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数理化   2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甲基)丙烯酸酯的基团转移聚合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正> 基团转移聚合方法自问世以来,由于其突出的优点,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本文来用丙二酸二乙酯的硅烯醇醚类引发剂3-乙氧基-3-三甲基硅氧基丙烯酸乙酯 (CH_3CH_2O_2CCH=C(OCH_2CH_3)OSiMe_3)和亲核型催化剂四乙基二氯化氢氨((CH_3CH_2)_4NHF_2)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乙酯(EA)和丙烯酸甲酯(MA)的基因转移聚合。得到了近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C_7~C_9酯的基团转移聚合。聚合必须在80℃以上进行,讨论了聚合条件对聚合速率、分子量、分散性及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团转移聚合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一种合成聚合物的新方法:基团转移聚合反应,它是以活性硅烷基化合物为引发剂在一定的催化剂存在下使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聚合成"活性聚合物",它可控制有一定分子量和较窄的分布。也可用于制备嵌段共聚物和遥爪聚合物。并介绍了新近的进展和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3C NMR研究了由基团转移共聚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共聚物中单体链节的三元组含量从季碳和羰碳的共振信号测得,实验测得的三元组分数与通过竞聚率和单体组成比按末端基效应模式的计算值相符.丙烯酸丁酯由于具有大得多的竞聚率值而呈现较强的均聚倾向.  相似文献   
5.
基团转移聚合制备侧链型联苯液晶高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正> 由具有刚性介晶结构同时又具有双键的单体进行加聚反应,是制备侧链型液晶高分子最方便的方法。大多采用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类,聚合后形成乙烯型柔性主链,同时侧链上又带有刚性介晶相结构单元。以联苯类作为介晶相的液晶,由于具有稳定性好的优点,是目前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液晶材料。Maganini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进行了侧链型联苯液晶高分子的合成和研究。基团转移聚合作为一种新的加聚方式,为丙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基团转移聚合引发剂——1-(N,N-二甲氨基)-1-三甲基硅氧基丁烯-1,对由其引发的GTP、其引发活性、与催化剂及单体用量比对聚合速度、分子量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分散性较小的实测分子量和理论分子量相近的PMMA。  相似文献   
7.
<正> 基团转移聚合(Group Transfer Polymerization,GTP)作为一种新的加聚方式,由于具有室温下使极性单体快速聚合;得到预期分子量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可进行活性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对合成丙烯酸酯类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极为有利;可合成带有功能性端基和遥爪的聚合物等优点,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最有效和最常用的GTP引发剂是二甲基乙烯酮甲基三甲基硅基缩醛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一类硅烯醚型的基团转移聚合引发剂。并以负离子和HgI_2等为催化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酯和丙烯酸酯的基团转移聚合。得到了实测分子量和理论分子量相近且分散性较小的浆合物。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活性聚合以及其与丙烯酸酯的A-B-A型三嵌段共聚,证实具有活性高分子的特征。探讨了该类引发剂引发基团转移聚合的机理,研究了催化剂和引发剂的配合选择性以及催化剂和引发剂的摩尔比对产物分子量和转化率的影响,发现该类引发剂引发的基团转移聚合是一恒速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9.
<正> 作为一种新的极性单体加聚方式的基团转移聚合(Group Transfer Polymerization,GTP),近年来发展很快。对不同引发体系和单体的基团转移聚合进行动力学研究,由此得到规律性的认识,明确聚合过程的影响因素,有利于聚合机理的完善。文献已报道了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丙烯酸-β-羟丙酯存在下高浓度苯乙烯的无皂乳液聚合.[St]、[β-HPA]、[KPS]分别为2.66、0.228和5.8×10~(-3)mol/L,80℃反应5h,单体转化率可达90%;经TEM分析,求出了胶乳粒径D=0.23μm,粒子浓度N=3.13×10~(13)粒/cm~3,且胶乳粒径具有单分散性;并讨论了影响乳液稳定性的因素.经IR光谱和溶解性试验证实β-HPA参与了St共聚,推测了自交联机理;求出了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78.7kJ/mol)和80℃时的聚合反应速率常数(514.3L/m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