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数理化   2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碱性介质中,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银(Ⅲ)(DPA)氧化谷氨酸(GA)的反应动力学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反应对DPA为准一级,对GA为一级反应;在保持准一级条件([GA]0[DPA]0)下,表观速率常数随着[OH-]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随着[IO4-]的增加而减小,且有正盐效应.据此提出了此反应的反应机理,由此反应机理推导出来的速率方程可很好地解释全部实验现象,进一步求得速控步骤速率常数k和298.2K时的平衡常数K及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2.
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IV)氧化氨基丙酸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碱性介质中研究了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配离子(DDN)氧化α-氨基丙酸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DDN为一级,对α-氨基丙酸为正分数级,准一级速率常数,k_(obs),随[OH~-]增加而增加,随[IO~-_4]增加而减小,无盐效应也未检出自由基1/k_(obs)对[IO~-_4]有直线关系,表明二羟基一过碘酸合镍(Ⅳ)(DMN)是氧化剂的活性物种,据此很出了一个包括DDN与DMN存在前期平衡和内层一步双电子转移的反应机理.导出的速率方程园满地解释了全部实验现象,并且计算出速控步聚的速率常数,前期平衡常数和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过碘酸合铜(Ⅲ)配离子在碱性介质中氧化四氢糠醇的动力学及机理.结果表明反应对[Cu(Ⅲ)]是一级,对四氢糠醇是1.3级.反应速率随体系中[OH~-]的增大而增大,随过碘酸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反应体系加入硝酸钾盐时,速率增大,有正盐效应.在氮气保护下,体系能够诱发丙烯酰胺聚合.提出了一种含有自由基过程的反应机理,据此导出了一个能够解释本文全部实验事实的速率方程.求得了速率控制步骤的速率常数,并给出了相应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4.
5.
配合物中心离子可能起到一个模板的作用将配体的反应基团拉到特定位置,以产生空间选择性的多级反应.Fadkler等人[1]发现与过渡金属管合的黄原酸粮的OR基可以与仲胺发生取代反应.王安周等人间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Co(S2COR)3与二甲胺在正己烷中的取代反应动力学,发现该反应为连串反应,逐步生成Co(S2oCOR)2(S2CNMe2),Co(S2COR)(S2CNMe2)2和Co(S2CNMe2)3该文只研究第一步取代反应,由于混配配合物纯品很难制备,至今对其取代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报导较少.Martin等人间合成的双核自己合物[Co(SZCNEt)。]B…  相似文献   
6.
二过碘酸合铜(III)氧化氨基丙酸的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氧化态的过渡金属通常借助与适当多齿配体螯合能稳定存在.例如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IV)[1,2]和二过碘酸合铜(皿)[3,4]等在适当pH下都是良好的氧化剂.近期Morius[3]和Murthy[4]等人进行了Cu(III)对一元醇、醛等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两者所得结果有一定的差别.例如前者得出反应对于过碘酸为一1.0级,而后者为一0.45级.由于这类反应比较复杂,而且钢在许多包含有电子转移的生物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问,因此对这类反应体系进一步探讨有一定的意义·及实验部分(1)试剂和仪器a一氨基丙酸和其它试剂都不低…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二过碘酸合铜(Ⅲ)和二过碲酸合铜(Ⅲ)配离子作为氧化剂在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羧酸和醇类等的定量测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期Movius和Murthy等人进行了Cu(Ⅲ)对一元醇、醛等有机物的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Cu(Ⅲ)处于高价氧化态,这类反应体系又比较复杂,对这类反应体系进一步探讨有一定的意义,因为铜在许多包含有电子转移的生物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25℃,碱性介质中就Cu(Ⅲ)对乙二醇和丙二醇-1,2(统称,α-二醇,或α-diol)的氧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石铁生  王安周 《化学学报》1989,47(3):288-292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由于其分辨率高和检测浓度低, 在研究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极为相似的反应中显示出独特的本领,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12-32℃(研究了二(烷基黄原酸)合钯(II)间的配体交换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在25~40℃区间用分光光度法在碱性介质中研究了二(过碘酸根)合铜(Ⅲ)酸根配离子(DPC)氧化二乙醇胺(DEA)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DPC为一级,对二乙醇胺是1.7~1.9级。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随[OH-]增大而增大,随[IO-4]ex(外加的IO-4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也随[KNO3]增大而减小,有负盐效应。在氮气保护下,反应体系能引发丙烯腈聚合。提出了含有自由基过程的反应机理。经此导出的速率方程圆满地解释了全部实验事实,并计算出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及相应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10.
在恒定离子强度(μ=0.40mol/L)的碱性介质中,于20~35℃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配离子(DDN)氧化乙二胺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DDN为一级,对乙二胺为正分数级。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随〔OH-]增加而增加,1/kobs对[IO4-]有线性关系,表明二羟基一过碘酸合镍(Ⅳ)配离子(DMN)是氧化剂的活性物种。无盐效应未检出自由基存在,据此提出了包括DDN和DMN存在前期平衡和内层一步双电子转移的氧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