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数理化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李斌  李继良 《化学教育》2020,41(3):52-60
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借助表现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根据“表现性评价”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内涵,从“获取推理证据”“基于证据推理”“建立认知模型” “基于模型认知”等4个维度提出表现性评价量规,以 “空气”第1课时教学内容为例,设计表现性任务。介绍了在“空气”第1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基于表现性评价观测学生课堂表现,并根据学生素养达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展开“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分散系及其分类"为例,把相关资源课程化、活动化;利用分类练习、医药案例和制作分散系等项目任务调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变知识教学为理性思维主导的观念建构教学,推动了课程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李继良  方艳 《化学教育》2022,43(15):74-78
沿循化学键发展史、创设实验和文献情境、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化学键的概念及其表征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化学史和实验数据的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含义,在学生构建概念并解释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发展学生宏微结合、证据推理、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认识化学研究的创新方法和研究结论的相对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