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2篇
数理化   6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合成酸基硫减类化合物常用的方法是固一液相转移催化法“‘.因超声波辐射可以加快有机合成反应,提高产率,本文采用了超声波辐射与相转移催化相结合的方法,以聚乙二醇一400(PEG-400)为催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在常温下合成了10种N一苯乙酸基一N‘一芳基硫腺新化合物,产率大部分比相应的相转移催化法合成高.本法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产率较高.仪器为CQ-250型超声波清洗器,频率33土2kHZ;PE1730FT-IR红外光谱仪,溪化钾压片;BRUKERAC七0核磁共振仪,CDCI。为溶剂,TMS为内标;PE-2400CHN元素分析仪.化合物(皿…  相似文献   
2.
以咔唑和4-氰基氯化苄为初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出了一系列新型含咔唑基团的酰腙衍生物6,并利用IR、1H NMR、13CNMR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Cdc25B/PTP1B抑制活性评价,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6对Cdc25B/PTP1B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中4-[(咔唑-9-基)甲基]-N'-(2-羟基-1-萘亚甲基)苯甲酰肼(6g)对Cdc25B和PTP1B的抑制活性最高, IC50值分别为(2.16±0.38)和(1.06±0.23)?g/mL.对化合物6g进行分子对接的研究结果表明, 6g能与Cdc25B/PTP1B酶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形成氢键和疏水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液体色谱,凝胶色谱分析低聚芳砜及其双烯大分子单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液相色谱和凝胶色谱对双酚A、双酚S型低聚芳砜及α,ω-双甲基丙烯酸聚芳砜酯大分子单体进行了组分分析,通过改合成条件、测定数均分子量等辅助手段确定液相色谱各峰的归属,计算其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指数,并对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用液相色谱观察低聚体每个组分的含量及其反应过程中的消长情况比凝胶色谱清晰。  相似文献   
4.
新型热反应大分子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溶液法合成了一些低分子量的羟端基低聚苯醚砜,并由相转移催化剂将之转为热反应大分子单体——α,ω-双甲基丙烯酸聚苯醚砜酯;用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GPC、VPO对其分子量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用DSC、DTA对聚苯醚砜双烯大分子单体的转变温度、热反应过程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β-芳氧基丙酸芳酯及β-芳氧基丙酰芳胺等17种化合物,经IR、UV、1HNMR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并对它们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β-芳氧基丙酸芳酯及β-芳氧基丙酰芳胺等17种化合物,经IR,UV,HNMR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并对它们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种核磁共振(NMR)技术(包括1H NMR、13C NMR、1H-1H COSY、1H-13C HSQC、1H-13C HMBC),对基于咔唑-靛红双-硫代碳酰腙新型衍生物2,即1-[(3Z)-2-氧代吲哚-3-亚基]-5-[(9-己基-3-咔唑基)亚基]硫代碳酰腙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8.
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Cdc25B)在许多癌症中都是过度表达的,如乳腺癌、结肠癌、子宫颈癌、肺癌等.因此,抑制Cdc25B是治疗癌症的一种潜在方法.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出了20个新的2,6-二芳基-咪唑[2,1-b][1,3,4]噻二唑衍生物4,然后再经Vilsmeier-Haack反应,合成出了19个新的2,6-二芳基-咪唑[2,1-b][1,3,4]噻二唑-5-甲醛(5).利用IR,1H NMR和元素分析对新的中间体化合物3及目标产物4和5进行了结构表征.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4和5进行了Cdc25B抑制活性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μg/mL时,目标化合物4c对Cdc25B的抑制活性最高,抑制率为87.68%,目标化合物4o和5m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55.76%和57.69%.它们是潜在的Cdc25B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利用强脉冲X射线对Si-SiO2界面进行了辐照,测量了界面态曲线和退火曲线。实验显示,经过强脉冲X射线对Si-SiO2界面进行的辐照,在Si-SiO2界面感生出新的界面态,感生界面态的增加与辐照剂量成正比,并且易出现饱和现象。总结出了感生界面态密度产额Dit随辐照剂量D变化的分布式,并定性分析了Dit随D变化的行为。随后进行的退火实验表明,强脉冲X射线辐照感生出的界面态越多,退火时这些界面态就消除得越快。退火过程显示有滞后现象,即辐照剂量大的阈电压漂移,在退火后恢复的绝对值,要小于辐照剂量小的阈电压漂移。导出了阈电压漂移随退火时间变化的关系,定性解释了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