,即两个Cu(OH)+在脱水过程中经二聚形成[Cu-O-Cu]2+.低交换度样品开始产生[Cu-O-Cu]2+物种所需脱水温度较高,通过观察不同处理条件对[Cu-O-Cu]2+的影响,说明Cu2+是通过脱出[Cu-O-Cu]2+中的超晶格氧而被还原为Cu+,较高温度时[Cu-O-Cu]2+中的超晶格氧能与气相中的氧达到某种平衡.超晶格氧的脱出性能是影响Cu-ZSM-5分子筛上铜价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Cu-ZSM-5上Cu+位置的CO吸附红外光谱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CO为探针分子系统考察了不同铜交换度的Cu-ZSM-5经不同条件预处理后吸附CO的红外光谱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真加热条件下,Cu^2^+一定程度地自动还原为Cu^+甚至Cu^0;Cu-ZSM-5中存在着两种Cu^+离子位(S1和S1),两种位置上Cu^+的氧化还原性质不同,S1位的Cu^+容易被氧化和还原,在热力学性质上,S1位的Cu^+-CO表面体比S1位的更稳定;室温下,S1位的Cu^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