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数理化   7篇
  2005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我国法定可使用的合成食用色素主要有5种。即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和亮蓝。根据调色需要,它们常被混合配置应用.目前一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层析分离法分析,但尚缺少可靠的同时测定此5组分的化学计量学方法,Loosbroek曾用卡尔曼滤波光度法鉴  相似文献   
2.
混合食用色素的卡尔曼滤波光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联机卡尔曼滤波光度法成功地同时测定了混合合成食用色素样品中五个组分。它们分别是40号红、苋菜红、柠檬黄、日落黄和亮蓝。方法准确、快速,无需予分离。  相似文献   
3.
利用IAsys共振镜生物传感器研究了牛胰脱氧核糖核酸酶Ⅰ(Bp DNase Ⅰ)与DNA的相互作用.求出了不同温度下,Bp DNase Ⅰ与DNA相互作用的结合和解离的动力学速率常数(Kass,Kdiss)和平衡常数(KA,KD),并且计算出了该过程的热力学参数(ΔH和TΔS).在298 K时该结合过程的KA=(3.521 2±0.232 4)×105(mol/L)-1,KD=(2. 852 4±0. 188 3)×10-6 mol/L,TΔS 为(84. 860±3. 712) kJ/mol,该结合过程的ΔH 为(53.222±3.548) kJ/mol,是一个熵驱动的过程.本文还对Mg2 浓度对Bp DNase Ⅰ与DNA的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相同温度下,Bp DNase Ⅰ与DNA的结合作用在有Mg2 存在时较无Mg2 存在时高约30.5 倍,表明Mg2 能极大地提高Bp DNase Ⅰ与DNA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用IAsys光生物传感器研究了阿霉素以及阿霉素铁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求出了五个不同温度下.结合和解离的动力学平衡常数,并且对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热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逐渐增强,说明温度升高有利于结合反应的进行;相同温度下,阿霉素铁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平衡常数是阿霉素与该蛋白结合常数的7倍.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过程是一个吸热的熵驱动的过程,水分子重组在结合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5.
1 引言铬离子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重视,工业排放物中通常是6价铬离子和3价铬离子共存,6价铬随体系pH值的不同以各种形态相互转换,而pH值本身又受温度和介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准确控制。这样,严重影响了分析准确性.本文利用卡尔曼滤波(简称KF),在DMS-200型分光光度计-IBM PC-AT联机系统(简称DMS-AT)的可见光谱区同时对重铬酸根、铬酸根和3价铬离子这3种不同形态的铬离子混合溶液进行了定量分析.还对半失效的重铬酸钾硫酸洗液进行了实测。由于构成KF预测模型利用了各单独组分的吸收光谱信息,因而能够直接预测在不同pH值条件下混合体系和实际样品的Cr~(3+)、Cr_2O_7~(2-)。和CrO_4~(2-)。DMS-AT系统能自动采集数据、快速计算、且操作简单,KF算法对多组分混合体系预测又有较好的准确性,可以考虑作为一种工业废水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同时直接测定由α-萘酚、α-萘胺、2,7-二羟基萘、2,4-二甲氧基苯甲醛和水杨酸甲酯五种芳香族化合物组成混合物体系,十个标准合成样品的回收率分别为99.4%、99.6%、100.2%、99.3%和99.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87%、1.98%、1.94%、0.96%和0.67%。通过采用先进的联机数据采集系统和优良的程序设计环境,使得本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pH对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荧光光潜的方法研究了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基于荧光猝灭现象和Firster理论,求出了5个不同pH下,两者结合的动力学猝火常数、能节转移效率和结合距离等参数.发现:在实验的酸度条件下,阿霉素对人血清白蛋门的荧光都有猝火作用;与中性、弱酸和弱碱性环境相比,存pH4.00的强酸性环境中,两者的猝灭常数明显偏低,结合距离叫显偏大.结果表明: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过程中,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人血清白蟹自荧光猝灭的原因之一;中性、弱酸和弱碱性环境对两者的结合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静电作用小早两者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