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数理化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铬的形态分析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综述了Cr(Ⅲ)、Cr(Ⅵ)形态分析的发展。内容包括概述、样品分离富集、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引用文献43篇。  相似文献   
2.
硫量子点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纳米荧光探针,该荧光探针具有优异的发光特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总结硫量子点合成方法及光学性质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其在离子及小分子分析、细胞成像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pH荧光纳米传感器的研制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建功  宋春华  何治柯 《分析化学》2005,33(8):1119-1121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得了单分散性很好的二氧化硅纳米微球,通过共价偶联方式引入对pH变化敏感的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这种FITC功能化二氧化硅纳米微球(FITC功能化硅微球)可作为pH荧光纳米传感器。当pH值从4.0变至7.5时,荧光强度增大约30倍。该传感器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容易制备,光稳定性好,可望用于单细胞的pH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模板分子,合成了 PVP稳定的铜纳米簇(PVP-CuNCs).利用谷胱甘肽(GSH)对PVP-CuNCs荧光信号的增强作用,建立了非标记检测GSH的新方法.该方法对GSH检测的线性范围为30~800μmol/L,检出限为1.2μmol/L,具有较好的选择性.PVP-Cu N...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银镜基底,用NaCl溶液与HCl溶液除去银镜表面杂质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基底进行了表征,表明该基底表面的银纳米粒子平均粒径约为200 nm,以对巯基苯胺为探针分子测得其增强因子为4.6×105.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表面吸附选择定律研究了广谱抗菌药呋喃唑酮在该基底表面的吸附状态,证明呋喃唑酮分子主要是通过CN吸附于银纳米粒子表面的.  相似文献   
6.
硒化镉量子点膜的拉曼光谱及拉曼成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CdSe量子点膜的Raman光谱,发现CdSe量子点的横模(TO)振动活性较强,表面模(SO)、纵模(LO)振动不明显。比较了量子点、氧化三辛基膦及十六胺的Raman光谱,证明量子点表面大部分区域被十六胺及二辛胺修饰。在此基础上,对量子点膜的TO模振动及C-H弯曲振动峰进行了Raman成像分析,并与明场图像进行了对比,表明拉曼成像信号对量子点膜的表面变化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7.
核酸适体(Aptamer)是通过体外筛选得到的短单链DNA或RNA寡核苷酸, 具有与抗体相当或更优异的特异性及亲和力, 且具有靶标范围广、 易制备和灵活可控修饰、 免疫原性低、 批次差异性小以及易于运输保存等优势, 为食品、 环境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提供了全新的分子识别工具, 获得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但是目前其商业应用的数量仍有限. 为了增强核酸适体的应用性能, 研究者对核酸适体进行了大量的改性研究. 本文系统总结了核酸适体筛选前、 后采用非共价或共价方式对其进行化学修饰, 以增加核酸适体与靶标的结合亲和力的相关研究进展, 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个教学内容先进、农科特色鲜明的多层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交融下的高等农业院校公共基础课基础化学实验(I)的改革与构想为例,指出了当前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互联网背景下推进教育观念转变、课程建设、资源建设和课程考核改革提出了可行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维CdTe纳米线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光谱法研究了CdTe纳米线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Stern-volmer方程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dTe纳米线比CdTe量子点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具有更强烈的猝灭作用;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热力学数据及拉曼光谱等研究证明了CdTe纳米线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存在配位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