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数理化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食品样品经硝酸和过氧化氢微波消解后,对所得试样溶液中镉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使用碰撞反应池技术消除了质谱干扰。镉的质量浓度在40μg.L-1以内与其发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为0.05μg.kg-1。方法用于小麦(GBW 08503)、大米(GBW10010)和茶叶(GBW 10016)等标准物质分析,所得测定值与认定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黔产市售鱼腥草中铅、镉、铬、砷4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其膳食健康风险水平。以贵州贵阳(GY)、遵义(ZY)、铜仁(TR)、安顺(AS)、毕节(BJ)、六盘水(LPS)、黔东南(QDN)、黔西南(QXN)、黔南(QN)等9个市(州)市售鱼腥草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样品中的4种重金属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利用目标危害系数法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鱼腥草中Pb含量为0.084~0.12 mg/kg,Cd含量为0.041~0.068 mg/kg,Cr含量为0.076~0.43 mg/kg,As含量为0.074~0.14 mg/kg。TR、QDN、ZY市售鱼腥草Pb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大于1,9个市(州)市售鱼腥草Cd、Cr、As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不同市(州)市售鱼腥草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大小次序为1>TR>QDN>ZY>AS>GY>BJ>QXN>0.7 ≥QN>LPS。单一重金属的膳食健康风险指数(THQ)总体上表现为Cd>Pb>As>Cr,且均小于1。成人或儿童食用9个市(州)市售鱼腥草后4种重金属的复合健康风险指数(TTHQ)大小次序均表现为TR>QDN>ZY>AS>GY>BJ>QXN>QN>LPS,且均小于1。贵州TR、QDN、ZY市售鱼腥草已受到Pb的污染。TR、QDN、ZY、AS、GY、BJ、QXN 等7个市(州)市售鱼腥草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均为警戒值水平,QN、LPS市售鱼腥草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均为安全水平。单一重金属的膳食健康风险均不明显,4种重金属引起的复合膳食健康风险水平均较低。总体而言,成人或儿童食用黔产市售鱼腥草的膳食健康风险较低,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黔产市售绿茶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以五个生产加工地的黔产市售绿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9种重金属(Pb、Cr、Cd、Hg、Cu、Zn、Mn、Ni和As)含量,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人体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五种茶叶中Cr、Cd、Pb、Hg、Cu和As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黔产市售绿茶的重金属浸出率大小次序为Zn>Mn>Hg>As>Cd>Pb>Cr>Cu>Ni。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五个产地的绿茶中重金属通过饮茶途径所产生的健康危害个人年风险大小次序为Cd>As>Mn>Ni>Cr>Hg>Pb>Zn>Cu,茶叶中重金属通过饮茶途径所产生的个人健康危害年风险总和为4.33×10-6~5.73×10-6 a-1,均低于USEPA和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表明重金属引起的健康危害极小,其对暴露人群造成的健康危害可忽略不计,绿茶中重金属均处于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以贵阳某污灌区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和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分析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重金属和有机碳的含量特征,并对有机碳和重金属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2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为最高,约占75%。Cu、Zn、Cd和Pb在0.25~0.5mm粒径团聚体中含量最高,Cr在5~8mm粒径团聚体中含量最高,As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含量变化不大,重金属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大而减小。土壤重金属富集因子表现为CuPbCdZnCrAs,Cu、Zn、Cd和Pb在0.25~0.5mm粒径团聚体中分布因子最高,而在5~8mm粒径团聚体中重金属的质量负载因子最大。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不同粒径团聚体中Cu、Cd、Pb和As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污灌区菜地土壤Cr、As在5~8mm粒径团聚体中富集现象显著,Cu、Zn、Cd、Pb在0.25~0.5mm粒径团聚体中均表现出显著的富集特征。6种重金属在5~8mm粒径团聚体中的质量负载因子均为最高,表明6种重金属在5~8mm粒径团聚体中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