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数理化   1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棉花秆、麦秆和玉米秆等富含纤维素类农作物秆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了高倍率的吸水树脂. 研究了不同水质(去离子水、自来水及雨水)对接枝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 采用棉花秆、麦秆、玉米秆与丙烯酸的接枝产物对去离子水的吸水倍率分别为930, 790和630 g/g, 对自来水的吸水倍率分别为670, 350和250 g/g, 用玉米秆/地瓜淀粉混合物制备的接枝产物对雨水的吸水倍率为540 g/g. 为棉花秆、 麦秆及玉米秆等富含纤维素的农作物秆的深加工与应用开辟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MA)和衣康酸锂(IALi)为自由基共聚反应的主要单体, 采用溶液聚合方法, 合成轻度交联的P(AN-MA-IALi)聚合物电解质膜.通过FTIR, DSC和SEM等测试方法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对该膜的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交联聚合物的室温电导率达到10-5~10-4 S/cm, 当IALi的质量分数为3%时, 所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导率最大可达到1.89×10-4 S/cm.  相似文献   
3.
全息彩虹字要能达到实用化,必须满足大视角、大面积,制作方便、再现容易的要求。通过研究,本文报导一种简单有效的制作方法,用满足一定要求的两个双光束干涉光路来拍摄,对实心字和空心字分别进行两次曝光,并用线光源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再现。  相似文献   
4.
王存国 《大学化学》2016,31(10):39-43
结合大学本科生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的体会,从双语教学的目标和意义、中英文教材的选择、双语教学授课模式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授课内容的调整与优化、双语教学方法的优化、双语教学效果的考核等方面,分析了本科生双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为提高高校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双语授课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自组装方式采用一步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电极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样品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包覆的纳米硅颗粒(Si@PVP)均匀嵌入到具有三维网络纳米孔结构的导电石墨化炭黑(GCB)骨架中,形成核壳复合型(Si@PVP-GCB)纳米颗粒,既提高了该复合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又改善了材料的机械强度.在纳米级GCB颗粒内部存在的中空石墨环结构和包覆在纳米Si颗粒外面的PVP包覆层都有效缓冲了纳米Si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较大的体积变化,从而使纳米Si颗粒更加稳定.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Si@PVP-GCB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50 m A/g时,经过100次循环后其可逆容量仍达到545 m A·h/g时,远高于商品化的石墨微球(GMs)电极材料的容量(理论容量为372 m A·h/g).  相似文献   
6.
溴和碘掺杂高取向反式聚乙炔导电性能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固体能带理论,用EHMO/CO方法,计算了高取向反式聚乙炔及溴和碘掺杂态的二维能带结构,讨论了其导电性能的各向异性.研究表明,平行和垂直于分子链方向的电导率之比(σ//上)取决于这两个方向上能隙和带宽的大小掺杂后σ//下降是由于掺杂剂使链间栖合作用增强所致.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温敏水凝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改变亲水/疏水单体比值、与离子单体共聚、改变水凝胶内部结构、调整凝胶溶胀剂四个方面介绍了合成具有不同临界相转变温度、温度响应速度及溶胀比的温敏水凝胶及此类凝胶在药物控释、分离萃取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硫化聚并苯导电材料结构的理论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和AM1半经验方法,探讨了聚并苯导电聚合物硫掺杂前后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变化,提出了硫化聚并苯导电材料的“双层夹心”分子结构模型.研究表明,硫化后的聚并苯材料,S原子位于两层聚并苯分子平面中间,并与两个聚并苯分子平面中相应的两个C原子相键合,形成C—S—C“桥式”共价单键;并解释了硫化聚并苯导电材料比本征态聚并苯材料作电极时可逆容量增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多孔酚醛树脂热解碳材料的制备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存国  林琳  路乃群  赵强  孙琳  赵树高  王荣顺 《化学学报》2008,66(16):1909-1914
用苯酚和甲醛在氨水催化下合成了可溶性酚醛树脂, 经掺杂不同质量比发泡剂(氯化锌)后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热裂解(500~900 ℃), 制备了多孔热解碳导电材料(PPAS); 用FTIR, XRD, TG, SEM, BET等方法对所制备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 详细讨论了发泡剂的加入对热解碳导电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研究发现: 酚醛树脂经掺杂一定量发泡剂后再进行热裂解, 一方面加快了酚醛树脂分子间的脱水速度, 降低了热裂解温度范围; 另一方面, 裂解产物内部结构的微晶尺寸和层间距发生了明显变化, 未掺杂发泡剂的裂解产物呈现尖锐棱角的无定形结构, 而掺杂发泡剂的裂解产物则为多孔的球形和椭球形结构; 表面吸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 当酚醛树脂与发泡剂的质量比为1∶3, 升温速率为30 ℃/h, 热裂解温度为600 ℃时, 热裂解产物的比表面积可达2150 m2•g-1, 平均孔径在11 Å左右.  相似文献   
10.
由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和安全性能以及较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因而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综述了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氧化乙烯等锂离子电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这些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体系性能的优缺点以及对其改性研究的各种探索。特别是对目前研究最广泛的聚偏氟乙烯体系的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其中,添加无机纳米粒子的改性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是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趋势,并对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